第二章動物之謎2(2 / 3)

科學家們對抹香鯨最感興趣的還是它奇特的大腦袋。它長那麼大個腦袋,是幹什麼用的呢?人們對此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的脂油,起著回聲探測器的作用。抹香鯨的食量很大,平均每天需要捕食300千克,它不僅白天要捕食,晚上也要進食。

抹香鯨的食物主要是章魚和大烏賊,在嘈雜的海洋世界裏,如果不用回聲定位法來探測獵物的方位和數量,行動就不會靈敏和迅速。而抹香鯨大腦袋裏的脂肪,就像聲學中的透鏡體,把複雜的回聲折射成靈敏的探測聲束,傳入耳中,這樣才可讓大腦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

有人不同意以上這種說法,認為抹香鯨大腦袋裏麵裝了那麼多的油,是為了潛水用的。因為抹香鯨的食物——章魚和烏賊都生活在深海區,它為了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必須延長潛水時間,它那個大腦袋裏麵裝的那些油脂,就起到了浮力調節器的作用。這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抹香鯨另外一個奇特之處,即它隻有下牙,沒有上牙。下牙很大,足有002多米長,每側有40枚至50枚,這些牙齒把上頜刺出了一個個洞。別看它牙齒長得怪,一旦被它咬住,就休想脫身。

有人分析,抹香鯨捕捉大王烏賊,不是靠它的牙齒,也不是因為它那個龐大的身體,而是它在捕食之前要大吼一聲,這一聲會把動物嚇昏,然後它再慢慢品嚐。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還有待於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鯨魚為什麼要唱歌呢

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時常傳來悠揚動聽的歌聲。這悠揚的歌聲是誰唱出來的呢?就是那海洋動物之王——鯨。

在鯨的群體中,須鯨是唱歌的能手。他們唱的都是同樣的歌,但節奏並不完全相同。一首歌唱過一年以後,第二年又換成新歌。這些樂曲十分複雜,有一定的規律,有同樣的結尾。最短的6分鍾,最長的可達30分鍾。

鯨的音域寬廣,高調可達到工廠的汽笛聲那麼高,低聲可與人類混聲樂隊的低鳴相比。有人把它們的歌聲錄下來,加快14倍播放,那聲音就像美妙無比的夜鶯在歌唱。它們的歌聲激發了作曲家的靈感,譜出了很淒婉的樂曲,那曲調忽而像歎息,忽而像呻吟,聽起來催人淚下。

鯨魚為什麼要唱歌呢?有些生物學家經研究認為,其目的是為了向異性表達愛情,因為唱歌的鯨魚隻有雄性,並且還是在生殖季節。大概是為了贏得對方的歡心,才唱出這麼美妙的歌聲的。

但人們又發現鯨還有其他表達愛情的方式,如接吻——互相用嘴撞觸。由此看來,如果唱歌是為了表達愛情的話,那也隻能是一部分。還有沒有其他目的呢?現在還說不清楚。

海豚聲納之謎

所謂聲納,原意為聲音導航和測距,是利用水下聲音來探測水中目標,及其狀態的儀器或技術。常用來搜索潛艇、測量水深、探測魚群,是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導航設備。這項技術是本世紀才發明的。但是這種人造聲納技術與海豚一比,就顯得相形見絀。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水池裏插上36根金屬棒,每排66根,然後把海豚放進去。隻見海豚在棒中間遊來遊去,而絕不會碰到金屬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樣暢遊無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裏放進一條小魚,它就會立刻遊過去進行捕捉。

人們發現,海豚在捕食時,會發出一係列探測信號。由於有了這種信號,它可以在幾種魚都存在的情況下,準確地捕捉到它最喜歡吃的魚。

海豚之間還有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比如把一對長期生活在一起的海豚,分開在兩個水池裏,相互無法接近和看見。然後再用一根電話線把兩個水池連起來,隻要電路一通,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兩隻海豚竟然用一種特殊的聲音交談起來。如果電路一關,它們就中止了談話。

即使把兩隻海豚,分隔在遙遠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它們也會通過電路進行談話。有人還把海豚娃娃的聲音錄下來,放給海豚媽媽聽。當海豚媽媽聽到之後,顯得很焦躁,四處尋找它的孩子。海豚還可以用這種聲音向同伴發出警報。

海豚的這種奇妙的聲納係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興趣,人類試圖揭開這一秘密。

首先讓人們感到奇怪的是,海豚沒有聲帶,為什麼會發出音域極寬的聲音呢?有人認為,海豚主要是靠跟噴氣孔相通的鼻囊係統發聲的。可是如果說它在水上用鼻孔發聲還說得過去,那麼它在水下發聲又怎樣解釋呢?因為它潛入水下時,鼻孔就會閉合,可它仍然可以發出聲音來。

科學家們又發現,在海豚的腦門上,有一塊圓圓的像西瓜一樣的組織,大概是這塊組織起到了聲透鏡的作用,聲音就是從這裏聚焦成聲束向水中發射的。

有人不同意上述說法,因為他們發現,海豚雖然沒有聲帶,卻有發達的喉頭,當它吞咽食物時,發聲就會停止。他們認為,海豚的聲音大概是從喉頭發出的。

人們還發現,海豚有很強的超聲波探測能力,即使把它眼睛給蒙上,它也能找到目標。這種能力從何而來呢?

有人認為,海豚的外耳已經退化,已起不到耳朵的作用,其聲音是通過下頜的脂肪傳到內耳的。對這種說法有人表示反對,他們看到海豚的耳道中充滿了水,認為海水對聲音有很好的傳導作用,因此,它的耳朵仍然是主要的聽覺器官。

圍繞著海豚的聲納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實驗,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最終的解決,尤其是在接收回聲問題上,仍然是迷霧重重。假如有那麼一天,海豚的聲納問題被徹底揭開,對人類將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海豹為何會大批死亡

在歐洲的北海沿岸,生活著大量的海豹。由於這裏氣候比較寒冷,魚類豐富,非常適合海豹在這裏繁衍生息。但由於過量捕殺和環境汙染,海豹的數量銳減,麵臨著滅亡的危險。因此,世界有關組織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護海豹。

1988年,一條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在北歐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有18000多頭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海豹的大批死亡,人們想到了環境汙染。人們向海裏排放的廢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魚吃了這些東西後,就會把它們聚積在體內。海豹每天大約要吃10000克的魚,其中的有毒物質也會在它的體內聚集起來,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海豹就會死亡。

但是,這些有毒物質對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漸進的,不會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這一說法還不能解釋,為什麼這麼多的海豹,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

荷蘭國家免疫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奧斯塔豪斯教授,對生病的海豹進行會診,得出的結論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於某種惡性流行性病毒。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可能性比較大,也可能是某種未被發現的病毒。一旦這種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開發出預防這種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現象就可避免。

海豚是飛毛腿嗎

在海洋動物中,海豚可算得上是遊泳健將,它平常的速度每小時可遊40000米至48000米。當它全力前進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每小時80000米。這樣的速度足可以讓其他魚類望塵莫及,因此人們便把海豚稱為海洋裏的飛毛腿。

但科學家們認為,根據海豚的自身特點及形體,它的遊速每小時怎麼也不能超過20000米。如果海豚的遊速超過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隻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動物強6倍;二是它采用某種奇特的方法減少阻力。

這種假說,是1936年英國的一位水生動物研究專家詹·格雷提出來的,人們便把這一理論稱為格雷怪論。

自從格雷提出這一怪論以來,科學家們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海豚的遊速問題成了熱門話題。

人們很快就證實了海豚的肌肉沒有特殊的構造,當然也就不具備超自然的高效率。那麼,它的超速動力源究竟來自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