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不迫的蒙哥馬利(2 / 3)

在上任的第一天,勞頓一天後,他早早地入睡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被一名軍官很有禮貌地叫醒了。

蒙哥馬利當即發了火:“是誰給了你打攪集團軍司令休息的權利?”

軍官隻好如實相告。他告知,奧欽萊克總司令每天都是這個時候被叫醒起來閱讀當天的“情況報告”的。

“我不是奧欽萊克,去告訴所有參謀,有什麼事請找參謀長德·甘岡將軍,他會向我報告的。”

蒙哥馬利還對指揮係統進行了一項標新立異的革新。根據他的計劃,蒙哥馬利在戰場上依靠一個小型的“作戰司令部”來進行指揮。這個“作戰司令部”設在離“主司令部”很遠的前沿地域,所有的詳細計劃和行政管理工作都在這裏進行。在作戰司令部裏,蒙哥馬利隻保留了極少量的參謀、通信、機要人員和聯絡官。他的原則是,他的作戰司令部在編製等級上與下一級即軍一級的司令部同級。這樣,他不僅能擺脫瑣事頻繁的主司令部,還能與實際指揮戰鬥的將軍們保持密切的接觸。每當同一個部屬發布命令時,他總是要給更下一級的師司令部打電話,以檢查他的命令的執行情況。與隆美爾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指揮方式相反,蒙哥馬利喜歡把具體的戰鬥交給下級去完成,他自己則坐鎮司令部,實施戰略指揮。

同隆美爾的一場近在眼前的戰鬥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了。隆美爾在7月份同奧欽萊克的爭鬥中顯然吃了虧,但他不會就此罷休。蒙哥馬利研究過隆美爾,認為他是一個進攻型的典型將領。

盡管德軍在挺進到了阿拉曼戰線後,其戰線的長度遠遠超出了它自己的實力承受程度,它的補給線有著致命的危險;盡管德軍在人員和物資方麵十分短缺,整個裝甲軍團總共缺員16000多人,運輸工具有85%是缺少備件的繳獲車輛,其戰鬥裝備的數量比編製規定的少210輛坦克和175輛裝甲運兵車;盡管德軍彈藥缺乏,士兵的食品質量極差,士兵們的體力已到了消耗的極限……但蒙哥馬利斷定,隆美爾百分之百地會主動發起進攻。隆美爾的空中保護沒了,馬耳他的機場再次為盟軍使用了,大批德軍飛機轉到了東部蘇聯戰場上了,“非洲軍團”的燃料已山窮水盡了,但隆美爾逃不過一個鐵的事實,希特勒決不會允許隆美爾後撤。希特勒已將“非洲軍團”的存在同蘇聯方向的大量德軍將經過小亞細亞南下的整體戰略聯係了起來。對隆美爾來說,除了進攻別無選擇。

蒙哥馬利還分析了英軍向德軍作戰的許多具體的戰術問題。比如,德軍的坦克的炮火射程不如英軍坦克,但機動靈活得多,適宜於近戰;而英軍坦克甲厚笨重,靈活性不夠,隻適合於遠戰。為此,他下了一條嚴格的命令:不允許坦克從事近戰。

與此同時,蒙哥馬利加緊了針對隆美爾的軍事部署。他向中東司令部申請了上千門遠距離的大炮,蓋上偽裝網,矗立在隱蔽的陣地上。他還以新西蘭師箱形陣地的封閉的南側翼為基礎,在箱形陣地與哈勒法山之間的缺口內部署了第22裝甲旅。該旅的全部坦克都在隱蔽的陣地上掘壕固守。他把新近到達的第44師的兩個旅配置在哈勒法山脊。這個師是蒙哥馬利向亞曆山大提出緊急請求,剛剛從尼羅河三角洲的後方調來的。第23裝甲旅作為預備隊配置在第22裝甲旅後麵。因此,蒙哥馬利為隆美爾布置了一個極好的陷阱。這個陷阱的北緣又是堅固的。第8裝甲旅部署在哈勒法山脊以南一個靠後的陣地上,而第7裝甲師的機動分隊則擔負小規模的戰鬥任務,以保衛地雷場和向南的開放側翼。

蒙哥馬利的部署的科學性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不管隆美爾采取什麼樣的進攻方法,這樣的部署都能將他堵住。如果德軍朝正東方向進攻,英軍的第8裝甲旅將迎上前去,將它堵住,而第22裝甲旅和兩個師的炮兵將從其左側猛擊。如果他突破地雷場後向左側出擊,那麼他就不能不麵對處於隱蔽狀態的第22裝甲旅的突然打擊,他的右麵還有第8裝甲旅嚴陣以待。隻要隆美爾敢於進犯哈勒法山口,他就不得不身陷重圍而不能脫身。而一旦他被英軍困住,英軍的沙漠空軍將以密集的隊形對其實行地毯式轟炸。

英軍投入這次戰鬥的大炮亦是令人興奮的,它們大都是從英格蘭剛剛運來的可用無線電同時指揮的最新一代大炮。這種大炮一直到戰爭結束都可算得上是先進的。蒙哥馬利對炮兵的重視,勝過了第8集團軍的任何前任。

蒙哥馬利的這種周密的戰前部署,給了第8集團軍一種十分鎮定自若的感覺。將士們感到,英軍的一切準備活動,都是在不慌不忙、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完成的,因而,對勝利的必然信念勝過以往任何時候。

為了以防萬一,英軍還舉行了兩次戰前演習,他們把即將到來的這場戰鬥的每一個細節都演練了一遍。

“如果你們在戰鬥過程中會遇到什麼疑難,請查找演習記錄!”

蒙哥馬利古裏古怪的觀點,既讓官兵們新奇,也讓他們自信。

蒙哥馬利的對手隆美爾的日子卻十分艱難。他的最為明智的決擇是迅速組織撤退,因為德軍的燃料已經到了瀕臨絕境的邊緣,打下去的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可是,希特勒的命令不容違抗,元首的全球大戰略的宏偉計劃不容幹擾。隆美爾沒有任何選擇地做出了一個一生中他最為困難的決定:進攻。

他已下達命令,“非洲軍團”第一步是突破英軍的布雷區,然後連夜在7小時之內通過未經勘查的土地,推進30英裏。隆美爾十分清楚,一旦德軍得手,就要迅速擴大戰果,長驅直入英軍後方,決不能打一場陣地戰,因為英軍的補給狀況決定了他的現實:德軍根本無力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1942年8月31日淩晨,隆美爾在蒙哥馬利料定的地域哈勒法山口開始了他的攻勢。不出蒙哥馬利所料,他很快就走進了英軍為他布設好了的陷阱。“非洲軍團”在英軍的布雷區來回奔走了兩個小時,仍未取得絲毫進展。德軍情報部門提供的情報顯然誤了大事,因為英軍的地雷場比他們設想的要寬得多。

皇家空軍的“威靈頓”式飛機早在8月30日黃昏就主動出擊,對德軍的裝甲停車場進行了偷襲。現在,它們又一次發揮了空中優勢的作用,對德軍陣地進行了無情的狂轟濫炸。

8月31日早晨8點,德軍在進攻後長達數小時尚未走出英軍的布雷區。這真是一片死亡之海。隆美爾的幹將、德軍第21裝甲師指揮官馮·俾斯麥將軍被一顆地雷炸死了,“非洲軍團”指揮官奈寧將軍亦受重傷。

如果此時的隆美爾能懸崖勒馬的話,他還能為德軍挽回一線生機,然而,這位對希特勒唯命是從的將軍還是百折不撓,命令德軍繼續向東猛衝。一個必然的結果是,德軍的坦克縱隊在地雷場進展緩慢,而英軍的地麵部隊和空軍卻以逸待勞,其坦克已開到了指定位置,炮兵也做好了戰鬥準備。他們正期待著給隆美爾的德軍以致命的打擊,打破“沙漠之狐”不可戰勝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