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衷心祝願,這對帶給千家萬戶的父子,能永遠快樂。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1944年,卜勞恩被德國法西斯抓進了監獄,最後死在了監獄裏。
盡管卜勞恩死了,可是他的漫畫《父與子》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隨後的50多年的時光裏,依然在世界各地長盛不衰。
名畫《查理四世一家》的含義是什麼
弗朗西斯科·戈雅是18世紀末期,享譽全球的西班牙繪畫大師。
戈雅的畫,其造詣深邃,技藝精湛,堪稱世界藝術珍寶。
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是個喜好他人阿諛奉承的家夥。當他見到戈雅創作的《查理四世一家》這幅畫時,簡直高興至極,他馬上授予戈雅為“宮廷第一畫師”。
明快和諧的光線,錯落有致的布局,交相輝映的著裝,各具神態的表情,盡顯珠光寶氣富麗堂皇。一幅驚世之作,博得查理四世國王的歡心,也給世人留下說不清道不盡的話題……
前蘇聯學者阿爾巴托夫認為,《查理四世一家》這幅作品,是“戈雅以當時所絕無僅有的勇敢揭露著當代社會的沉屙痼疾。”
美國藝術史學者托馬斯史弟,在其《大畫家傳》一書中坦言:《查理四世一家》是“一幅衰微的王室的圖畫”。
藝術家指出的戈雅的“畫外之音”,查理四世國王及其家族卻全然不知。就連那些嫉恨戈雅榮登“宮廷第一畫師”寶座的幕僚們,也對此僅僅是憤憤不平而已。如果當時宮廷內有誰發現這幅畫另有弦外之音的話,那戈雅恐怕就要引火燒身了。
戈雅是否真有勇氣抨擊至高無上的君主?戈雅與查理四世及王族是否有深刻的矛盾?
在世人的眼裏,看不出《查理四世一家》這幅畫對王室有什麼不恭,更難以確定作品所包含的諷刺意義。
大概隻有戈雅自己才知道創作這幅畫的真正意圖,但他卻始終沒有說出來。
《拉·福爾納裏娜》是真是假
擁有無數個崇拜者的大畫家拉斐爾,在他37歲時就突然死去。這對那些狂熱的追隨者不啻是一個重大打擊。
悲痛之餘,人們把拉斐爾的英年早逝,歸罪於拉斐爾情婦的勾引。
責備歸責備,但當拉斐爾謝世70餘年之後,有一幅名為《拉·福爾納裏娜》的肖像畫首次麵市,一時間人們對拉斐爾情婦頓生好感。此後的幾百年間,這幅畫一直受到普遍讚譽。
可在最近一個時期,一些人突然對《拉·福爾納裏娜》的真偽提出異議。意大利著名鑒定專家切利尼教授直言不諱,他認為《拉·福爾納裏娜》這幅畫是贗品,是拉斐爾死後二、三十年間由他人偽造的。
切利尼從幾個方麵論證自己的看法。首先,他發現畫像中人物手臂的鐲子上,打有拉斐爾的名字。他覺得這是偽造者有意將拉斐爾名字拚寫其上,試圖達到以假亂真,但卻恰恰弄巧成拙。再說,拉斐爾的情婦、麵包師的女兒是一個文靜、漂亮的少女,而畫像上的女子眼神放蕩、輕浮,麵龐並不美麗,這與本人相貌相距甚遠,顯然偽造者對麵包師的女兒並不熟悉。
佛羅倫薩美術作品研究所擬對這幅有爭議的作品進行鑒定,並聲稱已找到拉斐爾真跡作品上的指紋。看來,《拉·福爾納裏娜》究竟是否贗品,有希望通過指紋鑒定最後得出結論。
經曆了幾百年的光陰歲月,能否最終一錘定音呢?
有許多學者對切利尼的論點不屑一顧,因為他提出的疑問都是出於主觀上的推測,並無根據來證實。
至於指紋鑒定的事,還隻是在計劃之中。
包茲名作《報喜》是否贗品
荷蘭人迪利克·包茲,是15世紀歐洲著名畫家。他一生創作的大部作品,在其身後成了收藏家眼中的珍寶,也因市場價格不菲,備受名畫商的青睞。
1872年,意大利米蘭舉辦了一次名畫展覽,觀眾有幸一睹包茲的《報喜》、《複活》、《埋葬》等名作。
此後一個世紀的時間,包茲的作品再未在市場露麵。
1985年,美國名畫商人強斯,在他的拍賣商行拿出一幅包茲的油畫《報喜》,一時間,人們對這幅包茲的名作是否贗品而議論紛紛。
圈內權威人士塔瑞卡認為,強斯手上的名畫《報喜》,是他人模仿包茲的畫法而偽造的。
塔瑞卡自稱,他曾經見過一名意大利畫匠畫過《報喜》中的兩個人物。其中一個是天使,一個是聖母瑪麗亞。
另據官方的一項調查,擅長修複舊畫的畫匠曾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名畫。如果是他從中作假還是相當方便的。
就在人們懷疑強斯手上的《報喜》是贗品的時候,美國“蓋蒂”藝術博物館,竟然以六百萬美金認購了《報喜》。這一驚人之舉,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蓋蒂”的行為對塔瑞卡等人無疑是個挑戰。塔瑞卡跑到美國,想找回自己的麵子。
在“蓋蒂”博物館的化驗室裏,進行了一次辨別《報喜》真偽的科學鑒定。
檢驗的初步結果,認定這幅油畫是包茲的真跡。這一鑒定結果是依據同包茲另外一幅真跡作品比較後作出的結論。
塔瑞卡等人對鑒定後的結論表示了異議。他們認為,僅從兩幅作品比較中下斷言是不準確的。尤其是在科學檢驗中,明顯發現有幾處的油彩是包茲那個時代不曾具有的。
《報喜》是真跡還是贗品,在雙方的爭執中始終不清不白。
《阿甲克斯》為什麼會沉入海底
在20世紀70年代初,意大利靠近地中海的萊奇·馬林納海濱浴場,一名嬉水者在潛入海底時,觸到了一尊銅像,當這尊銅像被打撈上岸後,人們驚奇地發現,這顯然是一件“舶來品”。經專家鑒定,這尊銅像是古希臘的作品,塑造的人物是希臘英雄阿甲克斯,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塑成。
《阿甲克斯》在靠近意大利的海底沉睡了2400多年,如今,這件藝術珍品重現於世,這可是非同尋常的發現。
《阿甲克斯》是怎樣沉入大海的呢?
曆史學家指出,《阿甲克斯》肯定是在從希臘運往羅馬的途中,因船隻遇難而陷入大海的。但這件藝術珍品是由羅馬人搶掠來的,還是希臘人供奉出的就不得而知了。
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前1世紀中葉,希臘就已經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那時候的希臘雕塑技術空前的發達,出現了菲狄亞斯、米隆等一大批雕塑大師。
經專業人士考證,銅塑《阿甲克斯》很像出自菲狄亞斯之手。無論從結構造型上,還是工藝技法上,與菲狄亞斯的其他作品都極為相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菲狄亞斯的作品已無一件是真品。拿這些仿製品來做比較,是否值得可信還需要考慮。
尤其是《阿甲克斯》盡管在形式上與菲狄亞斯創作技法相似,但在藝術風格上卻不盡相同。在人們熟知的菲狄亞斯的作品中,大多追求外觀上的華麗、飄逸,而《阿甲克斯》卻是古樸、典雅。
《阿甲克斯》究竟是偶遇不測風暴,還是突遭海盜襲擊?迄今無法斷定。那麼,是否還有其他藝術珍品遭此厄運呢?
格列柯是畫壇怪傑嗎
16世紀中葉,埃爾·格列柯出生於威尼斯克裏特島。
格列柯在什麼時間開始學的畫已不得而知。隻知他青春年少時來到意大利,投師提香門下,並追逐米開朗琪羅等大師的藝術風格。
格列柯在意大利沒住多久便去了西班牙。他離開意大利的原因說不清楚。有人說他過於狂妄而引起眾怒,不得不離此而去。有人說他在意大利技不如人,生活不順,有意去西班牙探條出路。
格列柯在西班牙小城托萊多定居。此間他的大作《艾斯波利斯》問世。這是一幅受當地教堂委托創作的作品,這幅畫有人認為藝術高超,價值連城,但有人指責格列柯信手胡來,拙劣至極。
格列柯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他的《聖母升天》、《托萊多風景》、《信徒彼得和保羅》等作品,以其獨特超群的繪畫風格,引起藝術界人士的爭議。
在他的大多作品中,人物軀體的比例嚴重失調,自然景觀變幻怪異。許多人懷疑格列柯患有神經病和亂視症,萬物在他的眼中已超出常規,全無正常模樣。法國一位評論家稱格列柯是“一個天才的瘋子”。
也有人對格列柯的畫給予充分肯定。前蘇聯的多爾格波諾夫認為,格列柯的作品,“摒棄了平庸的細節,擺脫了嘩眾取寵,充滿著崇高、純潔的氣息和詩意,飽蘸著藝術家精湛的技藝”。
對格列柯的人與畫,有各種各樣的評價。這與他神秘的身世不無關係。格列柯是否結過婚,也有不同說法。
有人說他有妻有子。但是,在教堂裏卻無記錄。有人說他終身未娶,隻有一個情婦同他有過一段私情並生下一子。
格列柯就是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