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乘坐嚴重超載或超員的車輛。
(4)不乘坐沒有駕駛執照者駕駛的車輛。
(5)不乘坐兩輪摩托車、農用車、小貨車等。
9.農村學校周邊是交通事故的多發區,教育農村學校學生安全出行是減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環節,要讓他們了解在上下學路上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具體包括:
(1)應具有安全意識,隨時觀察所通過的道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2)崎嶇不平的山路、陡峭的山崖存在因下雨而發生道路坍塌、滾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危險。
(3)道路位於深山峽穀、河道邊時,要提防上遊暴雨引發山洪暴發。
(4)冬季下雪時崎嶇的山路要特別注意行走安全。
(5)雨季要關注天氣預報,盡量避開在惡劣天氣出行。
(6)行走的路上遇暴雨時,要選擇地勢較高處躲避,同時注意防止雷擊。
(7)夏季走在山路上要防止被蛇咬傷,可手持木棍邊走邊敲打。
(8)天快黑時盡可能不走山路,以防因視線不好而摔傷。
(9)在偏僻的道路上行走時最好結伴而行,以防發生意外。
(10)在行走的過程中不要到小河中戲水或遊泳,以防溺水。
(11)通過河道時最好快速通過,防止突然猛漲的河水將人衝走。
(12)不圖抄近路而從冰麵上通行,以防掉入冰窟。
10.要教育學生學會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的逃生方法:
(1)所乘車輛發生側翻,自己被困在車內時,應采取措施逃至車外;無法從車門逃出時,可擊碎車窗玻璃逃出。
(2)所乘車輛著火時,應設法迅速逃離所乘車輛;當車內已有大量煙氣時,應用衣物捂住口鼻後,再設法逃出,以防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煙氣而窒息;從車中逃出後,要遠離事故發生地點,防止因車輛著火、爆炸而對自己造成傷害。
學生交通安全責任書
為創造有序、暢通、安全、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爭創文明交通安全學校,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學校特與學生及家長簽訂下列交通安全責任:
一、學校方:
1.每月以授課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法規學習和教育,提高學生的守法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預防和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2.每天在上學和放學時,派值班老師在校門口維護交通秩序,接頭車秩序,確保安全。
3.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學生騎車年齡,核準騎車人數,並發放學生騎車證,每天由值班老師進行督促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做到及時教育糾正。
4.利用家長會等與學生家長聯係,了解學生校外遵守交通法規情況,通報在校情況與家長攜手共同教育學生。
二、學生與家長方:
1.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遵守學校各項規章製度,做文明交通參與者。
2.文明走路,上放學途中做到靠邊行走,橫過道路走人行橫道,主動避讓來往車輛,不闖紅燈。
3.文明騎車,做到持卡騎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橫過馬路下車推行,拐彎伸手示意,不闖紅燈。
4.乘坐接送車,做到排隊候車,有序上車,不坐超載車、無牌車、報廢車和三輪車,不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車外,不向車拋灑物品。
5.家長接送學生駕二輪摩托車,戴好頭盔,不酒後駕車,不闖紅燈。
6.家長經常與學校取得聯係,了解學生校內遵守交通法規情況,負責放學回家及節假日期間對學生的教育管理。
7.學生在校(校外)發生交通意外,家(校)都應主動向交巡警部門通報。
校園要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有人說,“現代社會是建立在汽車輪子上的”,人們在充分享用汽車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麵對交通事故帶來的困擾。車禍,正如一隻從天而降的惡魔,不斷侵襲著健康人的身體,吞噬著鮮活的生命,釀造了一個個人間悲劇,給無數個幸福而美滿、溫馨與和諧的家庭,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車禍已超過自然災害和癌症,占世界所有死亡事故的37%,成為戕害人類的第一大殺手!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0萬餘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因不了解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死亡的中小學生達4千餘人,因此,每個中小學生都要樹立“遵章出行,平安回家”這一交通安全理念,時刻繃緊交通安全這根弦,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為生命撐起一把強有力的保護傘。
讓同學們了解平安路上的不平安因素,樹立安全意識。
一是闖紅燈。在上學或放學路上,同學們都急著趕路,走路時或心不在焉或心存僥幸或路遇熟人,不注意觀察交通信號燈,橫過馬路,誤闖紅燈,招來殺身之禍。有句警言說得好:紅燈顏色跟血的顏色一樣,誰迎著燈去,誰就有可能躺在血泊之中。
二是騎車不遵守交通規則。同學們的車鈴、車閘配備不全,遇到緊急情況,很容易出事故;有的同學騎“英雄車”,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甚至大撒把騎車;有的同學圖省力,攀附機動車輛;有的同學為了省時間或者顯示自己的車技高超,在街上鑽空蛇行,見縫插針,隻顧自己方便,不顧他人和自己安全,往往造成不應發生的事故。
三是雨天雨傘打得過低。雨天路滑,汽車刹車不靈,而且下雨時水汽蒙蒙,能見度低,駕駛員或騎車人往往看不清前麵的行人,因此同學們在雨天過馬路是要萬分謹慎,雨傘不能打得太低,雨衣不能讓雨帽遮住眼睛,以免發生緊急情況,猝不及防。
多措並舉,防患未然,教育為先,讓安全意識入耳,入腦,入心,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一是開安全課。學校統一安排每周一下午第四節為全校安全課,由班主任任主講老師,學校分管領導為安全輔導員,負責講授講解交通安全常識和安全法規,增強個人行為的預見性,提高安全自律意識,教給學生安全自律意識,教給學生自衛、自護、自救的方法,培養學生交通安全的應付能力。
二是開展了師生輪值督導。在上學或放學時,在校門口容易形成人流,阻礙交通,再加上有來往車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為此,學校將全體師生分為教師和學生兩個安全督導小組,在校門口督查、引導、疏散人流和車輛,讓同學們“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