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錢的問題,是原則問題。你以為真的是原則問題嗎?其實不是,其實就是錢的問題。

這是著名的墨菲定理給錢下的一個有趣的結論。

所謂錢的問題說白了也就是與經濟有關的問題。墨菲定理說得很對,任何問題,都可以歸結為經濟問題,都將被經濟問題所左右,最後都將通過經濟手段而解決。你可能覺得墨菲定理說得太絕對了吧?其實他說得一點都不絕對,事實的確如此。

最近我閱讀了一些曆史方麵的書籍,開始,我對曆史人物那些莫名其妙的言辭、稀奇古怪的習慣、瘋瘋癲癲的行為……很不理解,找不到症結的所在,也找不到理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後來,我突然想起了墨菲先生的這段名言,我豁然開朗,也許金錢的規則在這裏發生了作用,一定是金錢的作用。

於是,我也開始嚐試著用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去解釋那些曆史故事中的一些現象、事件、人物、故事,學著用經濟學的眼光去分析那些看似與經濟學根本不搭界的問題,用現代的經濟理論去分析發生在漢朝那些事兒、唐朝那些事兒,或者明朝那些事兒,結果使我特佩服墨菲。原來,經濟學是一把特別靈光的萬能鑰匙,或者說它是一把特別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論什麼樣的問題,無論是哪個朝代的人物,也無論故事發生在什麼樣的地方,隻要你將它和經濟學聯係起來,學會像經濟學家那樣去思考,你都能輕鬆地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很早就這樣教導我們了:“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跨過曆史長河,穿越時間隧道,透過古人身上發生的這些有趣的故事、嚴肅的故事、離奇的故事、愚昧的故事、滑稽的故事……掩卷深思,我們常常可以獲得很多深刻的啟迪。

像莎士比亞說得那樣: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希望不同的讀者從這些故事裏同樣能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可能有人看到的是興替,可能有人看到的是哲理,也可能有人看到的是成敗,更多的人是為了消遣,他們可能看到的隻是熱鬧,而我在曆史的背後看到的卻是金錢的作用,看到的卻是神奇的經濟學。

但是,用經濟學分析曆史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分析曆史當然是為了指導偉大的現實。不是有人說嗎,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我們學會了分析曆史,我們也就學會了分析現實。在現實的市場經濟社會裏,金錢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它的作用甚至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我們學會了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問題,學會了使用經濟學這個分析工具,麵對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我們就不再迷惘、不再糊塗、不再無所適從,一切問題都變得遊刃有餘,變得那麼簡單明了。權利也好,生活也好,愛情也好,學習也好……在哪家酒店吃飯,買什麼牌子的汽車,住什麼樣的房子,讓孩子選擇什麼專業……這些問題看上去很複雜,其實如果你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它們,問題變得非常簡單,這無非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如果投入已經確定,我們選擇收益最大的那個方案;如果收益已經確定,我們選擇投入最小的那個方案。問題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