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事物表麵那些唐而皇之的東西,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那些掩人耳目的東西,我們才能看到那些最本質的東西——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種無窮無盡的欲望轉變為人們生活中的動力,左右著人們的一切行為,推動著曆史的車輪不斷地向前滾動著。

是啊,學習經濟學有很多種辦法,為什麼要把經濟學這個新新學科裝進曆史這個老掉渣的大筐裏呢?也許有人會問。

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有趣、比較有效率的嚐試。

首先,在曆史的長河裏披沙揀金的時候,我們又學會了用經濟學家的眼光去分析問題,這樣我們投入的時間成本比較低,而收到的效益卻是雙份的,學習曆史也學習了經濟學,事半而功倍,這也應該算是一種成本比較低,收益比較高的選擇吧?

另外,拿現實中那些真人真事去說事比較麻煩,容易引起經濟糾紛,牽涉到誰都不好,那些影星啊、明星啊、大貪官啊……都不是省油的燈,誰都不是好惹的,人家跳起來質問你的時候你就要花錢去擺平他們,就要花錢去平息這些經濟糾紛,就我寫書得到的那點稿酬也許還不夠打官司找律師的費用呢,最後搞得大家都灰頭土臉,焦頭爛額的,多不好。即使你拿來說事的是一件好事,那也不行,任何事都是人幹的,任何人都是可變的,用經濟學的術語說那叫“不可預見性”。今天是個好典型,明天卻可能成為一個壞典型,等你引用的那家夥由好典型變成了壞典型的時候,我不是很尷尬嗎?

曆史裏的那些人物卻比較聽話。你願意怎麼去奚落他們、埋汰他們、擺布他們都可以,他們一點脾氣都沒有,隻要你別把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形容成一個醜陋的老太婆,或者把一個醜陋的老太婆描繪成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那就沒問題。這樣寫我就感覺輕鬆了許多。也許這也是目前曆史電影、曆史電視、曆史圖書泛濫的原因吧?

好了,廢話不再說了,讓我們走進曆史的長河,在曆史那些陳芝麻爛穀子裏麵,在曆史那些破舊的秦磚漢瓦裏麵,在曆史那些偉大或者卑劣的唐宗宋祖裏麵尋找,尋找前人失落的那些滄海遺珠,用經濟學這根結實的絲線把它們串成一串,閑暇的時候,無聊的時候你把它們拿出來把玩,也許你會喜歡它們的。

§§第一章 無處不在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