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藺相如不做困境中的囚徒(1 / 3)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也的確占領了一些地方,但是他並不知足。公元前二百七十九年,他又耍了一個小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miǎn)池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自己,不敢貿然前往。廉頗和藺相如卻認為應該去,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長了敵人的威風。

無奈,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五千人精兵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幾萬兵士,在邊境接應,可謂萬無一失。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見麵,並且舉行了宴會,二人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怎麼樣。”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隻好勉強彈了一個小曲兒。

這時,秦國的史官走了過來,當場就把這事記錄下來,並且陰陽怪氣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並沒有料到這一著,氣得臉都發紫了,卻又無法發作。正在這個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缶: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的跟前,他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樂器,我這裏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藺相如這一著,也完全出乎秦昭襄王的預料,襄王勃然變色,虎著一個臉,對藺相如不予理睬。

藺相如緊緊地盯著秦昭襄王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芒,說:“大王未免欺人太甚,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不可擋的勁頭,十分吃驚,隻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根本不成調子。藺相如絲毫不給秦昭襄王留麵子,回過頭來煞有介事地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麵,很不服氣。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池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鹹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麵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彼此沒有動起手來。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欣賞他的勇氣,因此也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不服氣了,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後來這句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裏,於是,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真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麵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這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卻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對手下的門客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更大?”

大家一齊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卻敢當麵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反而害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忍一點兒。”

後來,有人把這些話傳給廉頗,廉頗聽了藺相如的話之後感到十分慚愧,決定向藺相如請罪。他赤裸上身,背著一個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他見了藺相如就說:“我是一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裏知道您竟這麼容忍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了,請您責打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