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了應對突發性火災事件的演習。組織全校班子成員、各功能室負責人在操場上舉行幹粉滅火器正確使用演習,演習時要求到場的每一位教師都要按規範操作,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將3米外的“大火”撲滅,讓所有到場的教師都能正確掌握滅火器的使用。
為築牢校園“消防安全網”,全麵普及學生消防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師生安全防護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防止群死群傷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做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充分利用此次活動,宣傳消防常識,普及消防知識,營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圍。活動過程
主持人:火災是危害人們的安全的重要危險事故之一,這節課我們主要就來認識一下火災的危害以及我們麵對突發火災應該怎麼辦。介紹一些由火災導致死亡的原因。
現狀及危害
有人統計,在1974年以前的20年中,美國每年平均約有1.2萬人死於火災,即每天因火災死亡32.9人,日本1985年統計,全年因火災死亡的人有1741人。我國1971~1980年間,平均每年死於火災4000餘人,平均每天11人。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礦井發生火災而死亡的人數,恐怕還要上升1倍。我國1994年共發生火災4萬餘起,傷4000人,死亡2600人。其中克拉瑪依友誼宮火災,中小學生死亡280多人,令人觸目驚心。除災害本身的猝不及防外,缺乏救護知識也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
火災造成死亡的原因
煙霧中毒窒息死亡,這是火災致死的首要原因。因為大火煙霧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後立即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為碳氧血紅蛋白。當人體血液中含有10%的碳氧血紅蛋白時,就會發生中毒,占50%時就會窒息死亡。
有人做過統計,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是燒死者的4~5倍。在一些火災中,被“燒死”的人實際上是先煙氣中毒窒息死亡之後又遭火燒的。
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鍾就會導致死亡。而常用的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此外,火災中的煙氣裏還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通常的情況下,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約占0.06%,當其濃度達到2%時,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達到6%~7%時,人就會窒息死亡。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絲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威脅更大。
有關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煙的蔓延速度超過火的速度5倍,其能量超過火5~6倍。煙氣的流動方向就是火勢蔓延的途徑。溫度極高的濃煙,在2分鍾內就可形成烈火,而且對相距很遠的人也能構成威脅。在美國發生的次高層建築火災,雖然大火隻燒到5層,由於濃煙升騰,21層樓上也有人窒息死亡了。
此外,由於濃煙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視線,使人看不清逃離的方向而陷入困境。
被火燒死。
跳樓摔死,多數發生在高樓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識,被火逼得走投無路而跳樓摔死。
既然火災有那麼大的危害,那麼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盡量地避免火災呢?(由學生發言教師總結)
首先要樹立這種安全意識,認識到火災的極端危性
安全用火用電,注意一些生活中細節
經常保持警惕,排除生活中的一些火災安全隱患
(在這一部分多舉一些比較具體例子)
很多時候我們自身雖然很注意火災的預防,但是萬一火災在我們身邊發生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怎麼樣盡可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呢?
沉著冷靜根據火勢實情選擇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亂。
防煙堵火這是非常關鍵的,當火勢尚未蔓延到房間內時,緊閉門窗、堵塞孔隙,防止煙火竄入。若發現門、牆發熱,說明大火逼近,這時千萬不要開窗、開門,可以用浸濕的棉被等堵封,並不斷澆水,同時用折成8層的濕毛巾捂住嘴、鼻,一時找不到濕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織物替代,其除煙率達60%~100%,可濾去10%~40%一氧化碳。1983年,哈爾濱“4.17”大火中,河圖街73號居民大樓絕大部分被燒毀,隻有一戶居民用堵火辦法阻擋了烈火入侵,堅持到消防隊把火勢壓下後才得救,創造了“火海孤島”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