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紀律觀念的方法
紀律是成功的保證,有規矩才能成方圓,紀律是為適應家庭、集體以及社會需求而製定的,它規範人們的行為,使人們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製訂紀律的目的,不是剝奪孩子的自由,而是為了在自我克製方麵向孩子提供正確的途徑。
紀律是學習的保證,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約束力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紀律意識和意誌品質,所以對學齡期的孩子加強紀律教育,訂立規矩,培養紀律性,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好品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化過程,隻有從小培養成好的習慣,自我約束,逐漸地把這些約束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
西方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階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這段時間,若不加強紀律約束,提高認識摧毀孩子種種錯誤和惡習,它們就會生根滋長。因此,家庭和學校都要把增強紀律觀念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不懂得克製自己的不正確行為,因此,如果不給他製訂規定,他就會缺乏這方麵的知識,今後在與他人相處時將會出現問題。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規定一定的守則是必要的,如不能玩火柴,不能觸摸電插頭,不能玩刀剪,不能從高處往下跳,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不能打人、罵人。現在該洗澡了,現在該吃飯了,吃飯時不能玩等等,這就是孩子的紀律。
有許多青少年法律意識淡泊,甚至很多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由於孩子從小都是倍受嗬護,很少受到紀律的約束,隨心所欲,世界唯我獨尊,自私、刻薄。許多令人痛心的事實告訴我們,學生必須加強紀律教育,隻有讓他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他們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順暢。
幾乎每個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要想把和小夥伴玩得熱火朝天的孩子喊回來吃飯,使看卡通片入迷的孩子做功課,讓玩遊戲機玩得如醉如癡的孩子按時上床睡覺,就如同打仗一樣,總要經曆一番哭哭鬧鬧、吵吵嚷嚷,搞得父母們頭痛無比。那麼,怎麼讓孩子守紀律呢?
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首先需考慮:
(1)孩子的性格有什麼特征?
(2)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麵,有什麼特別需要?
(3)孩子和你的關係如何?
(4)你懂得多少教導孩子紀律的方法和技巧?
(5)孩子的生活模式有何變化和改動,如轉學、搬遷、家庭糾紛等等?
(6)你自己能否以身作則,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
解決孩子的紀律問題,家長必須與老師密切配合,嚴管與身教相結合,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把紀律觀念一步步融入孩子的行為當中,使孩子從小就造就自我約束能力和紀律觀念。守紀律是從小培養的,製訂一些規矩,使孩子按規矩要求去做,使他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從小就懂得按規矩辦事,為長大做個守紀律、有禮貌的好孩子打下基礎。做家長的要主動與學校聯係,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對不遵守紀律的要嚴肅指出,耐心說服教育,絕不能寬容甚至護短;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孩子是否遵守紀律,不失時機地進行紀律教育。
讓孩子守紀律、有秩序,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抓起。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通過家庭的日常生活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規。在家裏要讓孩子知道,家裏的各種用品、物件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每次使用後要物歸原處;每日的飲食起居要有規律,要按時就寢和起床,按時進餐。
在孩子做遊戲時,也可以對他們進行這方麵的訓練。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規則是順利進行遊戲並達到遊戲成功的保證。對孩子來說,遊戲規則是對他們行為的必要約束。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時,家長要督促孩子嚴格遵守規則,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自製力,訓練他們的紀律性。例如,像下棋時,發現走錯了,常常向父母提出悔棋,有時甚至已走了好幾步了還要回頭重來,做父母的往往都會遷就孩子。如果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棋藝,還情有可原,如果故意讓孩子悔棋,孩子養成做任何事都想回頭重做,這樣對孩子以後進入工作崗位是極不利的。假如孩子是從事高科技東西的研究,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做到“落子無悔”。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就認為,兒童遊戲中的規則和成人社會的法規條文具有同等效力。孩子小時候遵守遊戲規則,可以為他將來成為公民打下基礎。
對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們遵守公共秩序。家長可以在以下幾方麵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排隊購物時不亂擠、不加塞;在公共場合(如車箱、影劇院、公園等)不大聲喧嘩,要謙讓,不惟我獨尊;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講衛生,等等。
孩子上小學後,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小學生守則》,以及學校的請假製度、清潔值日製度、賠償製度,課堂規則、閱覽規則、考試規則,要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曠課。進入初中後,要注意與小學紀律教育相銜接。要加強集體生活教育,如執行作息製度、做好課前準備、認真上課、課間和午間休息不吵鬧、不做危險的遊戲活動、注意同學間相處的分寸,在公共場所,還要進行維護公共秩序的教育。與此同時,還要對他們進行法製教育,主要是進行憲法、刑法、民法及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教育。特別是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犯罪,什麼是刑罰。另一方麵要讓孩子了解勞動紀律與勞動安全知識,為將來就業打好基礎。高中階段,由於孩子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故要在紀律教育中側重理性上的疏導,讓他們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的觀念。這種疏導包括個人與社會、主觀和客觀、自由和紀律、權利和義務、法律和道德、法律和生活等方麵的辯證關係的認識;還要注意培養比較宏觀的思維方法,從而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做父母的一不要培養孩子承受心理壓力的症結。因為孩子在生活中容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這時,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隻有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孩子才能有勇氣堅持下去,遵守紀律,按製定計劃去做。也隻有這樣,孩子才能不被挫折打倒,也隻有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忍耐力和遵紀性,鑄就一個強健體魄和堅韌意誌的好孩子。
此外,父母還可采用以下方法。認真征求孩子對你所定下的規則的意見,如果意見合理應對所定規則做出適當的修改;應努力與孩子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與關愛的關係,才能使孩子更樂意接受你所定下的規則和紀律;通過鼓勵的方式敦促孩子遵守規則,當孩子達到你的要求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你可以說:“真是好孩子!能聽爸爸媽媽的話,做完功課才看電視!”;但當孩子違反規則時,必須及時警告他們,督促他們執行規則:“爸爸媽媽說過,吃飯時間,不可玩玩具。要是你現在不把這個機器人放回玩具箱去,我就要把它鎖在抽屜裏了!”
總之,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做家長的有責任有義務與學校、社會一道把這項工作做好,造就千千萬萬遵守紀律的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有效地讓學生遵守課堂紀律
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是遵紀守法的基礎,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途徑之一。紀律是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紀律是各項活動的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是學生充分完成學習任務的保障。怎樣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思考:
提高學生的認識
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倡導形成投入地學習的學習氣氛。
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可從推行新課標,對教師進行理念上的培訓得到的啟示。孩子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投入地學習是種美德,這是他們遵守紀律的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當遵守紀律由孩子的個性認識發展到一個班孩子的共性認識時,遵守紀律投入地學習的氛圍就形成了。
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在講某一內容時,全班孩子都有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我們就應考慮: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學目標設定的是否合理等。如果是一部分孩子不遵守紀律,這部分孩子往往是兩類孩子。一類,我們設計的內容他們已經懂了,他們無需再聽。還有一類聽不懂的孩子他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與其坐著聽天書,不如放鬆我自己。麵對這部分孩子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給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如果是個別學生不遵守紀律,我們可用手勢、眼神等暗示方法讓學生明白應該怎麼做。
注意及時表揚和階段表揚的綜合運用
及時表揚可使學生獲得及時的成功體驗,階段性表揚可使學生獲得積累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更高層次的目標。
我們強調集體主義精神,一個班必須有嚴格的規章製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強的規則意識,這是形成一個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麵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硬性地規定,生硬地要求。有一個老師是這樣做的:在黑板的左上角畫一棵直直的小鬆樹,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一口穩穩的大鍾,然後對大家說:同學們在排隊,起立站著時,姿勢就應該像這棵小鬆樹這樣直;同學們坐在教室裏學習,聽課,就應該像這口大鍾一樣穩穩當當。當然,課堂安排要內容豐富,不能讓孩子總一個姿勢坐著。
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實行小組之間的評比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不過,這也需要在已經培養了集體榮譽感的基礎上進行才更有效。比如,學生一般上班主任的課是能夠做到遵守紀律的,但是上科任課就比較難以做到了。我們用小組評比的辦法,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為了小組的榮譽,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點點滴滴的培養,鍥而不舍地努力,遵守紀律就會成為每個孩子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教育違反紀律孩子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