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故事推薦7(3 / 3)

唐朝詩人李賀被人稱為“鬼才”,這是因為他的詩非常與眾不同。有人說:“這人的詩充滿了奇異、詭怪的聯想,並且語言險怪、瑰麗,似乎有一種鬼氣。”

小時候的李賀就顯露出他不同尋常的聰明。7歲那年,他的家中來了兩個客人。這兩個人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一個叫韓愈,一個叫皇甫。他們一進門便問:“李賀在家嗎?我們是讀了他的詩文,特地前來拜訪他的。”

李賀迎上前說:“我就是李賀。”韓、皇甫二人一看,原來是一個身材纖弱,麵色蒼白,有一雙明亮大眼睛的男孩子。韓、皇甫說:“我們昨日讀了一首好詩,別人說是一個7歲孩子李賀寫的。我們很驚訝,因此想來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然後,韓、皇甫二人要求李賀以他們二人來訪為題,做一首詩。李賀不慌不忙,欣然領命,不久就寫出了一首詩。韓、皇甫二人讀後,不禁同聲驚呼:“真是神童!真是神童!”

李賀雖然文思敏捷,小小年紀便以詩才聞名遠近,但是這並非表示他是無師自通的。

其實,李賀是一個讀書、作詩非常用功的人。李賀經常出門遊覽,尋找寫詩的素材。他總是一邊觀賞景物,一邊思考詩句。李賀常隨身帶著一個布囊,每當他想到什麼奇妙的好句子,就會立刻掏出紙筆,記尋在一張小紙條上。然後將紙條投入布囊中,回到家中再認真整理。

李賀的母親見他作詩如此辛苦,非常心疼,感歎說:“孩子呀,你寫詩真要嘔出心來啦!”

李賀詩才雖高,可惜卻很短命,隻活了27歲就死了。人們讚歎李賀的才華,惋惜他的早逝,於是就傳說:“李賀其實沒有死,因為他的詩才感動了天帝,天帝特意召他去天宮作詩呢!”

130.《孔雀東南飛》的故事

《孫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漢樂府長詩,詩中所描述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悲劇故事,據考發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小吏港。

小吏港一名小市港(又稱焦吏港),位於懷寧縣城北20千米處,與潛山縣接壤。據《懷寧縣誌》載:“小吏港者,以漢廬江小吏焦仲卿得名。”焦仲卿即《孔雀東南飛》中的男主人公。據傳,這兒不但是焦仲卿的故居,而且是焦妻劉蘭芝的故居。焦仲卿的故居位於小市港河對岸焦家阪(今潛山縣境),而劉蘭芝的故居就在小市港東半裏外的劉家山。為反抗封建勢力的迫害,劉投水而死,焦懸樹自縊。《安徽府誌》載:“其(劉蘭芝)投水處即今小市港。”劉蘭芝投水後,村人又將在焦家阪自縊後的焦仲卿屍體移來,與劉蘭芝合葬在小市港。今小市港焦、劉合葬墓猶在。

近年來,前來小市港遊覽《孔雀東南飛》故地的人越來越多,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史跡的著名勝地。

131.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是唐朝詩人朱慶餘以《近試上張水部》為題寫的一首詩中的一句。原詩是: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意為:洞房裏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

這個叫朱慶餘的詩人並不是女詩人。他寫這首詩的用意在於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這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標題可以幫助讀者理解詩的創作意圖。原來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朱慶餘曾得到張籍的賞識,而張籍又樂於薦拔後輩。因而朱慶餘在臨應考前作這首詩獻給他,借以征求意見,表麵上是問新媳婦的打扮是否能討得公婆的歡心,實際上是在問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到主考官的賞識。

132.灰姑娘

灰姑娘是一個受後母和兩個異母姐姐虐待的少女。仙女用魔法將她打扮得非常美麗,並讓她出席宮廷舞會。魔法的威力到夜間12點便將結束,而灰姑娘在魔法結束前匆忙離宮時,掉下了一隻水晶鞋。王子拿著灰姑娘掉下的水晶鞋,終於找到了她,並娶她為妻。

這是一個世界各國人民都十分熟悉的童話故事。它最初出現於法國查理·佩洛(1628~1720年)的童話集中。童話中既有將南瓜變成華麗的馬車和光芒四射的水晶鞋等富於想象力的情節,又再現了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風貌。

除《佩洛童話集》外,還有一些其他童話集中也收錄了這篇童話,如德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集》。現在“灰姑娘”一詞已轉化成為“小家碧玉”、“無名美女”以及“打雜的女傭人”、“前妻生的姑娘”的代名詞了。

133.站著寫作的海明威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的作家,素有“文壇硬漢”之稱。海明威有一個習慣,就是站著寫作,為什麼海明威有這種奇怪的寫作習慣呢?大致說來,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為了使文章的語言更幹脆、利索。海明威的作品非常與眾不同,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章中沒有一句無關緊要的話,或者說沒有一個可有可無的字。

我們知道,有些人寫文章,尤其是寫作長篇小說,常愛犯口羅唆、語言拖遝的毛病;有的學生寫作文,也是這樣。人們將這種壞習慣比喻成“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海明威對此也非常厭惡,為了讓自己不犯此類錯誤,他就常常站著寫作。

他認為:坐著寫太舒服,人就容易寫出一些廢話;而站著寫因為太辛苦,所以人就會自覺地撿最重要的東西來寫。這樣,就易於寫出簡潔、精練的文章。

第二,站著寫作可以減輕身上的傷痛。這一原因是和海明威的經曆分不開的。海明威1899年出生於美國一個醫生家庭。小時候的海明威既調皮又大膽,酷愛釣魚和打獵。1917年,海明威選擇了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報社記者。1918年,他以誌願救護隊司機的身份,遠赴歐洲,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明威自願到達戰鬥的前線,並在戰役中負了重傷。他的身上中了許多彈片,而有的小彈片直到他死,也未取出來。此外,海明威酷愛滑雪、打獵等較危險的運動,還因此受過傷。這些都使海明威的身體受到了損傷。再加上彈片殘留在體內所造成的傷痛,坐著寫便增加了身體的痛苦。為了減輕疼痛,海明威就幹脆站著寫作。

134.怎樣辨析句與句之間的關係

不少同學在閱讀課文時,對某些段落的意思不能準確理解。段是由句子組成的,要讀懂一段話的意思,最要緊的是要掌握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當然,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是多種多樣的,下麵隻介紹小學課本常出現的幾種關係。

1.並列關係。

在一段話裏不分主次,並列地寫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物。如:

海灘上有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地爬到沙灘上來產卵。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寸步難移了。

這一段話中,前兩句寫貝殼,後三句寫海龜,二者是並列關係。

2.連接關係。

在一段話中按照事情或動作的順序,一句連著一句地敘述出來。如:

一天晚上,幾個特務闖進牢房,掏出手槍,對準王若飛的胸口。帶頭的特務惡狠狠地說:“現在隻要你說一個‘招’字,就放了你;不說,馬上送你回老家!”

這一段話中,後一句連接著前一句特務闖進牢房的動作,就是連接關係。

3.因果關係。

一段話中,前後句子之間有兩層意思,一層表示“原因”,另一層表示“結果”。如:

趙小龍今年十九歲,是個入伍一年的“小”戰士,但是戰友們都管他叫“大趙”。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兩“大”:一是個兒大,你看他虎背熊腰,站在隊伍裏比誰都高;二是力氣大,裝起炮彈來,一個頂兩個。

這一段話中,前一句表示結果,後一句說明原因。當然,有的話中也可以先說原因,再說結果。

4.總分關係。

一段話中,首句對全段內容進行概括,是總說;後麵幾句圍繞首句進行分述。如: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麵沒有橋墩,隻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麵上。

這一段話中,第一句話是總說,第二、三句話分別從橋的長和寬及拱橋大橋洞的跨度等方麵說明趙州橋的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