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故事推薦7(2 / 3)

桃花源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它隻是陶淵明虛構的地方。可寧靜美麗、沒有戰爭和貧困的桃花源,卻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從此,人們就用“世外桃源”來比喻那種與世隔絕、安居樂業的地方,或者用它來比喻那種理想的社會了。

125.汨羅詩魂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

那時國家正處於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擅長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麵。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招致一些大臣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

楚懷王二十四年(前305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懷王三十年(前299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楚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挨,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屈原的作品體現了他“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美政”理想,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思想,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另外,還表現了他堅持理想、堅持節操和“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誌獻身祖國的決心。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麵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但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誌。

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誌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高尚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屈原沉江之後,被熱愛他的人們尊稱為“汨羅詩魂”。

126.李白與“詩仙”

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這要從他得名的由來和他的詩作特點來說明。

原來李白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前蘇聯境內),5歲即隨父入川。他自幼輕財俠義,從小就有治國平天下的大誌,但直到40歲依然未登仕途。42歲那年,他由朋友舉薦,應召入京,初進長安,即訪謁文壇名流賀知章,拿出《蜀道難》來請教。據說賀讀完十分驚歎,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稱他為“謫仙”。從此,他的詩名大振,譽滿京華。後人因此而沿稱他為“詩仙”。

另外,李白被稱“詩仙”,還因他的詩作極善於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詩作所具有的那種想落天外的意境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李白的富於想像、超然灑脫的詩句,在他的詩中是屢見不鮮的,難怪後人稱他為“詩仙”了。

還有,李白思想中憤世嫉俗、返於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尚武任俠的遊俠精神,使得他的詩充滿著一種對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追求,他的詩誇張、神奇瑰麗、色彩斑斕、氣勢豪邁奔放,大有一種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在《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梁甫吟》中,作者就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生動華美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光怪陸離、仙境般的畫麵,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就是在表現戰爭、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詩歌中,李白也常常用到浪漫主義手法。如他的送別詩《金鄉送韋八之西京》中“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詩人把眷眷別情,用極貼切的誇張表現出來,自然而又灑脫。除了李白誰還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呢?

除此之外,李白詩集中遊仙詩和縱酒詩觸目皆是,寫得好的有《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夢遊天姥吟留別》、《襄陽歌》、《將進酒》等等。不論是極寫仙境之美之奇,縱酒之樂之狂,還是表現對現實不滿,對權貴的蔑視,詩中都表現出詩人桀鶩不馴的性格和飄逸瀟灑、超凡脫俗的詩風,所以李白才有“詩仙”之美稱。

127.神童駱賓王

駱賓王是唐代初期最負盛名的大詩人之一,人們習慣於將他和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

說駱賓王是神童可是有憑據的,因為那首名為《詠鵝》的詩,是他在7歲時隨口吟誦出來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駱賓王出生在浙江義烏縣的一個小村莊裏。由於父親是個做小官的,少年時駱賓王的家境比較好,可以念書。同時又因為父親重視讀書,駱賓王得以從小便開始念書、識字、學習做詩。駱賓王很聰明,而且十分好學。這些都為駱賓王在詩壇上早早嶄露頭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天,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來拜訪駱賓王的父親。坐了一段時間,客人說:“你們這兒的景色不錯,咱們能不能出門走走?”

於是,駱賓王就隨著父親陪同客人走出家門,向一片池塘走去。這片池塘水波清澈、碧綠,岸邊長著綠油油的野草,幾棵垂柳枝繁葉茂,給人間撒下片片清涼的綠陰。

“這是村裏人乘涼和閑聊的地方。”駱賓王向客人介紹道,“我們村裏的小孩也愛在這裏捉迷藏,打水仗。”

客人高興地點著頭,並開始認真觀察這片可愛的小池塘。隻見和風輕拂著低垂的柳梢,水麵清波蕩漾,一群大白鵝在水麵上自由地遊著。好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啊!

此情此景令客人忽然產生了想做詩的念頭。可思量片刻,客人也沒有想出自己滿意的詩句。看見駱賓王,客人靈機一動道:“你會做詩嗎?”

駱賓王毫不遲疑地大聲答道:“會。我平日裏常練習寫詩。”

“那你能以這水裏遊的鵝為題,吟一首《詠鵝》詩嗎?”客人很想考考駱賓王的才學,便這樣說。

駱賓王毫不膽怯,隻見他凝視了片刻眼前正在嬉戲的鵝,很快便吟誦道:“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聽罷大驚失色道:“不僅真切生動,而且與眾不同。想不到你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華,真是神童啊!”

從此,駱賓王“神童”的名號就傳開了。而駱賓王長大後,也果真不負眾望,成為流傳千古的“初唐四傑”之一。

128.杜甫與詩聖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4歲時,他就開始認真地念書學詩;14歲時,他已成了頗有名氣的詩人。35歲時,胸懷報國之誌的杜甫,來到首都長安,想通過做官,為國為民盡自己的聰明才智。

然而,此時唐朝的朝廷內外烏煙瘴氣,大權都被掌握在那些貪官汙吏手中。像杜甫這樣有才華、有正義感的讀書人,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眼看理想無法實現,生活也沒有著落,倍受打擊的杜甫一下子病倒在了一家小旅店裏。

盡管如此,杜甫的報國之誌並沒消減。這天,當杜甫走過一座橋時,看見塵土滿天,一隊衣衫破爛的男子正排著隊向北走;而旁邊則有許多老人、婦女和孩子在哀號、哭泣。杜甫上前一打聽,才明白,原來又是官府在強抓男子去邊關打仗呢!

這生離死別的淒慘景象,不覺令杜甫聯想起他的所見所聞。多年來,由於戰爭不斷,許多人喪失了生命;而大片的良田也長滿了野草。可是那些有權有錢的富人,卻依然在歡歌宴飲。憤怒不平的詩人想到這裏,不禁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大量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感人詩篇。

有一天,突然狂風暴雨大作,杜甫居住的草屋的屋頂是用茅草覆蓋的;大風將茅草刮走了,屋子漏起雨來,淋濕了家中僅有的幾件用品。哎呀,這樣寒冷的天氣怎麼熬呀?可是杜甫此刻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苦難,而是在一首著名的詩篇中,發出了這樣深沉的感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何才能得到千萬間遮風擋雨的屋子,讓天下所有貧寒的人們都能住進去呢?哎,假如眼前立刻出現這樣的屋子,那麼即使我的房子是破的,我挨餓、受凍、死去,也是心甘情願的啊!

這是多麼高尚的思想啊!這句話也成了杜甫崇高愛國思想的真實寫照!杜甫共留給後人3000多首詩歌,讀杜甫的詩,我們很容易被詩中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因此後人就將杜甫尊稱為“詩聖”了。

129.李賀與“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