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益理論指導4
14.學生語文課上的學習方法
“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而隻是由於的辛勤而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加強自主學習。
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學生所提的問題,即使是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提得不恰當,也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充分肯定學生積極動腦的一麵。同時,教師可以表揚提問提得好的同學。
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質疑問難就能大膽了。學生問題提得多了,開始可能會影響一些課堂教學時間,但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力,問題提到點了上,教學的效果不會降低,反會提高。
開展合作交流,優化合作成果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難問題,是知難而退,是指望教師講解,還是有意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
“合作交流”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通過合作,可以發揮群體效應,互相幫助、促進、檢查,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的問題,隻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練習中鞏固發展。
比如,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一課,可以這樣設計:學生自學課文3遍,圈出不認識的字,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再讀課文,劃出不懂的語句,寫出自己提出的問題。
由於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而他我們圈的字,劃的句子,寫的問題不盡相同,有的圈“瘦”、“摔”等,劃的詞語有“愧疚”、“翻山越嶺”、“突發奇想”等,寫的問題有:母親竟然這麼輕,“”為什麼很難過?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為會麼“愧疚”?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
為什麼用省略號而不用句號等。把這些問題放到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優化了合作成果。
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膽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1)發現別人,互相學習
寫字課將要結束時,有意識地讓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讓同學們下位子互相參觀習字冊,然後寫出你認為字練得最好的同學的名字。
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字寫得不好的學生寫了字寫得好的學生的名字,字寫得好的學生找到了他的競爭對象。他我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2)組內合作,組間競爭
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隻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
比如,同看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成績好的同學耐心、仔細、熱情、幫助同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互改作業,重新認識
學生習作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教師辛辛苦苦批改,給習作寫上眉批、總批,找出學生的錯別字,不通順的語句,學生拿到習作本,很少去研究、體會教師的辛勞。其實我們應重視動員學生自改、互改作業。
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有效提高。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總之,課堂教學方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15.學生英語課上的學習方法
對於初中生來說,要讓他我們真正高興地,發自內心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並且能夠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學現實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擺在我們麵前的任務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渴望學會知識。因此,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如何促進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呢?
文本間和諧對話的教學氛圍
(1)友好的問候
據調查現在英語課堂中的相互問候很少,最常見也最公式化的是組織教學中的“Good morning,class.”“Good morning,teacher.”等問候。久而久之,師生都覺得索然無味,從而失去了它自身的教育價值。而在教學實踐中則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調整學生的心態,讓他我們覺得新鮮有趣。
例如:見人精神不振狀態不佳時,關切的問:“What’s wrong with you?Do you want to have a rest?”看到學生反應緩慢,可說一句:“Do you understand?”“Can I help you?”見到他我們緊張時說:“Don’t be nervous.”
雖然是不經意的幾聲問候,但可使教師了解班級的情況,使學生體驗親情般的溫暖,從而使課堂氣氛更加和睦,更加民主,更加開放,更加自然。
(2)藝術的提問和評價技巧
好的提問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創新又緊扣課題。因此,在課堂上,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步步深入。事實上,教師通過用科學、藝術、生動的語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足夠的注意。
在對學生的答案評價時,要作出及時、適度的評價。否則學生不知是否正確,這往往會使他我們感到模糊不清,甚至會挫傷他我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評價實踐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表揚,如“Good”,“Great”,“You are clever.That’s right.”等:也可以對學生表示感謝,如“Thank you.”教學實踐證明,這種表達會使學生,特別是成績差或一般的學生信心倍增。因為他我們覺得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認可,這可以激起他我們更大的學習熱情。
同時,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應盡可能地給予體諒,給予幫助。有些學生雖然回答問題積極,但是站起來後卻吞吞吐吐。此時我們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如:“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 will give me a good answer next time.”這樣的做法會促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寬宏大量及對他的期盼,這樣會使他我們更加努力。
創設一個能夠讓學生展示水平的舞台
(1)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
在英語教學中堅持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相信學生,可以使他我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能,並對自己的學習持樂觀向上的態度。例如,在講“job”這個話題時,教師就可以充分信任,利用學生這個資源庫。開講時,教師提問:“Do you know my job?”學生很自然的回答“Teacher”教師把“job”寫在黑板上,並把這個單詞圈起來。“Do you know more jobs?”教師請學生把他我們知道的職業寫在“job”這個詞的周圍。
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決定了詞彙的豐富和多樣。教師可將學生總結出的多種職業進行歸納,並趁機對個人或班級進行適度的評價,以此激勵學生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