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數學教學的指導2
6數學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整合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呢?
巧妙設問,激發興趣,誘發探究熱情
(1)用生活實際中的教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中充滿著無數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新課的引入,要注意創設新穎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很快被教師創設的情景所吸引,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學“圓的認識”,學生聯係生活實際舉出圓形物體的例子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車輪為什麼一定要用圓形呢?”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積極思考,為“圓的認識”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年月日”,講授新知識前,教師設問:今天是誰的生日?同學們多長時間過一次生日?學生回答後教師又引導他們的思索:“小明的哥哥十二歲,才過了三個生日,猜猜看他的生日在哪天?”趣味性的開頭,使學生進入了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2)降低坡度,找出聯係,讓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他們已有知識和經驗入手,順勢導入新課。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先將例題中的百分數改為分數讓學生練習,然後根據分數與百分數的互化,將題中的分率變為百分率,從而把分數應用題轉化成百分數應用題。這樣,教師有意識地降低坡度,很自然地引入新課,消除了學生對“百分數應用題”的陌生感,找到了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聯係,從而輕鬆愉快地投入百分數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啟發引導,釋疑解難,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新知識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應注意適時啟發、點播、釋疑、而且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他們在探索過程中把感知與思維相結合,變“學會”為“會學”。如教學“圓的認識”,新授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的有關內容,爾後教師提出問題:用什麼工具畫圓?怎樣畫圓?啟發學生讀後講出畫圓的步驟,並找出關鍵字詞:“先”、“然後”、“再”、“就”,再讓學生動手練習。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時,教師僅適時引導、點播、而讓學生通過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量一量等方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感知,逐步加深對圓的各部分有關概念的理解。由於多種感官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麵,因此,課堂變成了師生共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樂園。
重視反饋,精選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
新課的鞏固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練習設計應做到份量適度,緊扣知識重點,有一定梯度,形式多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力求達到全麵鞏固知識的最佳效果。如教學“質數、合數”時,教師將基本練習題設計成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采用搶答比賽的形式,讓中差生也有參與的機會,有效地調動了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第二層次的發展題,教師又設計成遊戲題形式,讓學生給三件代號分別為1、2、9的無扣衣服釘上合適的紐扣,紐扣為a(整數),b(自然數),c(偶數),d(奇數),e(質數),f(合數)。這樣設計,巧妙地寓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係,又教給了正確區分以上概念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第三層次的深化題,教師設計成“機敏題”:看誰能當上最佳“偵探”。告訴學生一隱形戰機的位置比20小,是個奇數,又是合數,又是3的倍數,也是30的約數,讓學生把隱形戰機找出來。整個練習設計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深深地吸引住,同學們積極思考,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額興趣十分濃厚,達到了全麵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概括全課,留下餘地,讓學生思索回味
教師的教學過程,應有總有分,有張有弛,既嚴肅又活潑,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特別是課尾,教師更應注意通過廖廖數語,由博反約,簡要地概括出全課實質,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如教學“圓的麵積”,小結時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這堂課大家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獲?”於是學生七嘴八舌,發言十分熱烈,他們對圓麵積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又如教學“年、月、日”,新課結束時,教師安排學生聽魯迅、高爾基等名人珍惜時間的名言,學生在學到時間知識的同時,還受到惜時如金事業有成的思想教育。
一堂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學內容的終止,教師應力求創設新的問題情景,製造懸念,或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路,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或讓學生回味無窮,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如教學“反比例應用題”,全課結束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4是反比例知識解答的,你能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嗎?該怎樣解答?”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而且課內課外相輔相成,新舊知識巧妙結合,起到了較好互補作用。
7運用趣味教學搞活數學課堂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數學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而且促進了學生健康人格和身心的全麵發展。趣味教學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大突破點。趣味教學的優勢在於它適合符合學生好奇、好動、樂於探究的心理特點,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數學感知力、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樹立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可以說生活處處有數學,要善於思考、積累、創新,教師們應該利用各種活動手段把數學課堂點“趣”成金。
巧妙利用古詩歌謠中的趣味內涵
在低年級課堂上,讓學生吟誦耳熟能詳的小詩“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既能給學生以簡單數的概念,同時又給了孩子以美的想象空間。又如:“春池春水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戲春風。”可以問“這首詩中“春”字比全詩總字數少,既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韻味、強化了兒童的記憶,又強化了百分數的應用。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唐詩《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教師可以問:這首詩哪位詩人寫的,共有幾句,每句都有多少個字,每行有幾個字,每列有幾個字,共有幾行幾列?既增豐富了學生的文學視野,又強化了小學生的數學行列知識。值得稱道的是各種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都注意到了歌謠形式的利用,如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教材P19,右圖。
靈活運用成語中的趣味形式
成語是教師們漢語約定俗成的語言精華,它言簡意賅,寓意深刻,但也蘊含著不少數學知識,奇妙、諧趣之處自然很多。如讓學生開展猜謎遊戲:猜測數字2468(無獨有偶)、40÷6的小數無限循環(陸續不斷)的成語含義,還可巧妙地利用成語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要“9寸+1寸”(得寸進尺)、“一、二、五、六、七”(丟三落四),在學習上要千方百計(10001000=100100100)、萬無一失(“0000”)地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成語中的數學知識,既可以使課堂讓學生感受中國人幽默詼諧的語言魅力,又能活化學生思維、引發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善於靈活的運用成語中的數學知識,必然能豐富課堂內涵,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開發遊戲內含的數學趣味性
數學教學要打破傳統單一的“聽講”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使數學學習成為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構建數學新知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可以變通教學方式,通過師生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的心境中接受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室外做他們非常熟悉的“拔河、老鷹捉小雞”的遊戲,讓他們邊玩邊數數:“拔河比賽,左邊有幾個小朋友?右邊呢?老鷹捉小雞時,老師身後第二位同學是誰?第六位同學又是誰?……”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認識了1-10。又如師生可以共同玩指鼻子眼的遊戲,在培養學生反應敏銳性的同時,也學會了上下左右的方位概念。此時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聯係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可以問:你是怎樣分辨左右的?誰有好辦介紹給大家?然後開展“找朋友”的遊戲:“現在看看自己周圍,你前後左右的好朋友是誰,誰願意向同學們介紹你的好朋友,介紹到誰,誰就站起來和你的好朋友握握手”。數學遊戲肯定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也能增加同學以及師生間的友情。
生活讓數學學習變得意趣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