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校化學教學的指導2(2 / 3)

這種講法,布滿激情和意境,使學生沉醉在祖國的漂亮河山之中,激發出熱愛祖國的無限激情,學生自然地去探討其中的奧妙,研究其中的化學原理,前蘇聯偉大的心理學家讚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誌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7)反問啟發。

當學生存在疑問不能解決的時候,教師並不是急於告訴現成的答案,而是反問激疑,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索問題根源。

請看一段答疑對話:

學生:“老師,氧化鋁是電解質嗎?”

老師:“請問什麼是電解質呢?”

學生:“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

老師:“氧化鋁是不是化合物?”

學生:“是,鋁的氧化物。”

老師:“氧化鋁在熔融狀態下導電嗎?”

學生:“導電,工業上電解熔融的氧化鋁和冰晶石混合物製取金屬鋁。”

老師:“那麼,氧化鋁是不是電解質呢?”

學生:“一定是!”

以上回答,教師運用了常用的演繹推理,向學生提出概念,聯係對比,層層啟發,由於前提清楚,推理正確,使學生自己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8)聯想啟發。

聯想是由某一問題引起另一問題的心理過程,是客觀事物之間的聯係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思維的一種屬性,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不僅活躍思維,而且能夠增加知識的有序性,形成牢固的知識網絡,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9)推理啟發。

邏輯推理是從一個或幾個判定得出一個新材料的思維方法,許多化學知識依靠邏輯推理獲得,如概念的形成,理論的產生、公式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典型習題的演練過程等等,都可以啟發學生進行邏輯推理。

高考試題中許多簡答題的設置,對考生邏輯推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0)主線啟發。

教師在處理教材內容時,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知識體係,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以及它們在各單元教學中的合理配置,有明確計劃,隨著教學進程,逐步啟發,引導學生把握學科的知識結構,通過複習、練習以及結合實際應用,形成認知結構的知識點,知識鏈和網絡。例如下麵的知識主線:

烴→鹵代烴→醇→醛→羧酸→酯

蛋白質→多肽→二肽→a氨基酸

這種知識鏈條,給出有機物的相互衍變關係,對解答有機合成和推斷試題有重要作用。

總之,啟發式教學包含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這裏所論及的各種啟發式教學法隻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其共同特點是:在充分肯定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實驗教學,突出形象化、直觀化教學,突出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和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展智力和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啟發式教學法將有更加豐富的內容。

6.利用“暗示”進行化學教學

暗示教學是在批判傳統教學缺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不斷促進學生的生理潛力和心理潛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辯證思維能力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如何在化學課堂上實施暗示教學,使學生在“無意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呢?

讓學生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協調起來

在課堂上,當學生有意識地學習課程的同時,他們的無意識也在吸收著各種信息,增加或削弱著有意識學習的效果。當有意識和無意識處於積極和諧的相互作用狀態時,學習效率就會成倍提高,反之,學習效率就會降低。

在化學課堂上,老師們應把學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時在活動的整體,盡量地采用多種暗示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無意識潛能,促進他們無意識活動和有意識活動的協調。具體措施如下:

(1)運用權威。

權威不是指特權或指揮權,是指經過一段時間驗證後,獲得學生尊敬而產生信任感的對象,在此主要指教師。教師的威性,能對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吸引力,使學生樂於受教,從而提高學習興趣與能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暗示手段。

如在上《鹵素》章節複習課時,教師可預先通過分配角色,將學生分組,分別對鹵族各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結構等方麵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加以討論總結。學生們樂於接受老師布置的具體任務,積極配合,從而自覺地進入學習情境。討論方式使他們在合作、平等的氛圍中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總結,增強了辯證思維能力。

(2)利用直觀。

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利用圖片、模型、演示實驗和CAI等直觀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知覺,把教學內容的基本原理和規則與上述藝術手段聯係起來。如在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時,可先放一段二戰時,德軍用氯氣襲擊英、法兩軍士兵的紀史影片。通過生動的紀實場麵,學生們將有意識的刺激和無意識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聯想,就可推知氯氣的顏色、狀態、密度、毒性,以此激發了學習潛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3)使用音樂。

使用音樂是現代文科課堂教學中常用方法之一,對於化學這樣的理科課堂似乎是畫蛇添足。其實,音樂在人的非理性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洛紮諾夫的教育觀點,所學知識伴隨著音樂同時進入大腦,就會產生兩個興奮中心。

學習為強的興奮中心和音樂感知為弱的興奮中心。強的興奮中心集中穩定,弱的興奮中心則向外擴散,這樣就加強了強的興奮中心,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並且,學生在聽音樂時,身心處於相對放鬆狀態,自由聯想隨之產生,觀念與觀念之間聯結越來越多,靈感也會隨之出現。

(4)控製節奏。

節奏是生物學的基本原則,它能支配人的各種活動和情緒。化學課堂上,老師就要按知識點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節奏,合理控製學習過程中的階段、間隙等。

如“布白”就是一種控製節奏,有意識地留出“時間空白”的教學藝術。如在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影響化學平衡的四個外界因素”後,老師接著提問:“那麼對於電離平衡呢?”停頓於此,暗示了化學平衡和電離平衡的外界影響因素有相通之處。在此過程中,激起了學生大腦的衝動力,提高了知覺的興奮程度。啟迪學生,使之有所思考、聯想,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

暗示教學不光指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教學手段。實際上,在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強烈的暗示作用。正確認識且重視暗示作用的相互性,將大大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而這種相互作用的實施則依賴於一個開放的教學模式。

(1)開放的框架結構及知識體係。

由於課堂上的主體是個性多樣的學生群體,知識來源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閱曆,所以老師設計的框架結構應是開放的,不把學生鎖在某一思維定域中思考問題。知識體係也是開放的、互補的,不囿於某一內容,學科間相互滲透。如在講述“物質的量是連接微觀粒子和宏觀可稱量物質的橋梁”這個意義時,可以先引入曹衝稱象的典故和稱油菜籽的實際操作。老師則巧妙地利用學生分析中暗示的微觀和宏觀的關係,自然過渡到物質的量的涵義上。

(2)開放的師生關係。

師生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關係,是暗示相互作用的必要前提之一。開放的師生關係不但能把握學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與理智趨於一致,使學生通過有意識與無意識兩種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識。且將這種積極情緒帶入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小組之間。這就需要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親切和藹,要處處激勵學生的自信。並利用權威,正確設置外部環境、音樂效應、語調色彩等,使學習者綜合地接受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

綜上所述,暗示教學強調教師在化學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這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而且還打破純理論、純邏輯的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思路。

7.利用“科學方法論”進行化學教學

科學方法論是“自然科學方法論”的簡稱。它既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具體體現,又是對各門自然科學的認識方法的概括和總結。它所涉及到的觀察、實驗、測定、數據處理、分類、提出假說、驗證假說、得出結論等步驟,正體現了化學研究方法的一般規律。所以,科學方法論是正確認識化學知識的重要理論依據,又是培養解決化學問題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步驟。

調整教材的編排體係突出知識專題的講練

教學活動是一項係統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師、學生三元素組成的。其中,教材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藍本,它限定了知識的範圍,控製了教學的標高,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脫離教材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教師完全照本宣科,即使學生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也無法適應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師的重要作用是吃透教材的知識結構,合理地組編知識專題進行教學。

(1)按知識的有序性調整章節順序。

(2)按知識的網絡性組編知識專題。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是人們獲得理性知識的主要心理過程,是化學能力結構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化學材料,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形成感覺、知覺和觀念,進而通過理性認識形成概念、定律和學說,這些都離不開科學思維的培養和鍛煉。如何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1)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通過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化學知識的特點是“多、亂、雜”。難學、難記,學生視為“第二門外語”。為了消除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我們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力求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微觀知識宏觀化;零亂知識條理化。使之循序漸進,強化掌握。

此外,我們還不斷地總結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8.利用“優化教學”法進行化學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不僅能從實驗中去認知事物,而且可以通過實驗來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學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麵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學學科素質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化學實驗以其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素質中發揮獨特的功能。”既然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化學教學工作者應該采用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使實驗教學的功能和魅力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