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校化學教學的指導2
4.利用“導入”法進行化學教學
導入是引起學生注重、激發學習愛好、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和建立知識間聯係的教學活動方式。這一意圖性行動廣泛地應用於上課之始,或應用於開設新學科、進入新單元、新段落的教學過程。
導入的方法要依據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靈活運用,萬萬不可千佛一麵。新課的導入雖僅占幾分鍾或幾句話,但它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和階段,它正如戲曲的引子,影劇的“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重和愛好,撥動學生的心弦,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起著新舊課之間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講好每節課的開場白是十分重要的。
設問引入法
讀書需要思維,思維始於問題。設疑是教師有意識地設置障礙,使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是一種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維導向。用設問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懸念激趣法
在化學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幹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愛好。
開門見山法
這是直接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各個重要部分的內容及教學程序的導入方法。
強調重要性也是一種開門見山的引入方法。有些化學知識十分重要,且抽象難學,在上新課前先強調學好這些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對於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努力學好這些知識是大有幫助的。如,在講解摩爾知識前,先給學生強調這部分十分重要,它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計算的核心,隻有學好它才能學好化學。
激情引入法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以引起聯想,自然地導入新課。
根據教材內容,教師還可用激情的語言,講述一點化學史料,借以喚起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熱情,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愛好。
化學魔術引入法
用化學魔術引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愛好和好奇心,從而把新課推向高潮。
類比引入法
有些化學概念,表麵看來很相近,但實際是有區別的,有的學生易把它們混淆起來。在上新課時,采用類比引入,便於學生把新舊概念區分開來。
以舊拓新法
人們熟悉事物,總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級向高級這一客觀規律的,學生學習也是這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把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引燃點”。由複習舊知識入手,導入新課,這是常用的方法。
實驗引入法
學生學習之始的心理活動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學習某些章節的開始,教師可演示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實驗,使學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態、聲、光、電諸方麵的刺激,同時提出若幹思考題,通過實驗巧疑布陣、設置懸念。
設問引疑法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教學之始,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聯想,或滲透本課的學習目標。
借助事例法
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來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起觸類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紹新奇、醒目的事例,為學生創設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情境。
5.利用“啟發式”進行化學教學
在我國教育界,啟發式教學法是最常見的概念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的孔子時代,但時至今日,它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它代表著一種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發展智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得到各方麵的全麵發展。
何謂啟發式教學法?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法。因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是由一套固定的教學格式或若幹具體的教學環節來體現的,而啟發式教學法並沒有固定的教學格式和環節。在上課伊始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是啟發;在課堂結束時留給學生一些懸念和問題讓其實踐或討論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也是啟發。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隻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的概念,原本是針對注入式教學法提出來的,分析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就可以得到啟發教學思想的本質特征。所謂注入式,是指教師把學生當做盛裝知識的容器,向其灌注大量現成的概念、原理、公式之類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學習的特點是接受和記憶其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少,但是靈活運用和發現創造的能力差,智力和情感世界的全麵發育受到限製和損害。
啟發式教學與此相反,它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是主動的、積極的、能動的,學習上非凡強調理解、運用、發揮、創造,並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發展。
啟發式教學法的本質特征
(1)在教學觀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通過教師啟發、誘導,主要依靠學習者自身的活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共同活動、民主相處,教學相長。
(2)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能動作用。
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要靠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來獲得活的知識,增加創造能力。
(3)在教學手段上,通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和內在潛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而不是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加班加點等辦法來提高學生成績。
(4)在教學目標上,重視學生的全麵發展。
知識與能力並重,學習與創造並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並重,把學生培養成全方位發展的有創造力的人才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觀,是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貫徹的總體原則,具體實施哪種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要按照課型的不同和教學內容的差異具體設計。
啟發式教學具體方法的實施和應用
(1)演示啟發。
通過演示實驗激趣,引起學生探索的衝動,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例如金屬納與水反應教學,緊緊抓住“浮”、“熔”、“遊”、“紅”等實驗現象,引發學生思考:“金屬納為什麼浮在水麵上?金屬鈉為什麼變成液態小球?小球為什麼在水麵不停地遊動?金屬鈉滾過的酚酞溶液的水麵為何出現紅色?”現象激起愛好,問題產生憤悱心理,使學生主動探索得到結論:鈉比水輕,故浮在水麵上;鈉跟水反應放熱,使鈉熔成液態小球;由於鈉和水反應十分劇烈,產生的H2推動小球到處遊動;鈉跟水反應後生成氫氧化鈉,使消有酚酞溶液的水由無色變紅色。
(2)直觀啟發。
人的熟悉過程,首先要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簡單到複雜。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使學生接觸客觀事物,把具體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由於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常把和當作同分異構體,假如采用立體圖示或展示正四麵體結構模型,學生易熟悉到兩者屬同一物質,由於投影角度不同而產生兩種寫法,一般說來,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易於接受,教師可充分利用實物、圖表、模型等教具,或采用電化教學手段,電視、錄像、教學電影等,突出形象化教學。
(3)比喻啟發。
化學的理論教學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假如用空洞的語言平鋪直敘地講解,學生接受起來乏味,效果較差。
例如,對:“pH=5的鹽酸稀釋1000倍,為什麼pH≠8?”這個問題假如采用理論闡述,定量計算,理解起來都十分困難,但假如讓學生思考:“糖水無限稀釋,會產生鹹味嗎?”學生立即茅塞頓開,因此,恰當的比喻,能夠啟迪思維,比反複講解有效。
(4)比較啟發。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相對性和可比性,諸如強弱、大小、長短、高低、快慢等等,都是通過比較而產生的結論,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人們總是通過比較來熟悉共性和個性,辨別現象和本質,俄國心理學家謝切諾夫認為:“比較是人類最珍貴的智力寶藏”。
在複習課中,對已學的基本概念,在係統歸納的基礎上,運用比較的方法,揭示概念間的相同點和差異性,尋找知識之間的相互聯係,對鞏固和深化,是一條重要途徑。
例如相似概念比較:
①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係物;
②電離和電解;
③滲析和鹽析;
④同位素原子量、元素近似原子量、元素平均原子量;
⑤蒸餾、分餾和幹餾;
⑥加聚和縮聚;
⑦裂化和裂解;
⑧水合、水解和水化等,在係統歸納的基礎上進行比較,能夠深化理解,豐富聯想。
(5)設疑啟發。
愛恩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不斷提出問題,造成懸念,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願望。
例如苯酚性質的教學,其實驗程序為:
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苯酚加少量水得濁液?加熱又轉澄清,冷卻又變渾濁?
②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為什麼溶液又轉澄清?
③吹入CO2為什麼又變渾濁?
然後引導學生推理:
①苯酚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
②苯酚的酸性與羥基和苯環的關係。
③苯酚的酸性跟碳酸強弱的比較。
在層層設疑、層層逼進、不斷探究的情況下,登上解決問題的高峰。
(6)情境啟發。
教學活動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精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學習欲望達到旺盛狀態,教學過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講碳酸鈣和碳酸氫鈣的相互轉化問題,可以先把學生引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之中:“你到過桂林嗎?你見過溶洞嗎?那倒掛的石鍾乳,那挺拔的石竹石筍,那千奇百怪的石獅,石猴,那形態各異的飛禽走獸,顯示出大自然造物的神采!那麼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當你走向溶洞,目睹那壯麗景觀的時候,你能否自豪地宣稱;我已經懂得了其中的化學原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