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7
63.高斯8歲發現求等差級數和
高斯(1777~1855),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早期研究數論,著有《算術》一書,此外還有關於向量分析的高斯定理、代數基本定理的證明、質數定理的驗算等研究成果。
德國著名的科學家高斯的故鄉在德國的布勞恩什維格,他的家境貧寒,祖父是個老實厚道的農民,父親靠給人打短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後來,他靠念過幾天書當上了雜貨店的算賬先生。
尚在幼年的高斯就表現出極高的數學天賦。有個晚上,父親結算店裏夥計的工錢,費了好大勁才算出來。一直在旁邊看著父親算賬的高斯卻說:
“爸爸,你算錯了。”
父親有些不相信,又認真地算了一遍,才知道真的錯了。父親覺得奇怪:誰也沒有教過他算術啊?
高斯小時候跟著父母住在農村,在附近的小學裏念書。
學校的算術老師是從城裏來的,他覺得跑到這麼一個窮鄉僻壤來教這些農村孩子,真是大材小用,委屈得不得了。
他認為窮人的孩子都是天生的笨蛋,教這樣的孩子根本用不著認真。所以,他經常訓斥學生,動不動就用鞭子懲罰他們。
有一天,這位老師情緒特別不好,他的臉拉得很長,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同學們都害怕起來,不知道誰又會受到打罵。
老師站到講台上,像軍官下命令一樣繃著臉說:
“今天,你們給我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不準回家吃飯,直到算出來為止。”說完就坐在椅子上,看他的小說。
老師坐下不久,高斯拿著小石板來到老師麵前說:“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看也不看,揮手說:“去!回去繼續算,錯了!”
高斯站著不走,把小石板往前一伸說:“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老師正想發脾氣,可是,一看小石板上卻端端正正地寫著“5050”。
他大吃一驚,因為他算過答案的確是“5050”。這個8歲的孩子,怎麼這麼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高斯不是按著1、2、3的方法依次往上加的。他發現一頭一尾按次序兩個數相加,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也是101,一共有50個101,用50乘101,就是5050了。
他用的方法,就是古代數學家經過長期努力才找出來的求等差級數的和的方法。
高斯的發現,使老師震動很大,他痛感自己看不起窮人的孩子,是完全錯誤的。
此後,他認真備課,努力教學,還從漢堡買了書桌,高高興興地送給高斯。
高斯在對各方麵知識的執著追求,使他在數學、物理學及天文學方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64.自學成才的化學家戴維
戴維(1778~1829),19世紀初英國最引人注目的化學家。他發現了37種元素。以他名字命名的戴維獎章是英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章。
在邁克山山腳下,有一座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的小鎮,它就是英國康沃爾郡的彭讚斯鎮。每個清晨,小鎮上嫋嫋升起的炊煙和山上的霧氣融在一起,好似輕紗罩著這塊綠色的寶石。
這裏就是化學家戴維的故鄉,他的父親是小鎮上的一個木匠。
戴維17歲時,在外科醫生波拉斯的診所做學徒。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荒廢了許多時間,於是,他下決心努力自學。
白天,他幫助醫生配藥,晚上,就鑽進書堆看書。他喜歡化學,一本本的化學書都被他仔細地讀過。有時候,他找來瓶子、罐子在實驗室裏做實驗。
戴維通過刻苦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化學家。
1798年,他應邀到牛津大學化學教授貝多斯新建的“氣體研究所”工作。
這裏的工作條件相當好,戴維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幾天之後,他便製備了許多瓶一氧化氮氣體。
一天,貝多斯來視察實驗的進展情況。他看到才幾天功夫,戴維就製備了這麼多的氣體,十分高興。
突然,他的一隻腳不小心碰倒了一個大鐵架子。隻聽見一聲巨響,一隻隻瓶子摔得粉碎。鐵架子把貝多斯的腳劃開一條大口子,鮮血直流。
戴維還沒回過神來,隻見貝多斯雙手捂著頭,哈哈大笑起來。戴維莫名其妙,咦!怎麼了?一向嚴肅的教授怎麼會狂笑不止呢?
他剛想伸手去拉貝多斯,沒想到自己也大笑起來。實驗室裏兩個人像競賽似的,狂笑不止。
周圍的人都感到疑惑不解,紛紛跑來觀看,過了一會兒,兩人終於止住了笑聲,兩人都很納悶,為什麼會這樣呢?
“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剛才我怎麼也無法控製自己發笑,而且流血的傷口一點也不疼。”教授說道。
“教授,我和您一樣,也許是瓶子裏的氣體在作怪吧?”戴維說。
戴維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又製備了好多瓶一氧化二氮氣體備用。
一天,他牙疼得十分厲害,牙科醫生說要拔掉壞牙才行。戴維沒辦法,隻好答應拔牙。
當時,醫學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也沒有麻醉藥品。牙拔掉了,可戴維疼得坐臥不寧,他躺在椅子上呻吟著。
突然他想到那天發生的事。於是,他立刻取來備用的一氧化二氮氣體,用力吸了幾口,慢慢地牙疼減輕了,可是他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戴維終於證實了這種氣體有麻醉作用,同時又能引人發笑,他把這種氣體稱作“笑氣”。“笑氣”的發現使病人開刀時的痛苦大大減輕了。
戴維發現笑氣以後,立刻名揚歐洲。
65.斯蒂文森由小火工到工程師
斯蒂文森(1781~1848),英國發明家。1825年他成功設計了奔跑式蒸汽機車,從此,火車登上了曆史舞台。
在英格蘭北部,有許多小煤礦,那裏的采礦業比較發達,但礦工的收入卻微乎其微。1781年4月13日,蒸氣機司爐工家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就是斯蒂文森。
新生命的到來並沒有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多少歡樂,因為對於父親來說,無疑是又增添了一份負擔。全家8口人的生活僅靠一點微薄的工資遠遠不夠。
冬天,寒冷的北風從滿是窟窿的木板牆吹進來,屋子裏冷得像個冰窖。
吃的東西更是少得可憐,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個個瘦得皮包骨頭,每天能吃上一頓飽飯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家庭的極度貧困使斯蒂文森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但是他心中渴求知識的火焰,卻從未熄滅。
由於父親工作忙,不能按時回家吃飯,所以小斯蒂文森常常去煤礦給父親送飯。每次去時,他都要認真地觀察巨大的蒸汽機。他站在鍋爐旁,望著熊熊燃燒的爐火,看到飛快旋轉的飛輪和深井裏汩汩湧出的地下水,簡直入了神。
有時候,他還會圍著蒸汽機轉幾圈,一邊走一邊記下蒸汽機的各個部件,像鍋爐、汽缸、飛輪等。
他常想,自己以後長大了,也要當個司爐工,操縱蒸汽機。
時光飛逝,14歲的斯蒂文森隨父親到煤礦當了見習司爐工。老板給他的任務是為機器添油。
在這兒工作並不輕鬆,蒸汽機發出的巨大的聲音可以使人的耳膜疼痛。煤煙、煤灰經常讓人流淚不止。加油時,稍不留意便會弄得一身油汙。
工作一天下來,斯蒂文森常常是滿身油汙,一張白皙的臉髒得麵目全非。
雖然這樣,他並不覺得苦,因為他可以終日和蒸汽機為伴了。
望著爐膛裏呼呼直竄的火苗,聽到機器的轟鳴聲,他高興極了,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他一刻也不肯休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要弄清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來說,是不可能的。斯蒂文森決定從頭學習。
他白天做工,晚上便夾著書本去礦裏上夜校。平時,他的口袋裏總裝著書,隻要有空閑,就拿出書來如饑似渴地學習。
幾年的刻苦攻讀,他很快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扔掉了文盲的帽子。
特別是有關蒸汽機的專業理論知識,他記得特別牢固,對當時礦裏各種機器的性能,他都能了若指掌。
一天,煤礦裏一台重要的蒸汽機出了毛病。機械師們忙了半天,也沒找到毛病。胖胖的礦主氣得破口大罵:
“你們這群廢物,平時吃礦裏喝礦裏的,可機器壞了卻不會修!”
這時,斯蒂文森站了出來,“先生,您是否願意讓我試試看?”
礦主生怕機器壞久了,損失太大,就點了點頭。
機械師們一看原來是小火工斯蒂文森,都笑了,並說起了風涼話:
“喂,小火工,你隻配給機器添油。我們幾個都沒有辦法,別自不量力。”
斯蒂文森裝著沒聽見,他開始幹了起來。
他小心地將零部件一一拆下來,把它們用紗布擦幹淨,然後憑著對蒸氣機的了解,找出了出故障的零件,然後熟練地將所有零件安裝好。
忙了大半天,斯蒂文森站起來用毛巾擦了擦汗,然後對礦主說:“機器修好了,請試車吧!”
一開車,龐大的機器果然轟隆隆地轉動起來。礦主高興極了。旁邊的幾個機械師個個呆若木雞,麵紅耳赤。
不久,礦裏便貼出了海報,宣布破格提升小火工斯蒂文森為工程師,此時斯蒂文森才29歲。
66.焦耳發現物質轉換與能量守恒定律
英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焦耳,出生在一個釀酒商家庭裏。他從小就跟著爸爸釀酒,沒有進過學校。但是,焦耳小小年紀,卻非常勤奮好學,雖然進不了學校讀書,他仍然一邊勞動一邊認字。十六歲時,焦耳和兄弟一起跟隨當時的著名化學家道爾頓學習。雖然他跟隨道爾頓學習的時間並不長,但是道爾頓對他一生的影響卻很大。道爾頓使焦耳對於科學研究產生了強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