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數學科學興趣培養3
16.冰雹猜想
30多年前,日本數學家角穀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自然數,如果它是偶數,那麼用2除它;如果商是奇數,將它乘以3之後再加上1,這樣反複運算,最終必然得1。
比如,取自然數N=6,按角穀靜的作法有:6÷2=3,33+1=10,10÷2=5,53+1=16,16÷2=8,8÷2=4,4÷2=2,2÷2=1,從6開始經曆了3→10→5→16→8→4→2→1,最後得1。
找個大數試試,取N=16384。
16384÷2=8192,8192÷2=4096,4096÷2=2048,2048÷2=1024,1024÷2=512,512÷2=256,256÷2=128,128÷2=64,64÷2=32,32÷2=16,16÷2=8,8÷2=4,4÷2=2,2÷2=1,這個數連續用2除了14次,最後還是得1。
這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許多數學愛好者的興趣,一位美國數學家說:“有一個時期,在美國的大學裏,它幾乎成了最熱門的話題,數學係和計算機係的大學生,差不多人人都在研究它。”人們在大量演算中發現,算出來的數字忽大忽小,有的過程很長,比如27算到1要經過112步,有人把演算過程形容為雲中的小水滴,在高空氣流的作用下,忽高忽低,遇冷成冰,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冰雹落了下來,而演算的數字最後也像冰雹一樣掉下來,變成了1!選數學家把角穀靜這一發現,稱為“角穀猜想”或“冰雹猜想”。
這一串串數難道一點規律也沒有嗎?觀察前麵作過的兩串數:
6→3→10→5→16→8→4→2→1;
16384→8192→4096→2048→1024→512→256→128→64→32→16→8→3→2→1。
最後的三個數都是4→2→1。
為了驗證這個事實,從1開始算一下:
31+1=4,4÷2=2,2÷2=1。結果是1→4→2→1,轉了一個小循環又回到了1,這個事實具有普遍性,不論從什麼樣自然數開始,經過了漫長的曆程,最終必然掉進4→2→1這個循環中去,日本東京大學的米田信夫對從1到10995億1162萬7776之間的所有自然數逐一做了檢驗,發現它們無一例外,最後都落入了4→2→1循環之中!
計算再多的數,也代替不了數學證明。“角穀猜想”目前仍是一個沒有解決的懸案。
其實,能夠產生這種循環的並不止“角穀猜想”,下麵再介紹一個:
隨便找一個四位數,將它的每一位數字都平方,然後相加得到一個答數;將答數的每一位數字再都平方,相加……一直這樣算下去,就會產生循環現象。
現在以1998為例:
12+92+92+82=1+81+81+64=227,
22+22+72=4+4+49=57,
52+72=25+49=74,
72+42=49+16=65,
62+52=36+25=61,
62+12=36+1=37,
32+72=9+49=58,
52+82=25+64=89。
下麵再經過八步,就又出現89,從而產生了循環:
17.千古之謎
現代數論的創始人、法國大數學家費爾馬(1601—1665),對不定方程極感興趣,他在丟番圖的《算術》這本書上寫了不少注記。在第二卷問題8“給出一個平方數,把它表示為兩個平方數的和”的那一頁的空白處,他寫道:“另一方麵,一個立方不可能寫成兩個立方的和,一個四方不可能寫成兩個四方的和。一般地,每個大於2的冪不可能寫成兩個同次冪的和。”
換句話說,在n>2時,
xn+yn=zn(1)
沒有正整數。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費爾馬大定理。
“關於這個命題”,費爾馬說:“我有一個奇妙的證明,但這裏的空白太小了,寫不下。”
人們始終未能找到弗爾馬的“證明”。很多數學家攻克這座城堡,至今未能攻克。所以,費爾馬大定理實際上是費爾馬大猜測。人們在費爾馬的書信與手稿中,隻找到了關於方程
x4+y4=z4(2)
無正整數解的證明,恐怕他真正證明的“大定理”也就是這n=4的特殊情況。
既然(2)無正整數解,那麼方程
x4k+y4k=z4k(3)
無解(如果(3)有解,即有正整數x0,y0,z0使
x04k+y04k=z04k(3)
那麼(x0k)4+(y0k)4=(z0k)4
這與(2)無解矛盾!
同理,我們隻要證明對於奇素數P,不定方程
xp+yp=zp(4)
無正整數解,那麼費爾馬大定理成立(因為每個整數n>2,或者被4整除,或者有一個奇素數p是它的因數)。
(4)的證明十分困難。在費爾馬逝世以後90多年,歐拉邁出了第一步。他在1753年8月4日給哥德巴赫的信中宣稱他證明了在p=3時,(4)無解。但他發現對p=3的證明與對n=4的證時截然不同。他認為一般的證明(即證明(4)對所有的素數p無正整數解)是十分遙遠的。
一位化名勒布朗的女數學家索菲·吉爾曼(1776—1831)為解費爾馬大定理邁出了第二步。她的定理是:
“如果不定方程
x5+y5=z5
有解,那麼5|xyz。”
人們習慣把方程(4)的討論分成兩種情況。即:如果方程
xp+yp=zp
無滿足p|xyz的解,就說對於p,第一種情況的費爾馬大定理成立。
如果方程
xp+yp=zp
無滿足p|xyz的解,就說對於p,第二種情況的費爾馬大定理成立。
因此,吉爾曼證明了p=5,第一種情況的費爾馬大定理成立。她還證明了:如果p與2p+1都是奇素數,那麼第一種情況的費爾馬大定理成立。她還進一步證明了對於≤100的奇素數p,第一種情況的費爾馬大定理成立。
在歐拉解決p=3以後的90餘年裏,盡管許多數學家企圖證明費爾馬大定理,但成績甚微。除吉爾曼的結果外,隻解決了p=5與p=7的情況。
攻克p=5的榮譽由兩位數學家分享,一位是剛滿20歲、初出茅廬的狄利克雷,另一位是年逾70已享盛名的勒仕德。他們分別在1825年9月和11月完成了這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