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數學科學興趣培養2(1 / 3)

第二章學生數學科學興趣培養2

7.會下金蛋的母雞

神話裏有個仙人,他有一個神奇的寶盆,裝進石子就能變成金子;童話裏有個仙女,她有一個神奇的手指,能點石成金;……這些當然都是人們編造出來虛無飄渺的故事。

然而,在數學王國裏,卻真有一隻神奇的會下金蛋的母雞……

那是在300多年前的法國。

當時巴黎有一位律師,名叫皮埃爾·費爾馬,是一個數學愛好者。他把畢生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研究數學,並且在許多數學領域裏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被人們稱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費爾馬性情好靜,不喜歡寫書和發表論文,但是喜歡在鑽研別人的著作時,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時寫下問題,記下心得。

1637年,費爾馬在巴黎買了一本古希臘數學家丟番都的著作《算術》的拉丁文譯本。他在這本書第2卷的“將一個平方數分為兩個平方數”旁邊的空白處寫了一段話:“將一個立方數分為兩個立方數,一個四次冪分為兩個四次冪,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為兩個同次的冪,這是不可能的。關於這個結論,我確信已經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明方法,可惜這裏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

當然,這段話是費爾馬死後,人們為編輯、整理他的論述而查閱他的書籍時發現的。

但是,誰也沒有見到過這個“美妙的證明”。費爾馬的兒子整理了他的全部遺稿和書信,都沒有找到那個“美妙的證明”。

後人把費爾馬寫在書頁空白處的那個結論叫做“費爾馬猜想”或“費爾馬問題”,但更普遍的是稱之為“費爾馬大定理”。用數學術語表達費爾馬大定理就是:“當n是大於2的整數時,方程xn+yn=zn沒有非零的整數解。”

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激起了許許多多數學家的興趣,高斯(“數學王子”)和歐拉(18世紀最優秀的數學家)都為證明它而花費了巨大的精力,但都沒有解決。人們驚呼: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實在太難了!它簡直是在向人類的智慧挑戰!

為了鼓勵人們解決這道難題,許多國家的科學院曾設立多種獎金。17世紀末,德國一個城市的科學家和市民募捐了10萬金馬克,準備獎給解決這個難題的人,但沒有得到結果;19世紀中,法國科學院兩次設立3千法郎獎金,也沒有得到結果;1908年,德國哥廷根科學院設立獎金10萬馬克,限期100年,向全世界征求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看到完全的證明!

300多年來,一代一代數學家為了顯示人類的智慧,揭示難題背後的數學真理,不斷地創造新穎的數學方法,無意中創立和發展了新的數學分支,推動了整個數學的發展,這個意義遠遠超過了解決這個難題的本身。

1900年8月6日,第2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黎開幕了。8月9日,德國大數學家希爾伯特向到會的200多名數學家,也是向國際數學界提出了23個問題,這些問題當然都是非常非常難的,是新世紀裏數學家們應當解決的。人們奇怪地問希爾伯特,為什麼不把費爾馬大定理列入這23個問題中去?希爾伯特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我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將回避而故意不解決,這是因為我們應當更加注意,不要殺掉這隻經常為我們生出金蛋的母雞。”

希爾伯特把費爾馬大定理比作“經常為我們生出金蛋的母雞”,說明追求一個難題的解決,往往會使人們闖入新的領域裏去。例如,德國數學家庫麥爾(1810~1893)在研究費爾馬大定理的過程中,創立了重要的數學概念——理想數,同時開創了一門嶄新的數學分支——代數數論(1884),在現代數學中,代數數論仍然是十分活躍的領域,因為數學家們認為,庫麥爾因此而創立的代數數論比費爾馬大定理本身還重要得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就到了20世紀90年代,證明費爾馬大定理的工作也不斷取得進展。“說時遲,那時快”,曆史的指針指向了公元1993年,距離德國哥廷根科學院1908年懸賞10萬馬克征求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的100年有效期限,隻有短短的14年了!這時,在向費爾馬大定理進軍的征途中,傳出了震驚世界的消息:1993年6月23日,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的一次小型數學學術會議上,四十多歲的威爾斯(AWiles)博士在連續3天的學術報告結束時宣布:他已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幾小時內,費爾馬大定理獲得證明的消息傳遍四方,震驚了國際學術界。

威爾斯出生於英國牛津,小時候聽說過“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故事後,就對費爾馬大定理著了迷,立誌征服這座無人登頂的數學王國的高峰。就是這條奇妙的定理將他引入數學的殿堂,他選擇“數學”作為他的職業。兒時的夢想,雖然帶有絢麗的光環,但是,對於已成為數學家的威爾斯博士來說,卻是一個耀眼的燈塔,他擬訂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來實現他童年的夢想——證明費爾馬大定理。不過,所有這些研究工作都是極其秘密地進行的,就是在他宣布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的學術會上,人們開始也未能察覺到他報告的最終目標。

威爾斯的工作公布後,很快受到了國際上一些最著名的數學家的喝彩,大多數人認為威爾斯是一位嚴肅的數學家,他的證明基礎是可靠的。

人們正翹首期盼著歡呼費爾馬大定理獲得證明的最後時刻的到來!

但是,1993年12月4日,威爾斯教授宣布,他於6月對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中“有漏洞”。所以,費爾馬大定理仍在證明中!(見《中國數學會通訊》1994年第二期)讀者同學,你看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讓我們聽聽數學大師希爾伯特的一番話:“正如人類的每項事業都追求確定的目標一樣,數學研究也需要自己的問題。正是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研究者鍛煉其鋼鐵意誌和力量,發展新方法和新觀點,達到更廣闊和自由的境界。”

我們了解一些數學問題的曆史和意義,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認識,可以激勵自己像前人那樣頑強學習,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

8.蜜蜂問題

在美國數學界廣泛流傳著一個解蜜蜂問題的故事。

據說,在一次雞尾酒會上,許多數學家聚集一堂,歡聲笑語,洋溢著輕鬆愉快的氣氛。著名的數學大師、“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端著酒杯,和同行們說說笑笑。一位客人看到馮·諾依曼有時流露出心不在焉、若有所思的樣子,知道這是科學家的“職業病”:搞慣了科學研究,做慣了思維“體操”,頭腦裏不想點問題便好像丟了什麼東西似的。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問題。

“你好,馮·諾依曼先後,想做遊戲嗎?”

“遊戲?”他指了指頭腦,說:“它正想活動活動,做做思維遊戲呢!”

“我這裏有一個蜜蜂問題。兩列火車相距100英裏,在同一軌道上相向行駛,速度都是每小時50英裏。火車A的前端有1隻蜜蜂以每小時100英裏的速度飛向火車B,遇到火車B以後,立即回頭以同樣的速度飛向火車A,遇到火車A以後,又回頭飛向火車B,速度始終保持不變,如此下去,直到兩列火車相遇時才停止。假設蜜蜂回頭轉身的時間忽略不計,那麼,這隻蜜蜂(馮·諾依曼插話:好一隻超級蜜蜂!)一共飛了多少英裏的路?”

馮·諾依曼,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心算能力極強,不用筆和紙就能熟練自如地進行計算。據說,他6歲就能心算8位數的除法,十來歲時就掌握了微積分,中學時在匈牙利數學競賽中名列第一。他的老師、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回憶說:“約翰(馮·諾依曼的名字)是我惟一感到害怕的學生,如果我在講演中列出一道難題,那麼當我講演結束時,他總會手拿一張潦草寫成的紙片,說他已把難題解出來了。”

這時,把解答有趣的數學題作為一種積極的休息,作為參加一種遊戲,馮·諾依曼沒有用簡單的算術方法,而是別出心裁地采用了高等數學中一個巧妙的解法,很快地解出了這個問題。

如果你直接從蜜蜂往返飛行的路程去求解,那就很複雜了;而間接用蜜蜂飛行的時間來求解,那非常簡單。

因為兩列火車相距100英裏,以每小時50英裏的速度相向而行,所以,它們相遇時所經過的時間是1小時。而蜜蜂在這一段時間內,不停地在兩列火車之前往返飛行,蜜蜂飛行的全部時間正好是兩列火車相遇的時間。所以,蜜蜂在這1小時內,正好飛行了100英裏。

有趣的是,我國著名數學大師蘇步青教授,在一次出國訪問時,脫口而出地解出了一位外國數學家提出的和“蜜蜂問題”類似的“獵狗問題”:

獵人甲帶著他的獵狗到120公裏外的獵人乙家去作客。當甲出發時,乙也正好走出家門去迎接甲。甲每小時走10公裏,乙每小時走20公裏,獵狗每小時走30公裏。當獵狗先與乙相遇後,又返回來迎接甲,與甲相遇後,再轉身去迎接乙。這樣,獵狗就在甲、乙之間往返奔跑。問:當甲、乙相遇時,獵狗一共跑了多少公裏路?

因為獵狗往返奔跑的全部時間,正好是獵人甲、乙相遇的時間:

120÷(10+20)=4(小時),

所以,獵狗一共跑的路程是

30×4=120(公裏)。

9.數字“冰雹”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遊戲:

你隨便取一個自然數,如果它是偶數,就用2去除它;如果它是奇數,將它乘3之後再加1,這樣反複運算,你會發現,最終必然是1。

比如,取自然數N=6。6是偶數,要先用2除,6÷2=3;3是奇數,要將它乘3之後再加1,3×3+1=10;按照上述法則繼續往下做:10÷2=5,5×3+1=16,16÷2=8,8÷2=4,4÷2=2,2÷2=1。從6開始經曆了3→10→5→16→8→4→2→1,最後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