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2(1 / 3)

第四章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2

10.人體裏的化學元素

宇宙萬物都是由化學元素構成的,人體也不例外。構成人體的元素有六十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氧、氫、碳、氮四種,它們占了人體重量的96%左右。除此之外,還有鈣、磷、硫、鎂、鈉、氯等。其他在人體中含量極少的元素叫微量元素,有鐵、碘、硼、矽、氟、銅、錳、鈷、鋅、硒、鉻、釩、鎳、鉬等。盡管這些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小,但卻是人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氧和氫兩種元素組成了水。我們身體中,水分占了70%,幼兒身體中的水分高達80%。可以說,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的身體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細胞中就含有水。血液、唾液、胃液中,大部分也是水。就連頭發、骨頭、指甲中,也都含有水。我們身體中有各種消化腺,如腮腺、頜下腺、舌下腺、胃腺、腸腺、胰腺及肝髒。它們不斷分泌出人體必需的各種消化液,將人們吃進的食物分解為人體能夠直接吸收的營養。這些消化液就是人體中的“泉水”。一個正常人,一天一夜能分泌消化液8500毫升,一年則有300萬毫升。

人體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水的幫助下完成的。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通過出汗和大小便排出大約2000毫升的水。同時,每天必須吸收同樣多的水,才能保持體內水分的平衡。一個人如果失水20%左右,又得不到補充,就會危及生命。在劇烈運動出了大汗後,要多喝些水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卻很大。人體中如果缺了它們,就可能得病。人體中鈉的含量約有80克,主要分布在細胞外的液體中。人的汗水、淚水帶些鹹味,就是其中含有鈉的緣故。鉀元素在人體中約有150克,大部分藏在細胞裏。鈉和鉀對維持生命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保持身體內正常的滲透壓,調節體內的酸堿度和神經、肌肉活動。醫院裏給病人打吊針,常常就是補充鈉、鉀。當然,鈉在人體中並不是越多越好,含鈉過多或者含鉀過少,會產生心血管疾病。所以,在飲食中,最好能少吃含鈉的食鹽,多吃含鉀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橘子、柚子、甜瓜、蘑菇和新鮮蔬菜。

在內地的山區和鄉村,常見有一些人得一種“大脖子病”,醫生們叫它甲狀腺腫大。得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身體裏缺乏碘。科學研究還證明,缺碘能引起人的智力低下。在海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碘,如海帶、紫菜等。現在,我國政府提出要消滅由缺碘引起的各種疾病,而補充碘的最方便的途徑,就是食用加碘的食鹽。

鎂的作用是激活人體中的各種酶,參與能量的代謝活動。如果長期缺鎂,會引起心肌和心血管壁肌肉的損害。多吃粗糧、糙米、花生等可以補充鎂。

鐵是人體中氧氣的輸送者。人們每天要吸進大約10000公升氧氣,如此巨大數量的氣體交換,都是靠結合在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中的鐵來完成的。而身體中如果缺少了鐵,就會影響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合成,引起缺鐵性貧血。其實,一般人體中鐵的含量不過4~5克。動物肝髒、瘦肉、蛋黃、魚類、豆類、芹菜、豆芽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常吃這些食物,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鋅是構成各種蛋白質分子的重要元素,缺乏鋅可以導致嬰兒發育不良、創傷不易愈合等。如果我們常吃些海蠣子、魚、羊肉、蛋黃、牛奶、菠菜、葵花子、花生、核桃等,就不會缺鋅了。

人體中的銅是氧化還原體係中的催化劑。缺了它,人會得上低蛋白血症和營養不良症。在我國一些山區,有的人會患一種地方病叫“克山病”。因為這些地方土壤、農作物中硒的含量很低。缺硒還會影響人的生育機能。鉬在人體中的含量也很少,但如果缺了它,就可能產生低血色素性貧血症和消化道癌症。

當然,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的元素如果過量,人體不需要,就會被排出去;有的元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身體的異常。比如鉻元素,人體中少了它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影響身體發育,影響視力;但如果太多了則又會產生鼻中隔穿孔。再如元素釩,過多過少都會影響膽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謝。

還有一種重要的元素就是鈣。鈣在人體中的重量約為體重的2%。人的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就是鈣。缺鈣不僅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還會導致神經緊張、脾氣急躁等等。而攝取足夠的鈣,有助於降低血壓,防止心髒病、老年人骨質疏鬆症、動脈硬化等。鈣的最好來源是乳製品。我們還可以從許多食物中攝取鈣,如蝦、蟹、魚、豆腐、黑木耳、花椰菜、芹菜、紅棗、山楂、花生等等。

人體裏有這麼多化學元素,就好像是一座化學工廠。這些元素主要是從我們吃的食物中獲得。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飲食多樣化,不挑食、偏食,才能平衡身體的需要,保持身體健康。

11.可以吃的石頭和土

石頭和土可以吃嗎?說來你也許不信:有的石頭和土不僅可以吃,而且人們還經常吃,甚至非吃不可呢!

我們的一日三餐少不了鹽。鹽分池鹽、井鹽、海鹽和岩鹽,岩鹽就是一種石頭。用傳統方法做豆腐,要用石膏,人們吃豆腐,就在不知不覺中吃了“石頭”。

有些石頭,吃起來沒什麼味道,甚至還很難吃,因為能治病,人們得了病,就非吃不可。

我國古代的醫學家們很早就利用一些礦石作為治病的良藥。治療乙型腦炎的“白虎湯”藥中以石膏為主藥,石膏能解熱消炎;麥飯石能治療癰疽和發背瘡;膽礬用作催吐除蟲藥;磁石用作鎮寧安神藥;滑石可以用來治療心煩口渴、小便赤澀,還可以排除腎結石;浮石用來治療胸肋疼痛,止咳化痰;朱砂能治睡眠不寧和驚癇病症;連大理石也可以入藥,用來治療肺結核病吐血。《本草綱目》中記錄的礦石良藥就有二百多種。

有的人還有吃石頭和土的癖好,這在古今中外都有過記載。我國宋代時,有個叫夏文莊的人,家中豪奢,吃的是山珍海味。不知是吃膩了,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他對美味佳肴毫無興趣,而對鍾乳石等東西竟能吃得津津有味。每天早晨起床後,他首先要吃一碗鍾乳粥,就是用鍾乳石做的粥。有人見了,也悄悄地吃這種粥,結果卻生了疽瘡。

現代,也有人吃石頭和土。在山東煙台,有不少人喜歡吃一種白色的高嶺土。在陝西禮泉、乾縣一帶,有些婦女愛吃一種紅色粘土。而山西的有些婦女則愛吃當地山上的黃土和粘土。陝西渭北一帶,有些婦女常吃一種叫“蒙脫石”的石頭,據說這種石頭入口即化,味道很像巧克力,常吃還會上癮呢!

國外也有人喜歡吃石頭和土。意大利有一種傳統食品叫“阿利卡”,是用麵粉摻進一種泥灰岩粉做成的。泥灰岩來自維蘇威火山附近的那不勒斯郊區,它摻進麵粉裏,可以使食品更潔白,吃起來酥軟可口。

在伊朗,吃土是習以為常的事。伊朗人最喜歡吃來自馬加拉特和吉維赫萊的粘土。這種粘土外白內酥,吃起來又滑膩又香,別有風味,是那裏的一種佳肴。

在非洲、澳大利亞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每逢喜慶的日子,在桌上除了精美食品外,總有一些白粘土、藍粘土和翠綠粘土,用來招待貴賓。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吃石頭和土呢?科學家作了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岩石和土壤不僅對動植物起作用,而且對人的機體也起作用。岩土裏含有身體裏必需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銅、硒、鉬、鉛、鈷等,吃了可以補充人體之不足;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同疾病和寄生蟲有關;還有人認為,吃石頭和土是我們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一種習性。

12.地裏飄出的“雪花”

20世紀初的一個夏天,在美國南部的得克薩斯州地方,曾經常發生過一件奇怪的事。那時有一支地質勘探隊在那裏勘探石油,他們夜以繼日地往地下鑽眼,幾天下來,鑽探機已經鑽了很深的深度。一天,正當他們往下沉降井管時,突然從地下噴出一股高壓氣體,在鑽井台上操作的勘探隊員,個個措手不及,有的被氣浪打得後退幾步後摔倒在地,有的邊往後退邊高聲喊著:“井噴了!井噴了!”

過了片刻,高壓氣流中還夾帶著許多潔白的“雪花”狀物體一起往外噴射。這些物體,先是在半空中紛紛揚揚,然後冉冉飄落地麵。看到這種奇觀,有幾位青年人覺得好玩,便走了過去,伸出雙手想將雪花掃掃攏,做個雪球,就在這個時候,有位青年感到像觸電似地馬上把手縮回來;有位青年將手縮回來一看,手上出現紅腫;有位青年的手上則顯出黑色的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