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2(3 / 3)

老教授說到這裏,他的助手端著兩杯咖啡推門走了進來。教授一看,立即中止談話。

助手放好咖啡後沒有說什麼就出去了,稍後又提了一隻水壺進來,把它放在火爐上,然後又往火爐裏添加一些木炭,臨走時還很有禮貌地對瓦特說:“瓦特先生,咖啡已不大熱,請趁熱喝了!”說著,便順手把門關上走了。

老教授聽清他的助手已走遠了,便站起來走到房門前,小心翼翼地用鑰匙把門反鎖上。回到座位坐下後,小聲地對瓦特說:“這樣,再也不會有人進來打擾我們了。現在,我連自己的助手也難以信任。”

老教授呷了一口咖啡後,向瓦特詳細介紹機器設計圖紙被偷拍的經過,並要求瓦特如果有人拿這一設計圖來請教時,立即告訴他。

瓦特邊聽邊喝咖啡。不知怎的,他漸漸地感到頭暈、乏力。

“一定是咖啡裏放了安眠藥。”聰慧而機智的瓦特馬上意識到是有人搞的陰謀,但是,為時已遲。再過了片刻,瓦特覺得渾身麻木,便昏昏沉沉地靠在沙發上睡著了。

等到瓦特醒來時,他連喊了幾聲老教授的名字,可是,總叫不醒。瓦特站起來一看,老教授已倒在沙發上死去了,舌頭伸在嘴外,兩眼睜得大大的。再仔細一看,發現老教授的頸上紮著一枚約5厘米、帶有軟木塞的針。這針分明是枚毒針,致使教授在短短的時間內死去。

這時瓦特已完全清醒了,他細細一想,這件凶殺案完全是預謀的,於是他決定不驚動任何人,親自偵察破案。他想,在咖啡裏投放安眠藥,可能是教授的助手所為。可教授頸上的毒針又是誰紮的呢?他從查看房間的環境入手,看了看辦公室的門,門仍然關著,老教授的鑰匙原樣插在鎖眼裏,顯然,從教授的助手提來水壺後,就再也沒有人進來過。再看看四周的所有窗戶,也都全部緊閉著,辦公室成了全封閉的了,毒針從辦公室外麵投射進來也是不可能的。瓦特搓著雙手,在房間裏踱來踱去,苦苦地想著。一會兒他望望天花板,一會兒又看看地板,都沒有發現可疑的地方。後來他把眼睛落在那直冒著蒸汽的水壺上。憑借職業的本能,他明白了,終於悟出了是教授的助手運用蒸汽的原理幹的。教授的助手先把插有毒針的軟木塞輕輕塞在水壺嘴上,然後放在火爐上,壺嘴正對著教授所坐的位置和他頸子的高度。當水壺裏的水燒開後,壺內的蒸汽壓力不斷增加,到了一定程度時,軟木塞帶針迅速飛出,毒針便有力地紮在教授的頸上。

瓦特把自己偵查的初步結論報告了警方。經過警方進一步的偵查和對教授的助手的審訊,證實了瓦特的結論,案件終於破獲。原來,教授的設計圖紙是他的助手偷拍的,而後又怕教授追查,妄圖獨占這項發明的專利權,才製造了這一毒針案。

16.鑽石疑案

相傳,在18世紀的法國巴黎,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在巴黎市中心開設有一家珠寶行。珠寶行老板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名叫“考爾比”。考爾比經營這家商行已三十多年了,商行的規模在巴黎城同行業中是數一數二的,它的聲譽蜚聲整座巴黎城。商行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有一年,商行從東方的印度采購到一顆世上罕見的鑽石。消息像插了翅膀迅速地傳播開來,一下子轟動了全城,市民們都想一睹為快。

一天,三位顧客——莫爾、埃羅、桑特同來珠寶行參觀。老板考爾比熱情地歡迎他們的光臨。寒暄一番以後,考爾比便把三人迎入珍藏室。老板邊介紹,邊打開珍寶箱,那顆烏黑透亮的鑽石,使來客讚不絕口。老板蓋好珍寶箱後,又謹慎地用一張粘滿漿糊的白色紙封條封好,然後把客人領到客廳敘談。

當客人們坐定後,考爾比先後給三位客人各送上一杯咖啡。在客人們端咖啡杯時,考爾比發現三人的右手手指上都有點小傷:莫爾的食指稍有發炎;埃羅的拇指曾被毒蟲咬過;桑特的中指則被刀劃破。看來三人的受傷手指在來訪前都用不同的藥水塗抹過。

賓主邊品嚐咖啡,邊無拘束地閑談著。當他們談興正濃時,考爾比的老朋友、化學家德維爾前來拜訪。經考爾比介紹,化學家與三位客人一一握手問好。

化學家德維爾是一位健談的人,因而,賓主五人敘談的氣氛更加熱烈,談論的內容也十分有趣。席間三位客人都有事先後外出,但是,也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回到客廳,並且依舊談笑風生。當客人們再次談起那顆罕見的鑽石時,化學家德維爾也想一飽眼福,便請主人領到珍藏室參觀。當主人撕下濕漉漉的白色紙封條、打開箱蓋時,意外地發現鑽石不見了。他傷心地喊了一聲:“我的上帝呀!”就昏過去了。沉著機智的德維爾喚醒主人,詢問了整個過程,又察看了一下現場和封條後,便安慰老板說:“不用著急!我會幫你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的。”

化學家攙扶著考爾比回到客廳後,向三位客人宣布鑽石失蹤了。三位客人個個神情自若,像是沒有發生過什麼事似的。

化學家用銳利的目光從三人的手指上迅速掃過,然後對埃羅說:“是你偷走鑽石的!”

“憑什麼判定我偷走鑽石?”埃羅強掩飾著內心恐慌反問。“你那呈現藍黑色的拇指。”德維爾十分有把握地回答。原來,德維爾剛到客廳,與三位客人握手時,就發現他們手指各塗有不同顏色的藥水:莫爾的食指發炎,塗紫藥水;埃羅的拇指毒蟲咬腫,抹碘酒,呈黃色;桑特的中指被刀劃破,擦紅藥水。如果鑽石是莫爾或桑特偷的,他們在啟封條和貼封條時,在濕白紙條上會留下紫色或紅色的痕跡。而埃羅手指抹過碘酒,他在啟封條和貼封條時,抹過碘酒的拇指與封條上的濕漿糊接觸時,碘酒中的碘與漿糊中的澱粉起化學反應,使原來碘的黃色呈藍黑色。德維爾看到白紙封條上留有藍黑色痕跡,又見到埃羅拇指上也有藍黑色,便以此為據作出這一判斷。

17.殺死拿破侖的凶手

拿破侖·波拿巴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島,在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他在戰爭中初露頭角,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收複國土和鎮壓王黨叛亂的戰爭中起了很大作用,威望日高,並逐步登上政治舞台。

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並強盛一時。由於他對外戰爭,對內掠奪,引起了歐洲國家人民的反抗。1815年,歐洲“反法盟軍”攻入法國,拿破侖被迫退位。從此,他成為一個囚犯,在大西洋聖海倫娜島上度過了五年半的流放生活。

拿破侖在被監禁期間,多次控告英國看守企圖謀殺他。他懷疑那位英國看守在他的食物中放入了氧化砷,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砒霜,欲使他慢性中毒而死。

在拿破侖去世前不久,應幾位崇拜者的請求,拿破侖剪下自己的一綹頭發送給他們作紀念。後來這綹頭發送進了曆史博物館中收藏。

不久,拿破侖去世了,他死於什麼原因,成了曆史上懸而未解的疑案。

18世紀時,氧化砷是一種常用的毒藥。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當時還沒有辦法從受害者的身體中測量出氧化砷的存在。到19世紀,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如果長期少量服用氧化砷,不但會引起中毒症狀,還能在受害者的頭發中測量出微量的氧化砷。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對拿破侖的死因進行了分析,把放射化學分析——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用在了這一曆史疑案上。

科學家們從曆史博物館中借出了這綹頭發,並對它進行了化學分析。取一小部分頭發進行中子活化,再用儀器測量出從頭發中放出的β射線的能量及半衰期,進行計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這些頭發中發現了氧化砷的存在。而且,在頭發根部的含砷量比發稍一端要多。有人懷疑那位英國看守在給拿破侖的食物中放過氧化砷。但是從那位英國看守的辯解詞中了解到,拿破侖生前用過的黑色頭油中含有氧化砷。

科學家們分析,不可否認,在18世紀時,生產的所有化妝品中都含有鉛、砷等一些重金屬元素。拿破侖頭發中的砷很可能來自他使用過的黑色頭油。

拿破侖頭發中的砷到底是來自他吃進體內的氧化砷還是來自他用過的潤發油,至今仍是個懸而未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