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與夏(10)(1 / 3)

沒藏訛龐被殺後,諒祚開始親政,並大力推行親宋的政策,還請求與宋朝通婚,迎娶宋朝公主,以此與宋朝結援。因宋朝從未有“公主和親”的先例,宋仁宗沒有同意諒祚的請求。諒祚母親沒藏太後執政時,曾為諒祚向遼國求娶公主,不過為遼興宗所拒。之後,諒祚做了不少刻意討好宋朝的事:比如表示仰慕漢衣冠,將在西夏國內停止使用蕃禮,改行漢儀,並規定采用漢禮迎接宋朝使臣;請求複故賜李姓等。

值得強調的是,諒祚采取親昵宋朝的姿態出現在西夏與遼國交惡、西夏國內局勢尚不十分穩固的大背景下,並不是他沒有父親元昊那樣反複無常的豺狼野心。當時遼國正與吐蕃□廝囉結盟,相約一同進攻西夏,在這樣的情況下,諒祚不得不轉投宋朝的懷抱。諒祚親政五年後,吐蕃□廝囉已經與遼國反目,西夏外患的威脅大大減輕,國內的局麵也完全穩定,他的勃勃野心便開始蠢蠢欲動了。

治平元年(1064年),諒祚借口西夏使者吳宗入宋朝祝賀宋英宗即位時受到侮辱,發兵攻打宋秦鳳、涇原二路,並沿途大肆搶掠,殺死、掠奪宋朝人口、牲畜數以萬計。當時,宋英宗剛剛即位不久,軟弱可欺,隻是派使者出使西夏,責備諒祚,但諒祚拒絕接受宋英宗的詔旨。宋英宗又再派使者到西夏,質問諒祚出兵侵宋的理由,諒祚將責任全部推到宋朝戍邊將領身上。次年正月,宋英宗再度下詔責問諒祚,並警告諒祚今後不準再入侵宋朝領土。但這所謂的警告不過是宋朝一廂情願的妄自尊大而已,諒祚根本就置之不理,他一麵派人招誘宋朝陝西熟戶投向西夏,一麵繼續派兵侵擾宋邊境。

治平三年(1066年)九月,諒祚親自率領西夏數萬大軍進入慶州(今甘肅慶陽),圍攻大順城(今甘肅華池東北)。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蔡挺下令沿邊人戶全部進入城堡,不得派兵出戰,並在城堡周圍護城壕中布滿鐵蒺藜,西夏士兵多被鐵蒺藜所傷。諒祚圍攻大順城三天後,仍然一無所獲,於是親自披掛上馬,上前線督戰,“裹銀甲,氈帽,乘駱馬,張黃屋督戰”。蔡挺命令蕃官趙明帶領八百強弩兵埋伏在城外,宋軍箭如雨下,諒祚也被射中,被迫撤離了大順城。但諒祚並未死心,他在撤退過程中又分別向柔遠寨(今甘肅華池)等地發起進攻,焚毀了宋朝屈乞等三個村落。柔遠寨本來並不算堅固,但蔡挺早已在此布下重兵加以防守,宋將張玉駐守柔遠寨,西夏大軍到達後,張玉挑選三千名精銳士兵向西夏軍隊發起突然襲擊,西夏軍隊大敗而逃,撤離了柔遠寨。

盡管諒祚從未放棄對宋朝的武力進攻,但也依舊保持與宋朝的信使往來,在宋朝正旦及壽聖節時,照舊派使臣赴宋朝稱臣納貢,目的在於得到宋朝的歲賜金帛以及到宋朝京城貿易的機會。就在諒祚敗走大順城後不久,他主動向宋朝納貢謝罪,保證今後謹守封疆,不再犯。此時剛好是宋神宗初即皇位,便答應講和,賜西夏銀五百兩,絹五百匹,再次用金錢換取了短暫的和平。

治平四年(1067年),西夏國內再次發生了動蕩。當時橫山(今陝西橫山)一帶的吐蕃族、羌族等部落是西夏軍隊中最得力的士兵,由於西夏連年征戰,這些少數民族部落也長年累月地被征調去作戰,引發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尤其諒祚為人淫蕩無恥,還在其父元昊之上,每次他路過各地豪族、酋長的家,總要千方百計地與這些酋長家的女人發生暖昧關係,如此令人惡心反感的行為,自然令這位皇帝在部落酋長中毫無威望可言,於是橫山部落酋長決定歸順宋朝。諒祚知道消息後,立即下令將橫山地區居民全部遷徙到興州(今寧夏銀川),但由此更加激怒了橫山居民。宋將種諤(名將種世衡之子)立即主動招納橫山居民,橫山部落首領朱令淩率領所有居民投降了種諤。為了安撫這些橫山居民,宋朝廷立即下令分給他們土地、住宅。

諒祚得知朱令淩投降宋朝後勃然大怒,立即向宋方提出交涉,想要索回橫山居民。種諤態度則十分強硬,提出條件,如果西夏執意要得到朱令淩,就必須將景詢獻出來交換。景詢是宋朝士大夫,頗有才幹,犯罪後逃亡西夏,諒祚對他頗為信任,隻好就此作罷。

朱令淩是橫山一帶實力最強大的部落首領,他投降宋朝後受到了優待,由此在橫山部落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蕃部首領嵬名山也打算歸順宋朝。但宋朝的部分文臣以司馬光、文彥博(當時任樞密院長官)為首,堅決反對宋朝接納嵬名山,理由是宋夏已經議和,如果宋朝招納嵬名山,勢必重新引起宋夏之間的戰爭。宰相曾公亮卻支持接納嵬名山,建議立即讓種諤付諸實施。中書與樞密院由此發生了爭執,誰也說服不了誰。可笑的是,當時宋將為了防禦西夏,在邊防地區大修城堡,樞密院對郭逵大加斥責,而中書卻下令予以褒獎。

就在宋朝為嵬名山一事爭吵不休時,種諤再次上書,說嵬名山打算聯合綏(今陝西綏德)、銀(今陝西橫山東)二州數萬百姓歸順宋朝,但經略司官員陸詵對種諤的上奏表示懷疑,認為情報不一定準確。經過反複商討,有心進取的宋神宗最終采納了種諤等人的意見,決定接受嵬名山的歸附。

這場歸附不是簡單的投降,關係兩座城池和數萬人的生命。宋將種諤率領所屬部隊傾巢而出,派折繼世為統軍將領,先行進入綏州城,並立即開始搶修城中的防禦工事。幾天後,折繼世又率軍進入銀州。嵬名山正式歸順宋朝後,宋朝得到部落酋長三百名、戶一萬五千餘、口四萬五千餘,獲得精銳之兵一萬人,牲畜十萬頭。經略司官員陸詵聽說這一消息後,感到很不是滋味,迅速派人報告樞密院長官文彥博,一直反對招降的文彥博也隻能是啞口無言。

西夏聽說宋軍進入綏州後,十分恐慌,派大軍八天之內三次前來爭奪,阻擾宋軍築城,均被宋軍擊退。諒祚還不肯善罷幹休,又增派大軍進攻綏州城。種諤派遣嵬名山在前誘敵,自己親率大軍繼後出擊,大敗西夏軍隊。其後,諒祚幾次通過外交途徑與宋朝交涉,盡管宋朝廷內部在是否放棄綏州的問題上意見不一,但宋神宗始終沒有答應將綏州城拱手讓回西夏。

宋將種諤在綏州的勝利還引發“楊定被殺風波”。楊定為宋朝大臣,曾經出使西夏,他在參見諒祚時不但跪地稱臣,並在未得宋朝廷允許的情況下私自答應歸還沿邊熟戶給西夏。諒祚對這個軟骨頭的楊定十分滿意,贈給許多金銀財寶及寶劍、寶鏡等物。楊定回到開封後,隻將諒祚所贈的寶劍、寶鏡上交給宋神宗,而將金銀財寶全部據為己有,並大言不慚地向宋神宗誇口,說諒祚很容易被暗殺。宋神宗信以為真,立即任命楊定為保安軍(今陝西誌丹)知軍,負責準備暗殺諒祚一事。剛好此時,種諤招降了嵬名山,西夏損失了不少人口和綏銀二州,諒祚感覺受了楊定欺騙,便借口要與楊定召開重要會議,誘殺了楊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