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與夏(12)(1 / 3)

但是宋權臣蔡京、童貫對西夏用兵、實行開邊以邀功的政策並沒有改變,經過多年的準備後,宋朝重新開始了對西夏的戰爭。宣和元年(1119年),童貫強令熙河經略使劉法向夏進攻。劉法領兵三萬,至統安城(今寧夏同心縣境內)遇到西夏皇帝乾順之弟察哥(封晉王)率步騎萬餘人擋住劉法的前軍,另遣精銳登山繞道到劉法軍後偷襲。宋軍且戰且退,兵饑馬渴,死傷甚眾。劉法墜崖足折,被西夏士兵斬首。這一戰役,宋軍前後喪師十萬,童貫卻隱瞞戰況,反而向宋朝廷報告打了勝仗。西夏軍隊乘勝追擊,攻破宋統安城,進圍震武城。乾順在對宋作戰大獲全勝的情況下,又再次托遼國出麵,向宋朝請和,宋朝在軍事失利的局麵下,被迫接受與西夏議和。

其時,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國,隨即南下大舉攻遼。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軍繼攻下遼國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後,一舉攻克遼中京(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西大明城),又進攻遼西京(今山西大同)。西夏乾順見遼軍兵敗如山倒,無力抵抗,派出五千兵馬援救西京,然而援兵未到,西京已經落入金軍之手。此時,遼國皇帝天祚帝已經逃到天德軍(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梁海以北)與陰山之間,有如喪家之犬。成安公主懇請丈夫相助天祚帝,於是乾順派大將李良輔率三萬救援遼帝。西夏軍與金將完顏婁室率領的金軍在宜川河畔相遇,一場惡戰後,西夏軍大敗。之後,乾順在妻子的眼淚中再次出兵救遼,被金兵阻擊不能前進。

遼天祚帝不甘心失敗,在白水濼(今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境內黃旗海)組織了一次反擊,卻被金軍打敗,不得不逃到雲內州(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東北)一帶。此時,天祚帝身邊從臣部屬所剩無幾,後麵還有大批追兵,不得不感慨天下之大,竟然無容身之地。

有意思的是,遼天祚帝一路向西奔逃,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親自率軍窮追不舍,由於路途鞍馬勞累,阿骨打竟然染上重病,病死於返回上京的途中,時年五十六歲。

乾順聽說遼天祚帝走投無路後,立即派人邀請天祚帝去西夏。遼中軍都統蕭敵烈等極力勸阻,但天祚帝不聽,渡過黃河到了臨近西夏的金肅軍(今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北),先遣使臣封乾順為夏國皇帝(之前封夏國王),並命令乾順發兵救遼。

此時,金國使者也到了西夏,向乾順提出:如天祚帝逃入西夏境,應將其擒捕送金;夏如能以事遼之禮事金,金允許將遼西北一帶地割讓給夏。此時,金的軍事力量已擴展到接近西夏邊境,對西夏構成了嚴重威脅,乾順見遼國滅亡已成定局,感覺遼天祚帝這一靠山已失去意義,於是答應了金的條件。乾順與成安公主所生的兒子仁愛時年十六歲,與母親一起泣諫,但乾順沒有聽從。宣和六年(1124年)正月,乾順向金國上誓表,表示依附於金。遼天祚帝則於次年的二月,在應州(今山西應縣)新城東六十裏處,被金兵所俘,遼國至此正式滅亡。

仁愛時年十七歲,聽說母親的故國滅亡後,深恨父親乾順不肯伸出援助之手,悒鬱而卒。成安公主同時承擔亡國喪子之痛,悲戚難當,也在宮中絕食而死。她的丈夫乾順卻沒有太多悲痛,此時天下大亂,對於曆來擅長於火中取栗、於夾縫中生存發展的黨項人而言,正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時機。

遼國滅亡後,金國迅速將戰火燃向中原的宋朝,乾順則趁機大肆趁火打劫,派兵將宋朝之前在西夏邊境修築的城堡陸續攻占。又進占天德、雲內、武州及河東八館地帶,以及宋邊境震武城(今陝西榆林境)。又攻占宋朝西安州、麟州建寧砦、懷德軍,乘勝攻克天都寨,圍蘭州,大肆擄掠後撤軍而還。不久,金將完顏宗弼派兵強占了天德、雲內等州,按照之前西夏與金的約定,這些地方該劃給西夏,於是乾順向金國提出質問。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與西夏劃定疆界,金將陝西北部約數千裏之地劃給西夏,以此作為天德、雲內等地的抵償。隨後,乾順又趁北宋滅亡之際,大肆出兵攻占宋地,取得了湟水流域之地,西夏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疆域。

北宋滅亡後,南宋高宗於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及四年(1130年)正月,兩次遣使與西夏國通好,乾順都沒有理睬。顯然,他認為曾經不可一世的宋朝,在金人的鐵蹄下滅亡是早晚的事。就當乾順正式表示與宋朝斷絕關係、下令停行宋朝所賜曆書後,金大軍雲集關中,據說將取川陝。乾順這才感到惶恐不安,生怕金軍趁機攻取西夏,於是立即派遣使者到川陝宋朝軍中,表示願與南宋通好。這也是西夏第一次向南宋表示善意。

成安公主死後,乾順後宮一直沒有特別受寵的女子,一直到宋紹興七年(1137年),西夏攻打宋西安州(今寧夏海原西),通判任得敬以城投降西夏,將十七歲的女兒任氏獻給乾順為妃。任妃貌美嫻靜、知書達理、沉默寡言,擁有西夏女子所沒有的莊重文雅氣質,令乾順十分迷戀,不久就立其為皇後。隻是這一對老夫少妻並沒有幸福太久,紹興九年(1139年)六月初四,乾順在任皇後依依不舍的淚光中病死,時年五十七歲,在位長達五十四年,諡聖文皇帝,廟號崇宗。

乾順死後,十六歲的長子仁孝繼位為新一任的西夏皇帝,是為夏仁宗,將生母曹氏和任皇後並尊為太後。其實,倘若成安公主之子仁愛不死,仁愛該以皇太子身份即位,無論如何是輪不到漢人女子曹氏所生的仁孝。不過,成安公主在世時,也異常喜歡仁孝,據說他出生時“異光滿室”,成安公主見後極愛之,特意為其請名“仁孝”,並常常派人將仁孝抱到自己宮中,愛撫不忍放手。因此,仁孝對成安公主感情頗深。然而,他一即位,就要麵臨成安公主部將蕭合達反叛的難題。

蕭合達本是遼國將領,騎術高超,箭無虛發,當初成安公主下嫁乾順時,擔任公主護衛將領,一同來到西夏。乾順十分仰慕蕭合達的勇猛,想收為己用,便竭力將其留在西夏,賜國姓,任夏州都統。之後,蕭合達一直留在西夏,多次征戰,戰功赫赫。乾順背遼附金後,世子仁愛和成安公主相繼憂憤而死,蕭合達大為憤怒,暗中圖謀恢複遼國,派人尋訪逃往西域一帶的契丹皇族耶律大石,但一直沒有找到。於是,他幹脆占據夏州,反叛西夏,並與散落陰山、河東一帶的契丹部族聯絡,打算擁立遼國的皇室後裔為帝,一時間招納了不少遼國舊部。大慶元年(1140年)六月,蕭合達揮軍進圍西平府,攻克鹽州,直接威脅到西夏都城興慶府,西夏大震。

就在形勢萬分危急的時候,靜州都統任得敬在機緣巧合下登上了曆史的舞台。這個任得敬,就是之前在西安州投降西夏的漢人降將,因女兒當上了乾順的皇後而一步登天。蕭合達先聲奪人後,急於求成,認為任得敬本是漢人,未必真心歸順西夏,竟然一廂情願地派使者遊說任得敬共同反叛西夏。而任得敬性情狡詐,熱情招待使者,將蕭合達的虛實探得一清二楚後,再主動向西夏皇帝仁孝請纓,要求帶兵去平定蕭合達。仁孝正是手足無措之時,自然大喜過望。任得敬出師相當順利,到達夏州後,“陰為部署,外示閑暇”,麻痹敵人。蕭合達果然上當受騙,放鬆了警惕。某天淩晨,任得敬突然率精銳突襲夏州,夏州迅速平定。蕭合達敗逃,北奔至黃河口不得渡,被任得敬軍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