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靖康恥,猶未雪——宋與金(4)(1 / 3)

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呼延慶終於見到了金太祖阿骨打。阿骨打聽說宋朝中途停派使者,隻派了呼延慶一個小小的翻譯前來,且盟國竟然不用國書,而用詔書及登州牒文,認為這是對金的極不恭敬,十分生氣。呼延慶對此解釋說:“本朝(宋)得知貴朝(金)與遼通好,又因正使趙有開病亡,故隻派小臣與貴朝使者同行,為了早日到達貴朝,才用登州移文,非有其它原因。貴朝若不與遼通好,本朝一定會另派使臣前來。”阿骨打為人剛毅,根本聽不進去,下令將呼延慶扣押。

呼延慶在金國滯留了六個月,每次見金太祖阿骨打,都是堅持前議,一再辯論。阿骨打拿呼延慶沒辦法,最後終於決定放他回國。臨行前,阿骨打嚴厲指責宋朝對宋金兩國通好缺乏誠意,要求呼延慶轉告宋徽宗:如要與金結好,則早派使者持國書來;如仍用詔書,決不從命。宣和元年年底(1119年),呼延慶一行離金回國,生怕金人追趕,朝夕奔馳,不辭勞苦,終於於宣和二年(1120年)正月抵達登州。

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宋朝又派趙良嗣出使金國,名義上仍是買馬通好,實際上是想約金攻遼。

四月,趙良嗣終於到達金國,不料金太祖阿骨打已經親自率軍出征,攻打遼國上京。趙良嗣一行急忙兼程追趕,至半路上見到金太祖阿骨打,隨金軍一起到達上京城下。當時,遼天祚帝正在外地狩獵,不在上京城中。阿骨打親自督戰,從早晨發起進攻,不到中午,遼上京留守撻不也就率眾出降,上京城即為金所攻占。至此,遼已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州郡。

趙良嗣親眼看到金軍僅用二三個時辰便攻下上京,十分震驚,當即捧觴為壽,口呼萬歲,呈上宋徽宗親筆信,請金主發兵一起夾攻遼國,幫助宋收複燕京(今北京)舊地。

經過協商交涉,金太祖阿骨打表示願夾攻遼國,而宋每年向金納幣五十萬。雙方約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西大明城),宋取遼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金原定立即出兵攻遼,要趙良嗣迅即回去,讓宋也立刻出兵。

雙方談定後,趙良嗣即刻踏上歸程,但還沒有走出金境,又被阿骨打派人追回。原來當時正值盛夏酷暑,金軍連續征戰,牛馬發生了大規模的流行病,當年出兵已經不可能。阿骨打生怕失信於宋朝,特意派人追回趙良嗣說明情況,當即改約明年(宣和三年)舉兵,並派勃堇、曷魯持國書使宋回報。

當天晚上,阿骨打特意設宴宴請宋朝使者趙良嗣一行。酒宴上,在上京被俘獲的遼國吳王妃被迫以歌舞向趙良嗣等人獻酒。阿骨打還特意指著遼吳王妃告訴宋朝使者說:“她是天祚皇帝的兒媳婦,我讓她給你們倒酒,以表示我們兩國關係的友好。”這時候,趙良嗣等人自然想不到就在不久後,遼吳王妃的下場就是宋朝皇室後妃公主的命運。

宣和二年(1120年)秋,趙良嗣回朝,向宋朝廷報告了金國的意見,自說自話地告訴宋徽宗說:金太祖認為燕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一帶均是宋舊地,金從遼手中收複後,都將送還給宋。宋徽宗天真地相信了趙良嗣的話,九月即命馬政與王□為使臣,再次出使金國,並送金使勃堇、曷魯等回金。

其實,宋人理解燕雲一帶就是燕雲十六州,但遼國卻已經將十六州分成了兩部分:燕京路(路相當於現在的省)和平州路,金太祖認為隻需將燕京路還給宋朝即可,平州路該歸金國。無論金人是有意還是無意,“燕雲”理解之爭成為日後雙方爭執的焦點,並直接導致了宋金戰爭的爆發,也成為趙良嗣後來被宋朝廷處死的一個重要原因。

馬政此次使金所持宋給金的國書中稱,為了履行前(趙良嗣)與金所定共同攻遼的協議,已命童貫勒兵待發,隻等馬使金歸來,約定日期,即可舉兵攻遼。國書還根據趙良嗣一麵之辭,要金答應前所承諾的將五代以後被遼占領的幽(今北京市)、薊(今河北薊縣)等十六州及整個長城以南地區在滅遼以後歸宋,宋金雙方今後以長城為界,而宋將原向遼所貢銀絹轉貢給金。

馬政抵金後,留金月餘,雙方爭議不決,主要是金不同意西京歸宋,又認為平州(今河北盧龍北)、灤州(今河北灤縣)、營州(今河北昌黎)本屬於平州路,不屬燕京路所管,也不能歸宋。馬政對金太祖的性格有所了解,知道他決定的事情難以更改,也不敢強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