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蒙古並未就此罷休。紹定四年(1231年)五月,蒙古右路軍統帥拖雷派使者速不罕自鳳翔入四川,到興元(今陝西漢中)直接與宋四川製置使桂如淵談判,欲假道興元以趨河南鄧州。宋軍統製官張宣以詐降為誘餌,將速不罕殺死在青野原。拖雷以此為借口,以武力威脅,向宋四川製置司發出最後通牒。桂如淵畏懼蒙軍,以不得破壞宋蒙和議為由,下令諸將不得擅自出兵,並命令興元府做好犒勞蒙軍的準備。拖雷則趁機率蒙軍強行闖入大散關,攻破鳳州(陝西鳳縣東北)、屠洋州(今陝西洋縣),進圍興元(今陝西漢中),然後分兵一支西攻沔州(今陝西略陽),拆屋為筏,沿嘉陵江而下,抄掠至西水縣(今四川南部縣西)而還。之後攻破饒鳳關(今陝西石泉),自金州(今陝西安康)東向,渡漢水東去,抵達河南鄧州(今河南鄧縣),最終以武力完成了假道漢中的計劃。蒙軍隨後直趨河南,攻陷金黃河以北的軍事重鎮河中府(今山西永濟),金國已經是岌岌可危。
就在蒙軍假道漢中的這一年,南宋京師臨安某一夜發生大火。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馮棚不指揮部下救火,而是率衛兵專門趕去相府保護史彌遠,結果導致大火蔓延,太廟、三省、六部、禦史台、秘書省、玉牒所等重要場所和朝政核心部門所在地俱被大火吞沒。南宋著名詩人洪谘夔寫了一首詩譏諷此事道:“殿前將軍猛如虎,救得汾陽令公府,九廟神靈飛上天,可憐九廟成焦土。”
洪谘夔,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人(今浙江臨安)。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進士。嘉定中,崔與之主管淮東安撫司事,籌劃邊防。當時正值金人南侵,揚州形勢十分危急,洪谘夔獻策:“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崔與之依計而行。金人得知揚州防備嚴密,不攻而遁。洪谘夔正直敢言,因觸犯權臣史彌遠,被劾落職,居家七年,潛心讀書。後來得到宋理宗賞識,稱他“鯁亮忠愨,有助新政”,召其複職,但因為為人鯁直,仍然為權臣所抑,以至“十年不調”。洪谘夔博學善文,尤專經學、詩詞,他的七言絕句《直玉堂作》入選《千家詩》。《千家詩》為舊時流行的啟蒙讀物,精選唐宋各名家詩篇,但所謂“千家”,實際上不過數十家,詩僅百數十首,因此能夠入選其中,著實不易,為名篇中之精選。洪谘夔的《直玉堂作》詩曰:“禁門深鎖寂無嘩,濃墨淋漓兩相麻,唱徹五更天未曉,一墀月浸紫薇花。”描寫的是詩人時為翰林學士、知製誥,出入禁宮,奉敕為皇帝起草文稿,濃墨淋漓,潤澤於黃麻之紙,待製命寫成,已是雞鳴五更,但天色未明,唯見一墀月色,清清冷冷,移動紫薇花影。
金哀宗完顏守緒即位後,立即改變對夏、宋的政策,與西夏恢複了友好關係,停止了對南宋的戰爭,集中力量抗擊蒙古。他主動出兵,收複了被蒙古占領的平陽、太原等山西重鎮,一度改善了西北戰局。但此時金國大勢已去,已經是強弩之末,金哀宗始終無力回天,號令隻局限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小小一隅,之前橫掃北宋江山的金軍已經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話。紹定六年(1233年),也就是南宋權臣史彌遠死的這年,蒙古大舉進攻開封,金哀宗棄軍逃跑到歸德(今河南商丘南)一帶。皇帝都逃跑了,開封城內人心浮動,金將崔立發生政變,向蒙古投降。當時,金國著名文人元好問也在開封,由此做了蒙古人的俘虜。
之前,蒙古軍有“凡攻城不降,矢石一發即屠之”的製度,意思是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時,隻要城池守軍有一絲一毫的抵抗,城破後蒙古軍必然屠城。蒙古大臣耶律楚材力勸蒙古大汗窩闊台(蒙古第二代大汗,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所生第三子)廢除破城後屠城的舊製,說:“得地而無民,地有何用?若人民被屠,工匠、賦稅從何而來?”窩闊台點頭稱是,下令除了金朝皇族外,其餘一概勿殺。從蒙古軍進入開封開始,蒙古野蠻的“屠城”製度才被廢除。當時,因為逃避戰亂在開封的人達一百四十萬戶,均因為耶律楚材的積極建議而得以保全。
耶律楚材對蒙古貢獻很大。最初蒙古國沒有稅製,蒙古軍隊獲取財物的主要途徑是搶掠,凡戰爭中俘掠所得,均按等級分配,沒有參戰留守營帳的也有一份,稱為俵分。對投降或已征服的地區,多分封給諸王、貴族,分賜給大臣和歸降的將領,隻規定他們履行貢獻、從征、贍軍等義務,並無額定的賦稅。諸王、貴族和大臣則隨意向轄區人民“要索”錢物,每至一地還要強逼當地送禮物,稱“人事”,或稱“撒花”。人事所得均歸入私人腰包。由於沒有固定的稅收,在成吉思汗的時代,美其名曰富甲天下,但倉廩府庫經常沒有粟帛積蓄。進入中原漢地以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蒙古人還是老方法,隻會肆意搶掠、索要,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對漢地人民實行穩定的剝削。好笑的是,還有些貴族妄想把草原的一套辦法搬到中原來,大規模地圈占農田,作為牧馬的草地。窩闊台即汗位當年,大臣別迭就提出:“漢人沒有什麼用處,不如把他們都殺掉,讓田野草木茂盛,改為牧場。”耶律楚材當即反駁說:“陛下即將南伐,南征正需要軍費物資。如果均定中原賦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軍用,怎麼能說漢人無用?”窩闊台對耶律楚材的話將信將疑,但由於利益巨大,最終采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於是,耶律楚材開始製定稅製:蒙古人按馬牛羊計算交納賦稅,民戶有馬牛羊一百頭,抽取一頭,稱為抽分法;河北漢人以戶計出賦調,由耶律楚材主持;西域人以丁計算賦稅,由牙老瓦赤主持。宋紹定四年(1231年)秋,諸路課稅使將征收的銀幣和倉廩物料的文簿呈交給窩闊台,數字完全如耶律楚材之前所說。窩闊台大喜過望,對耶律楚材未曾離開自己而征收到如此多錢穀的才能非常佩服,當日任命他為必閹赤(即書史,管文書者),主管漢地民事,稱中書令。從此,農業生產受到保護,賦稅製度亦得建立。
金哀宗則在蒙古的軍事壓力下,繼續向南逃亡,到達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帶。蒙古最初曾倍受金人壓迫,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急於滅金,便派使者王楫到南宋的襄陽(今湖北襄樊),要求南宋出兵夾攻金國。而南宋皇帝宋理宗雖然已經當了十年皇帝,但在這之前,朝政全部被權相史彌遠控製。他剛剛親政伊始,便遇到了對蒙是戰是和的重大決策。當時南宋朝臣多無遠見,也想借蒙古之力滅掉金國,竟然同意了蒙古要求南宋出兵援助的要求。宋蒙兩國就此簽訂了軍事同盟,核心內容大概包括:蒙古同意,滅金以後淮河以南的土地歸南宋所有;南宋則為蒙古軍供應糧秣;南宋與蒙古仍以淮河為界。
盟約簽訂後,南宋名將孟珙、江海即刻率軍二萬,自襄陽北上,攻占了金的唐、鄧二州。
紹定六年(1233年)九月,蒙古軍築起長壘,對金哀宗所在的蔡州實行重重圍困,這也是金軍的最後據點。金軍多次企圖突圍,但沒有成功。蒙古軍主帥塔察兒為了速戰速決,要求南宋大將孟珙派兵合圍。孟珙運糧三十萬石,赴蔡州供應蒙古軍。金軍在金將完顏仲德的指揮下堅守城池,多次擊退宋、蒙聯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