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體驗科技生活的指導(3 / 3)

科技活動課程的管理

為了提高科技活動的質量,學校應該把科技活動課程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改革,並注重以下四個方麵的管理。

(1)組織管理。

學校可建立由校長、教科室主任、科技輔導員組成的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進行統一領導,分層管理。校長應根據學校教育目標在學校工作計劃中提出科技活動目標和要求;教科室主任和科輔導員製定具體計劃,落實輔導教師,審查小組計劃,指導活動的開展和負責考核評價;輔導員負責製定本組活動計劃,實施活動內容,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

(2)目標管理。

學校在製定《科技活動課程教學綱要》時,應力求教學目標清楚明了,並按低、中、高三個階段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為輔導員分組製定教學目標,安排活動內容提供了依據。

(3)考評管理考核。

評價是科技活動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每學期應該堅持對科技活動進行“一考核”、“兩評選”,即考核師生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成果,評選優秀輔導員和科技活動積極分子。考核教師做到“三考察”:考察計劃及實施情況;考察活動過程優化與否;考察活動課效果。學校對輔導學生在競賽中取得成績的教師給予相應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並把優秀輔導員與優秀教師同等看待,載人檔案。考核學生時做到“三個結合”、“三個為主”:常識考查與能力考核相結合,以能力考核為主;平時檢測與期末檢測相結合,以平時檢測為主;單項考評與綜合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對在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學校均舉行隆重的發獎儀式,並把是否是科技活動積極分子作為評選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5.開展科技課外活動的具體步驟

科技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例如物理課外活動就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麵,它既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獲得係統的物理基礎知識,主要來源於課堂教學,但大量的物理知識卻來自課外的親身實踐。學生參加學科討論,製作科技模型,觀看實驗表演,進行現場參觀,閱讀課外輔導文章,參加各種競賽,不僅能幫助他們複習、記憶、理解、應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聯係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吸引他們去探索新的現象,新的規律,這是課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幾道練習題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教師必須探索物理課外活動的最優結構,隻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

物理課外活動結構的特征是以課堂教學的物理基礎知識為核心,圍繞幫助學生複習、記憶、理解、應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和培養能力,拓寬知識而展開的各種活動。它一方麵要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麵又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做到切實可行。

結合物理課堂教學開展的課外科技活動,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良好手段,是培養科技人才幼苗的有效途徑。物理教師除認真完成物理的課堂教學任務外,還要當好課外科技輔助員。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從物質世界的普遍聯係出發,建立物理課堂教學和課外科技活動的兩種發展觀,提高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自覺性。

從物理教學與科技活動的性質和任務看“兩者”的關係

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是課外科技活動的基礎,課外科技活動是學校工作的組成部分,它們共同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科技、建設人才。而物理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能力培養是關鍵,能力培養又正是課外科技活動的中心環節。因此,毫無疑問,課外科技活動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幫助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科技活動中的能力培養包括:觀察、思維、操作、創造等,它較之物理教學中的能力培養(實驗技能、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等)有更廣、更高的要求,課外科技活動可起到消化、吸收、運用和升華課堂知識的作用。所以課外科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為著同一目的和任務,兩者相輔相成。

從物理課堂教學與課外科技活動的特點看“兩者”關係

物理課堂教學是師生在特定的環境--教室或實驗室裏進行的有目的、有規律地使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活動過程。而課外科技活動則無特定環境、教材,較之課堂教學有更大的靈活性。

近年來,由於實驗設備差,升學壓力大等因素,教師很難擺脫舊傳統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嚴重存在重知識灌輸,輕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講得多,學生動手少,尤其畢業班更是沉溺在“題海”中而不能自拔等,這種違背學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單調而枯燥的學習,使學生長期處於緊張疲勞的被動狀態。如果把他們引導到科技活動中去,他們就會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用已有的和課堂所學的知識為基礎,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輔導員或能者的指導下,有選擇無壓力的自願參加活動,由於活動形式和內容比課堂學習新穎多樣,動手製作機會增多,每個人可從觀察、思維、製作中發揮才幹,表現其特長。這既合乎他們的生理、心理特征,又能使主觀能動性發揮主導作用。由於活動的需要,學生就會主動去聯係和理解課堂所學物理知識,做到了動手動腦,逐步養成邏輯識記的習慣。由於在“活動”中所形成的能力很難消失,而這能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課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所以課外科技活動既服務於教學,又高於教學。

怎樣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科技輔導的關係

教育是按照教育目標改變學生行為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要使學生的心理活動積極起來,使之在這“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物理教師必須通過課內、課外兩個主要渠道去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因此,物理教師還必須在第二課堂中當好科技輔導員,正確處理好物理課堂教學和課外科技活動輔導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是基於行為發生了變化而形成的一種行為。學習的能源來自學生本身,而“能源”的核心乃是興趣和好奇,這是行為發生變化的前提,由此才會產生求知欲。要使學生對物理產生好學、樂於學的行為變化,物理教師就得根據學生的實際,從教育的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則出發,無論在課堂教學和科技活動中,都要善於激發學生對物理學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有了興趣,教師再引導其變興趣為樂趣,並逐步升華為誌趣,使學生變好奇心為求知欲,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

6.使學生在科技生活中健康成長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同。中國的基礎教育紮紮實實,中國學生參加每屆世界奧林匹克競賽都能奪魁,然而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至今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中國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少對科技的熱愛及對它那種執著的追求。因此,在小學開發學生科技潛能、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不容忽視的。學校應倡導“讓孩子們在科技教育中體驗成長的快樂”的理念,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曆練,在體驗中成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設有特色的科技教育的校園環境

營造濃鬱的校園科技氛圍,有利於科學精神的熏陶和科學情趣的培養;把學校建成科技學園,能為學生經常性的觀察、實踐和創造活動提供設施和空間,實現玩中學、看中學、做中學。

校園作為科學教學的主陣地,必須要重視建設,這是孩子們學習和探究科學的主要場所。為此應專門建立科學實驗室,讓孩子們探究科學現象有一個專門的地方。科學活動室是學生科技實踐的室內場所,讓學生親身體驗,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為孩子們開展科技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此外,學校還應設立專用儀器室,供生化及物理實驗室所用,把專用室場安排得細致些,有利於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其更主要就是讓學生能在不同的教學場所獲取各種知識和技能,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進行科技教育,要從學生生活中看得見、摸提著、經曆過感受得到的科技成果與產品為教育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嚐試、探索、發現,在主動探索中掌握學習方法。

開展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課堂教學

將科學課的知識變為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東西,學生才會更樂於探究和主動學習。在學習聲音這個單元時,教師與學生一起在生活中尋找聲音的蹤跡,探究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原因,解開聲音傳播的奧秘,了解生活中噪音的源頭和控製噪音的方法,動手製作一些小樂器。學習養蠶時,教師與學生一起想辦法找來了蠶蟲,使這個探究活動充滿趣味、富有吸引力,同學們主動觀測蠶的生活曆程、了解蠶的生活習性、做好每個活動的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活動,同學們知道了蠶的一生曆程,初步掌握養蠶的方法,了解我國是絲綢之邦的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隻有這樣才能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獲取新知。

設計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課程

讓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校園去體驗科技是體驗活動課程之一。探索太陽有關知識;了解水利發電的過程;感受聲音的變化;測量風的速度;在不同季節觀察果樹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親身體驗播種、收獲的快樂,讓孩子們更加親近大自然,感受科學就在身邊。走出校園來到社會去體驗科技是學校的體驗活動課程又一個策略。學校組織學生來到社區,在工業園進行科學考察活動,了解那裏的建設情況及發展前景。組織學生到青少宮、機場,在那裏學校的“車模隊”和“航模隊”同學和科技人員互相研究,精心製作,體驗成功的快樂。此外,學校還定期組織“愛我綠色石小護綠活動”“科技手抄報”“小發明、小論文”等等競賽活動,豐富同學們的科技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激發學生熱情

利用學校完善的計算機、電視、廣播網絡,為學生學習科技信息提供良好的基礎。孩子們從對鍵盤的認識到能上網查閱資料、製作flash動畫和網站,這些都是科技給生活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孩子們去體驗和感受,從而激發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

古人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校更要授之漁場,那漁場便是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創新天空,讓他們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裏大膽體驗,展現靈感,展現創意,並在發現中實現自己創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