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隻有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裏,才能揚長避短,生存發展。
中小企業是相對於大企業而言的。沒有大企業,也就沒有中小企業;同理,沒有中小企業,也就沒有大企業了。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
第一,企業規模大小不同
建國後,我國曾對企業進行過多次分類。現行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是2003年2月19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製定的。按行業不同具體規定:
1.工業企業。凡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2.建築業企業。凡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3.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凡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4.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企業。凡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5.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凡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要辯證地看待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小與大”的區別和聯係。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方向。今日的強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發展起來的,俗話說:“有小不愁大”。現下是柔弱的幼苗,未來可能就是參天大樹。
第二,企業數量多少不同
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合計426113家,其中大企業為3188家,僅占總數的0.75%,中型企業37204家,占總數的8.73%,小企業385721家,占總數的90.52%。
規模以上企業分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商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0年之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及以上的工業企業,2011年標準有了變化,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商業企業是指年商品銷售額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和年商品銷售額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這就是說,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不包括在上述數據之內。
大企業數量少,統計是比較準確的;中小企業數量多,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有統計數據可查,而大量的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幾乎是無法統計的。2007年國家發改委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我國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已達4200萬戶。
第三,企業壽命長短不同
企業有的壽命長,有的壽命短。大企業的壽命比較長,中小企業的壽命相對較短。有關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4.2歲,優秀企業為29歲,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壽命最短,僅為2.9歲。大概民營企業這個數字也是從“規模以上”統計得來的,如果連同那些“這個月開張,下個月倒閉”的“規模以下”的小企業算在內,其壽命一定會低於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