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悅讀性”的審美內涵
當讀者閱讀完小說《獻給愛米麗的玫瑰》之後,並不能感受到喜悅與快感。因此,單純從情感慰藉的角度而言,這部小說並不是一部輕鬆的作品,它所蘊涵的“悅讀性”需要我們深入文本才能獲得。
首先,愛米麗的身份和她本人對待情感的態度是這部小說最值得我們重視的一點。“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方貴族,愛米麗不可能不知道愛上一個北方人意味著什麼,也不可能不了解嫁給一個北方人要付出何種代價。然而,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戀愛中的女人,愛情那無盡的力量戰勝了一切,愛情成了她生活的唯一。”[3]對於愛米麗而言,在她成長的道路中始終不具有獨立的人生抉擇。幼年的愛米麗生活在父權的壓製之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扭曲、壓抑的性格;青年的愛米麗依舊沒有擺脫父親的控製,這使得她錯過了尋求最佳愛情的時機。最終,當一段在愛米麗眼中充滿希望的愛情降臨之後,卻又遭遇了愛人的背叛。
在愛米麗的身上,讀者看到了福克納將美好的事物一點點的毀滅,最終造就了愛米麗的人生悲劇。在愛情的悲劇麵前,讀者能夠獲得的某種啟示或情感釋放成為這部小說的情感核心,這一點正是小說《獻給愛米麗的玫瑰》“悅讀性”審美內涵的具體表現之一。
其次,愛米麗選擇的對待愛人的手段也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這間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處籠罩著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陰慘慘的氛圍:敗了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梳妝台,一排精細的水晶製品和白銀作底的男人漱洗用具,但白銀已毫無光澤,連刻製的姓名字母圖案都已無法辨認了。雜物中有一條硬領和領帶,仿佛剛從身上取下來的,把它們拿起來時,台麵上堆積的塵埃中留下了淡淡的月牙痕。椅子上放著一套衣服,折疊得好好的,椅子底下有兩隻寂寞無聲的鞋子和一雙扔了不要的襪子。[4]
當人們最終進入到愛米麗的房間時,眼前的一切令所有人感到詫異。這是一間極為特殊的“新房”:在銀器上人們發現了已然無法辨識的圖案,那是因為40年來愛米麗不斷撫摸的結果;領帶與衣物疊得十分整齊,仿佛男主人剛剛離開。四十年的默默堅守,四十年的獨守空房都源於愛米麗心中對愛的渴望,當愛來臨之際,她卻隻能在“到處籠罩著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陰慘慘的氛圍”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李歐美.淺析經典小說的“悅讀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2] 馬文平.論威廉·福克納的“玫瑰”[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01).
[3] 肖明翰.為什麼向愛米麗獻上一朵玫瑰——兼與錢滿素先生商榷[J].名作欣賞, 1996(06).
[4] [美]威廉·福克納.獻給愛米麗的玫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184.
[作者簡介]
鄧莉(1979—),女,四川南充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外語學院講師,南大MPA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