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綿延”說視角下?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解讀(1 / 3)

“綿延”說視角下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解讀

專題福克納論

作者:郭偉

威廉·福克納是美國的著名小說家,他的《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憑借其出色的心理描寫和展現成為了可圈可點的短篇佳作。《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塑造了一個名叫愛米麗的女主角,她起初是十分清純和可愛的,對生活充滿熱情,但是隨著其生命經驗和閱曆的變故使得她變成了一個謀殺情人的殘忍凶手。在小說中,細膩詳實地表現出了女主角愛米麗的心路曆程和性格變化。整篇小說中表現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並且在主題的挖掘上進一步深化和細化,這就使得小說從主題到內容都產生了讓讀者不禁感歎和稱讚的效果。在這個曆程中,主人公的心路變化曆程是明顯的,也是出乎讀者的意料之外的,在整個曆程中,主人公的心理是呈現出畸形的變化的,並被作者福克納詳實地記述和表現了出來。在小說中,能夠探尋到的視角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的發掘尋找更加新穎的、獨特的視角,對整部小說加以詳盡的分析。當我們用“延綿”說對小說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時,也將發現《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獨特的充滿魅力之處。

一、《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簡介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威廉·福克納的作品。威廉·福克納一直被稱為美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小說文壇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也無疑是優秀的、可圈可點的。整篇小說都圍繞著名叫愛米麗的女主人公的生活展開,在小說中,女主角愛米麗的生活從出場開始就是平淡的、瑣碎的,給人的感覺是沒有任何生機的。這種枯燥的生活也使得周圍的人對女主角愛米麗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多年來沒有人進入過愛米麗的房間。她所擁有的房產是當時的貴族家族遺留下來的,是她的父輩們留給她的寶貴財產,但是如今已經變得荒蕪,無人問津。在當下的生活中,愛米麗也拒絕和外界進行任何交流和進一步的接觸,沒有人知道她的生死,也沒有人知道愛米麗的生活是怎樣的,甚至沒有人進入過她的房間看到裏邊的布局。愛米麗將自己束縛在家中,足不出戶,給外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和無限的猜測空間。在小說的描述中,愛米麗起初是清純的、順從的女性形象,她的生活是充滿了生機的,她愛上了來自北方的工人赫默,並且對赫默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愛意,但是赫默卻殘忍地拒絕了愛米麗的求愛,對她十分冷漠。這種冷漠使愛米麗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對愛情和婚姻的全部寄望,變成了靈魂上的行屍走肉,逐漸淪為了邪惡的替身,最終出現了謀殺赫默的行為。老年的愛米麗也是沒有一點生機的,在故步自封和作繭自縛中悄然死去。整篇小說一方麵展現了女主人公作為沒落貴族的心態,另一方麵也是她用極端的方法對社會和外部世界的叛逆性的反叛和控訴。可以說從立意和主旨的挖掘上都有更多的延伸。

二、“綿延”說的界定

“綿延”說起初不是針對文學作品而言的,而是進化論中的觀點。在柏格森的進化論的觀點和《創造進化論》的著作中,他把時間區分為兩種基本的狀態:一種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慣上的用鍾表作為度量和衡量的尺度對時間進行的劃分和衡量,這點被柏格森稱之為“空間時間”;第二種對於時間的劃定和衡量是通過直覺體驗的時間,也就是“心理上的時間”,在第二種“心理上的時間”的設置和平衡的狀態下,就被柏格森定義為“綿延”。在上述的兩種時間中,柏格森一直認為:傳統的時間觀念是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習慣的事物來衡量的,這樣的時間概念是固定的、呆板的,它是各個時刻上的延伸。反之,“綿延”的時間概念則是不同質的延伸,同時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綿延”作為一種時間上的定義來講,柏格森認為這種“綿延”的時間隻有在記憶中才是可能存在的。因為在人腦的記憶中,這種“綿延”的時間是不斷積累的,這種“綿延”的特點在於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主要特點和最核心的內質在於不斷的流動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