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綿延”說視角下?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解讀(2 / 3)

對於文學作品來講,這種“綿延”的手法在對意識流的小說分析中比較常見。在意識流的小說分析中,時間往往是不確定的,但是文章或小說的表現內容中關於時間的記憶通常是累計的、相加的,也是不斷積累的。這種特質就符合了“綿延”說的相關內質和特點。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實際上作者也從多個角度充分體現出“綿延”說對於小說情節的整體串聯和設置,使得小說具有了不同的視角和魅力。

三、“綿延”說下《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在柏格森“綿延”說的基本理論下,運用到對文學對象的分析中,其實不難看出,是對整部小說的心理和空間的分析,以追求一種真正的時間。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作者福克納實際上是采用了“綿延”說的部分表現技法,使得整篇小說既渾然一體,又體現出了時間上、空間上的穿梭感。

(一)瞬間的存在與再現

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納在“綿延”說內質下一個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瞬間的存在與再現。在他關於傳統時間的衡量方法和劃分上,是可以用傳統的衡量方法來取材的,例如鍾表等,而對於“綿延”的手法,他采取了瞬間的存在與再現。在愛米麗的頭發的特點上,他通過描寫愛米麗的頭發的顏色是沒有生氣的鐵灰色來體現,這種鐵灰色本來就毫無生氣,且由於愛米麗性格的變化更加讓人覺得害怕。在文中這個“鐵灰色”的頭發不止一次出現過,通常都是為了配合場景的需要。在愛米麗的頭發出現的時候,情節也往往顯得死板、呆滯,形成了一種死氣沉沉的壓抑感。這種“鐵灰色”的出現並不是瞬間的,而是反複的。

在傳統的劃分理念上,柏格森認為,傳統的時間會在後一個瞬間出現的時候造成前一個瞬間的不複存在。實際上每一個瞬間是獨立的,不再延伸的。但是在小說中,這種“鐵灰色”以及它所代表的這種階段性的時間卻在瞬間出現以後又重複出現。在小說中,這種重複出現實際上就形成了“綿延”的效果,使得前一個瞬間產生的陰翳的、灰暗的色調重新出現。同時,這種“鐵灰色”的頭發其實是代表了某一段時間女主角愛米麗的心路變化,在這個“鐵灰色”的過程中,愛米麗是絕望的,她的心態是病態的,是邪惡的。在福克納的“綿延”效果的作用下,這種病態的心理實際上在後邊的文中又反複出現,這就形成了一種反複的陰翳色調與灰暗基調。使得小說的基調和主旨在連續的情節中延伸出灰暗的、黑色的、墮落腐朽的基本狀況。同時,這種綿延也使得情節很好地串聯了起來。在小說的中間部分,這種“鐵灰色”的頭發,即女主角愛米麗這個時間段的心態是灰暗的、絕望的,這是一種表層的淺層表現,繼而在小說的後半部分出現的愛米麗的鐵灰色的頭發促進了劇情的發展和情節的揭示。在人們探究愛米麗上了鎖的房間的時候,最後的部分又出現了這種“鐵灰色”,將情節完整地串聯了起來,使得讀者恍然大悟,那種“鐵灰色”的頭發在枕頭上出現的時候,實際是之前的瞬間和灰暗色調的延伸,同時也揭示了讀者心中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