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封建家長製的專橫統治注定愛米麗的悲慘命運
在《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這樣描述愛米麗和她父親的形象,父親雙腳叉開,手執一根馬鞭站在愛米麗前麵,身材苗條的愛米麗小姐身穿白衣站在父親背後,一扇向後開的前門正好將這一身影進行了恰好鑲嵌。愛米麗的矮小身材象征著女性在父權體製下所處的卑微地位,白衣則象征著愛米麗的純潔,是這種舊體製將她強加上精神枷鎖。她父親雙腳叉開、手執一根馬鞭的形象是舊體製下家長的權威象征,他背對愛米麗代表了其對女兒幸福的剝奪,理所當然地認為全鎮的男人都配不上他們家的尊貴地位。受這種傳統觀念影響,使得愛米麗始終以一種孤傲、自視清高的形象在世人麵前呈現。小說中寫道:索稅代表團向愛米麗索稅時,她非常清高,聲調很冷酷,並沒有請他們坐下,並不屑和他們進行交談,直接將他們請了出去。麵對父親死去的事實,愛米麗難以接受,因此可以看出她缺乏必備的生活能力,對父親存在極度的依賴。小說中用到的“cling(拖住)”一詞也為下文愛米麗為了拖住愛人而將其毒死埋下伏筆。
愛米麗小姐是貴族的後裔,她的所有財產都被全鎮化。愛米麗由於長期以一種貴族小姐的人格定位而存在,使得她自己都無法接受其他形象,按照其他方式進行生活。當她父親死後,人們都向愛米麗主動表達憐憫,因為她也變得和大眾一樣,隻剩下一套房產,這樣的結果使得大眾心理都得到一種平衡。在愛米麗和赫默的交往中,鎮上所有的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墮落的女人,是鎮上人的恥辱。在愛米麗去世之後,所有的人都去為她送葬,甚至一些上了年紀的男子還穿著南方同盟軍的製服前去。因為他們覺得,愛米麗的死去象征著一個時代紀念碑的倒下,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三、情人的背叛使她萬念俱灰
對於愛情,巴爾紮克曾這樣描述,他認為愛情就是一種宗教,它比其他宗教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並且這種宗教信仰也會很快消失。在信仰愛情這一宗教的時候,人們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還會闖下很多禍。在父親去世兩年之後,愛米麗麵對赫默對她的拋棄,她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麵對鎮上的人,唯有將自己終身封閉在這所象征權貴的大房子中,孤獨終老。在愛米麗看來,愛情是唯一能讓她走出陰霾的出路。在長期的男權統治影響下,愛米麗作為女性的受害者,把婚姻看成是唯一一條能給予她幸福的途徑。小說中這樣描述道:和赫默的交往使愛米麗感受到新生的曙光,因為人們看到她將自己的短發剪短,正是一種要打算迎接新生活的新狀態。對於赫默,愛米麗完全拋棄了自己以前的貴族形象,不再顧慮他是不是靠日工資生活的人,不再顧慮他是不是能夠配上她的貴族身份,也不再顧慮鎮上所有人們的閑言碎語,這些都不能阻止她內心對愛情的追求。為了讓自己不被這些外界因素打敗,愛米麗始終高抬著自己的頭,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在文中,我們通過赫默的形象可以看到愛米麗父親的影子,他嘴裏叼著雪茄,帽子豎起,手裏舉著韁繩和馬鞭。愛米麗完全沉浸在這一段愛情中,她對未來充滿向往,去首飾店訂購男人的盥洗用具時,每件上麵都要刻上赫默的名字。他買了所有的男人服裝,包括睡衣。她把自己的屋子布置成新房的樣子,裝上玫瑰色的窗簾和燈罩。她整天沉浸在這種美好中,浪漫地規劃著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當麵對赫默對她的無情拋棄時,她徹底失望,她想留住屬於自己的幸福,於是采取極端手法將赫默殺死,因為她認為這樣才能讓愛情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