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鼎昌出任總經理時,正值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由於停兌事件信譽受損。北洋政府各機關領到的軍政費,無論是搭付銀元還是暫不兌現的鈔票,都願存入商業銀行。而鹽業銀行以鹽業為後盾,又有多位大佬參股,占盡天時地利。吳鼎昌抓住時機,將原本未收足的股款一舉收齊,又拉交通銀行協理任鳳苞,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入股,為後來的聯合經營打下人事基礎。增資後,鹽業銀行不僅有北京、上海、天津分行,又開辦了漢口分行,實力大增,大銀行的架勢初步成型。最紅火的時候,行員年度分紅,能分到60個月的工資。

鹽業銀行賺錢的招數很多,清末,僅靠承辦清王室巨額放款,就狠撈了一筆。那些王公貴族抵押的物件,價值連城者不計其數,像慈禧冊封為貴妃時的金冊封4頁,生了皇太子載淳〔同治〕之後冊封為皇後的金冊封8頁,隆裕皇後的金冊封6頁,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還有5顆金印,順治之母吉特氏的一顆最大,慈禧、隆裕的兩顆次之,另外兩顆是顧命大臣載垣和端華的。

其中,精品中的精品,便是一套金編鍾,包括黃鍾12個,每個重800多兩;大呂4個每個重600多兩,合計毛重13647兩,折合純金4000多兩。還有兩個金塔,每個重500兩,有半人高,七層,每個塔身和門上都鑲嵌了珠寶,奪人眼目,這都是1790年乾隆皇帝80歲大壽時,各省的督撫聚資鑄造的貢品,全部黃金打造,屬稀世之寶,也是鹽業銀行的賬外之財。

1937年天津淪陷,日本特務探知金編鍾之事,逼迫時任天津鹽業銀行經理的陳亦候交出來。陳急電請示兼任貴州省主席的吳鼎昌,吳回電一字“毀”。但陳亦候不甘心國寶失於己手,找到摯友四行儲蓄會經理胡仲文商議。兩人密謀一策。

1940年4月的一個午夜,金編鍾被秘密運到英租界四行儲蓄會地下室小庫房,並於次日運來數噸燃煤,把小庫房掩蓋起來。此間,日軍和特務多次盤查,均被告知不知下落。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有關部門也多次查問,陳亦候閉口不提。1949年1月18日,天津解放的第三天,藏匿多年的金編鍾及其他珍寶全部交給國家,現陳列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如今的解放北路,一派尊嚴,這條曾被叫做“東方華爾街”的金融大道,見證了過去的繁華。

從解放橋一路南行,目光所及,都是智力和財氣拚接起來的傳奇。最典型的莫過於花旗銀行。它的知名度,已經超越了金融本身,而是卷入了許多至今也沒有完全破解的數億美元遺產的謎團中。

美國花旗銀行創立於1812年,總部設在紐約。最初是民營商業銀行。1926年美國政府加入股本,改為官商合辦,被指定為代理國庫銀行。天津分行1916年開張營業,除存放款、彙兌業務外,還發行鈔票。首任華人買辦金亮臣。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行被日本沒收。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在原址恢複營業,並依靠其政治優勢取代了英國彙豐銀行成為天津外商銀行霸主。

它的營業大樓建於1918年,門前由四根愛奧尼克式立柱支撐,構成開放式柱廊。廳內立有七根方柱,內牆麵有壁柱,頂部有歐式雕飾。現在是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分行所在地。

離天津花旗銀行大樓不遠,就是名重一時的怡和洋行大樓。這是當年天津最大的洋行,開設於1861年,經營遠洋輪船航運和沿海輪船航運、保險及進出口業務。

怡和洋行是英國老牌洋行,1832年在香港設立總管理處,初期主要靠販賣鴉片盈利。1921年怡和洋行蓋起這幢大樓,將洋行業務部集中在大樓內營業,以顯示實力。大樓是座二層西式樓房,對稱式布局。入口處位於立麵中間,兩側各有一根巨大的科林式圓柱,上托三角形山花形成台階式門廳,風格簡潔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