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一“海嘯”——科拉鬆·阿基諾1(1 / 3)

太平洋上一“海嘯”——科拉鬆·阿基諾1

點評:

科拉枷阿基諾是聞名四方的女政治家。在菲律賓,她把派係林立的反對黨聯合起來,在1986年大選中一舉擊敗執政20年之久的暴君馬科斯。然而,道其經曆,這樣一住蜚聲世界,在菲律賓政壇上縱橫種閑的人物,居然曾是個害羞少女,文靜姑娘。

時勢造英雄。當馬科斯王朝弄得民怨沸騰,氣數已盡之際,阿基諾高擎反“馬科斯”大旗,在人民的擁戴下一呼百應,揭開了菲律賓史的新篇章。

菲律賓最具勢力的家族聯姻

瑪麗亞·科拉鬆·科胡昂科生於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五日,她是迪米特裏亞·蘇穆朗和喬斯·科胡昂科八個孩子中的第六個。她的雙親都出身於富有的和政治L有權力的家庭。她母親的父親是參議員。她的父親唐·佩普是眾議員,而父親的父親是參議員。

科麗父母生下她以後就遷居馬尼拉。這使較大的孩子可以在那裏*私人學校;也便於佩普出席會議。他在生下科麗一年後當選為議員。在周末或寒暑假她偶然隨著家裏人回到帕尼基;住在巨大的用白色石塊和木材建造的兩層西班牙式的正方形房屋裏,穿過院子就是馬口鐵屋頂的大米磨坊。

孩子們就在院子裏玩。在選舉目,科麗的祖母和伊首德拉宰豬和殺一種叫卡拉博斯的水牛,準備食品擺在院子裏供支持科胡昂科一派的投票人食用。這可能是科麗初次接觸政治。伊首德拉住在此屋裏,直到她九十三歲死去。但是當他們坐在這座舊宅長長的白色大理石餐桌L就餐時,科麗的家庭一直不允許她告訴姑娘有關她的羅曼史。她們的社會道德態度是極端保守的,甚至孩子們去看電影,隻能同父母或親戚或者許多人一起去。

對科麗來說,她的父親是個聖者——很少發脾氣——而她的母親卻紀律嚴明對人不寬恕。唐·佩普卻很有耐性共體貼別人,他不象大多數政客,他說話溫柔,能反省自己。科麗願意學他的榜樣。她父親經營著家庭的帕尼基糖廠,以後成為菲律賓商業銀行的總裁;兩者都是伊首德拉及其四個兄弟建立的。科麗的母親熱情支持她的丈夫和兒子參加競選運動。她會在打拉挨家挨戶對科胡昂科家的追隨者握手交談。科麗在姊妹中是最文靜的,她不參加競選運動。

科麗和她的家大部分時間住在馬尼拉,把農場裏的事務交專人照料。這個家庭關係緊密。科麗的最好朋友是她的姊妹,她同她們一起進了聖斯科拉斯蒂卡學院。這是菲律賓人和德國貝尼迪克教派修女為富家孩子辦的私立女於初級學校。科麗喜歡的課程是數學和英語,畢業時是本班的第一名。

科麗回憶第一次認識尼諾伊時他們都是九歲,是在她父親生日宴會上見麵的。兩家父親都是朋友,因為他們都是國會議員——尼諾伊的父親代表打拉省第一區;科麗的父親是第二區的代表。嗬基諾一家也住在馬尼拉。科麗的父親成為尼諾伊的妹妹盧皮諾的教父。

他們愉快的童年被日本人人侵所打斷。科麗在馬尼拉聖母升天女修道院中學上學。戰爭結束馬尼拉成為廢墟,一九四六年,這個家族去美國找尋更愜意的環境。

科麗十三歲時,在美國費城拉文山學院的中學讀書,它是聖母升天女修道院的姊妹學校。一年後她的父母返回馬尼拉,但是他們的孩子留在美國讀書。在費城一年半後,科麗轉學到曼哈頓聖歐休拉協會經辦的聖母修道院學校。

科麗是個安靜、含羞而不裝腔作勢的女孩子,是個嚴肅而有點書卷氣的好學生。她的中學年刊照片上的題詞,引自羅馬教皇庇護十二世的話:“你有責任使你現在的生活必須成為具有真正宗教信念的充滿活力的生活。”在底下年刊編輯增添了一段話:“就我們已知的科麗而言,這可以稱之為對未來的預言。在她端莊的舉止底下有一種友好的性情和安寧的往力。”當她假期回家時,她在聚會上看到尼諾伊,但她沒有什麼興趣。她希望同一個年紀較大的人結婚。

而後,她進了聖文森山學院,它是仁愛修大會經辦的,地處紐約市富庶的布龍克斯區裏弗代爾安靜而隱蔽的校園裏。她主修法語和數學,她想當教師或作翻譯,積極從事聖母慈善團的活動,這是一個宗教社團專門研究宗教儀式的團體。幾年後,她的一位同班同學回憶說,“她經常談到關於聖母的事和她的宗教信仰。每次下課她都去小禮拜堂;她經常披著黑絲披肩。”她以仁愛和謙恭出名。一個失明的學生與她住在同一宿舍,她總是扶著她來上課。

科麗從她的教師那裏不止學得專科知識。“修女教導我們傳統的價值。”一位同班同學回憶說。“你決不要做有失你丈夫麵子的任何事博。如果你們間爭吵你應讓步,因為男子比女性更難認錯,你切莫公開說你丈夫不對;你決不要做會使他為難的事。”

在科麗的家鄉,經常在社交性刊物的專頁L出現她的照片。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五日的《馬尼拉新聞簡報》,在科麗和她妹妹泰青苗培的一張照片下的標題是“馬尼拉度假”。當她十八歲時,在馬尼拉飯店菲斯塔館初人社交界。這家飯店是馬尼拉市一座優美、古色古香的第一流旅館。

科麗在學院上三年級回來度假期間又與尼諾伊·阿基諾。那時他是《馬尼拉時報》的記者,在報導朝鮮戰爭新聞中贏得榮譽。這給科麗極深的印象。他是科麗遇到的最聰敏、最有趣。最有表達能力的青年。她羨慕他的生氣勃勃和勤奮過人。當假期結束,她回到學校,他們開始通信。她喜歡他的來信。因為這些信件不是“軟綿綿多愁善感”的。科麗以後談到”作為情侶,他不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人、”

科麗在一九五三年返回馬尼拉,求學於遠東大學法律係;她並不打算成為一個律師,但是作力一個學科,她對法律有興趣。這個大學的創建人和校長是她妹妹約瑟芬的公公。他的家族、科胡昂科的家族和其他兩個家族擁有這所大學。這座大學開始是辦成商業和會計學校的,象其他私人機構一樣,為利潤而經營。科麗開始經常地看到尼諾伊,雖然他向她求婚,她說,她願意等一個時候。但是她在這所學校隻呆一個學期。

科麗沒有其他男朋友。當她確信將嫁給尼諾伊後,她不再注意其他的異性。她的女朋友常常對她說:“科麗,你過的是這樣乏味的生活/

有一天;尼諾伊的倍克牌白色篷車被後麵的吉普撞上,車門被撞開,科麗撞得眼青鼻腫,她在這天夜間不得不留在醫院。當最後回到家來,她的父母告訴她,以後不要再坐他的車。後來尼諾伊告訴科麗,“你從車上摔下是有意的,可以強迫我同你結婚。’

科麗和尼諾伊在他們約會時,都有人陪伴。他們訂婚以後,就可以單獨外出了。多納·奧羅拉說;她父母保守,“不讓你單獨led你的男朋友在一起,即便你們明天就要結婚也不行。”為此,訂婚後十天,科麗和尼諾伊即於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一日就結婚了。婚禮是在馬尼拉郊區帕賽市的聖母教堂舉行的。

這是這一年菲律賓最有勢力的家族的婚禮,大地主科胡昂科家——與富裕的蘇穆朗家——有巨大政治勢力的阿基諾家聯姻。參加婚禮的有六百位賓客;拉蒙·馬格賽賽總統是主持人之一。婚禮的早餐設在馬尼拉飯店。而後科麗和尼諾伊到美國度蜜月。他們倆都是二十一歲。

政治大洗腦

科麗夫婦度蜜月回來,尼諾伊在菲律賓為發展銀行舉辦拍賣中購進一些坐落在康塞普西翁的農地,這家銀行的總裁是科麗的父親。尼諾伊在清理土地時家中生活條件很不講究,因此科麗住在馬尼拉,而他每周末回家。當時,有些康塞普西翁地主同有勢的家庭發生矛盾,他們鼓動他競選市長。科麗此時剛有第一個孩子,她協助他竟選,從而體嚐到作為一個從政者的妻子是沒有清靜時候的。不管什麼時間人們成群來到他們的家,雖然她感到羞怯和不舒服,尼諾伊強使她在公眾中進行宣傳——甚至出門趕牛車以減少顯貴人家的形像。尼諾伊在二十二歲那年被選為康塞普西翁曆史上最年輕的市長。

一九五九年尼諾伊當選為打拉省的副省長,他是取得這個職務的最年輕的人。他在菲律賓政界通過崎嶇和顛簸向上晉升。尼諾伊是個政治動物;他知道政治L的所有技巧並沉著地使用它們。

科麗不常談論政治,但是尼諾伊不論在哪種人群裏他總講得最多。‘她是尼諾伊完美的妻子:她在幕後。”她的妹妹泰茨說,“尼諾伊總是在前台,他們之間絕對沒有競爭。因為尼諾伊是群眾的指揮者,你因而往往忘卻科麗。但是你知道有人在關心廚房準備膳食。”幾年後,科麗說、由於尼諾伊的大男子主義使她保持緘默。

當尼諾伊於一九六三年競選省長時,科麗幫著競選活動。當時她大部份的工作是挨家挨戶宣傳,每家都要花一段時間。如果尼諾伊沒有時間為選民作教父或證婚人時,科麗替代他。在菲律賓社會中扮演這角色有很大意義,近乎擴大血統關係。幾年後,科麗任總統時,一個省裏的左派領袖自豪地宣稱,尼諾伊是自己兒子的教父。

一九六四年尼諾伊變成馬科斯政治上的敵手。一九六七年,尼諾伊任打拉省省長六年之後,他想當參議員,這個位置由全國選舉產生。當他決定競選後,他把康塞普西翁田地賣給承種的伯農,並告訴他的親友也這樣做,因為“革命已在眼前”。

科麗為丈夫選舉努力工作,幾乎把馬尼拉的所有工廠跑遍。每天從上午八時到下午四時,她在紡織廠、卷煙廠、修配廠,或在社區節日集合處向投票人請求說:“我是尼諾伊·阿基諾的妻子,很抱歉他不能親自來此,因而我代他來。”她還到各省遊說。她和人們握手並發給他們傳單,但她不發表演講。尼諾伊是自由黨競選唯一獲勝者,在八個當選參議員中票數占第二位,是全國最年輕的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