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國家第一位巾幗總理——貝·布托2(1 / 3)

穆斯林國家第一位巾幗總理——貝·布托2

榮登總理寶座女強人又開先河

聰明的人總是吃一塹長一智。自從獨立節“顯示力量”受挫之後,貝·布托認識到,軍人不肯退出政治舞台,她掌權的時機還遠未成熟。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拉斐爾先生寬慰她說,“齊亞·哈克年事已高,您就耐心等到1990年的下次大選吧0’美國一直標榜自己是“民主”的衛士,反對軍人於政。但美國欣賞齊亞·哈克的對外政策,以及他在阿富汗等問題L“配合默契一,因此”“9?“?’it?ZL%tL[222iLL7il;。

另外,貝·布托也清醒地估量了人民對她和人氏兄們義—一度。一位西方記者在分析獨立節示威失敗的原因時說,普通老百姓對軍人掌權感到厭惡,但他們也似乎向貝·布托明確表示:“搞選舉,我們投您的票;要入獄或主死,我們不幹。”貝·布托經過反思,審時度勢,改變了策略,她準備“忍”到1990年c

然而,進人]988年以後,事態的發展超出預料。5月29日,巴基斯坦政局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這天下午5時,記者們接到通知,要他們馬上去機場迎接出訪歸來的居內夫總理。5時半,總理專機安抵首都機場。居內久隨即舉行了半個小時的記者招待會,談他的出訪成果。散會後,記者們又被通知去總統府參加齊亞·哈克的記者招待會。45H鍾之後,哈克總統當眾宣布解散議會,解散了居內久政府,3個月內舉行大選。而居內火事前對這一切毫無所知。

對貝·布托以及所有反對黨來說,總統和總理衝突、鬧翻,無疑是受歡迎的。齊亞·哈克接著宣布11月16日和19日分別舉行國民議會和4個省議會的選舉。對此,布托小姐又喜又憂。喜的是總算盼來了大選,憂的是哈克會臨時變卦。貝·布托對齊亞·哈克的決定表示疑慮是有緣故的。一是哈克總統多次公開反對西方式的議會民主,提倡全國伊斯蘭化。根據伊斯蘭教義,權力不屬於人民,而屬於“真主的使者”。二是布托家屬與哈克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

貝·布托深知,隻要哈克大權在握,人民黨就無法上台。因此,她從流亡地回國後,同樣把攻擊的火力集中在哈克一人身上。她甚至在拉合爾的群眾大會上帶領25萬人一再高呼“哈克下台”的口號,給哈克造成巨大的壓力。政治分析家們說,巴基斯坦政壇上這一男一女兩位強人,不可能在一個鍋裏盛飯吃,他們誰也容不得誰。

但是,想下到的事情義發生人1988年8月17日下午4時半,齊亞·哈克乘坐的美製C-130軍用飛機在巳基斯坦東部上空爆炸墜毀,機L所有人員,包括哈克總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拉赫曼將軍以及美國駐巴大使拉斐爾在內全部罹難。這是有人利用高技術精心策劃的一次空難事件,係人為破壞所致。

消息象晴天霹靂,震憾了次大陸這個擁有1億人口的大國。參議院主席伊沙克·汗在軍方支持下出任代總統,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組成以他為首的應急委員會。8月20日,伊沙克在他舉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宣布,選舉仍將在11月16日舉行,他將為所有政黨參加這次大選打開大門。分析家和西方外交官認為,齊亞·哈克遇難為貝·布托掌權清除了一大障礙。貝娜齊爾迅速作出反應,表示她的人民黨願意“與政府全麵合作”。

這時候,人們都注視著軍方。巴基斯坦自1947年擺脫英國獨立以來,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由軍人統治。人民對此表示厭惡和不滿,但又不敢得罪軍方。8月25日,新任陸軍參謀長貝格上將發表講話,強調軍隊沒有掌權欲望,保證維護法律和秩序,以確保大選的順利舉行。

這對於貝·布托來說,無疑是極好的機會。但她深深懂得,任何政黨或領導人沒有軍方的支持就沒有掌權的希望。她一麵公開讚揚軍隊的“理智、克製和成熟”,一麵嚴格約束其黨員,要他們謹言慎行,不給再次軍管提供哪怕是一丁點的借口。她的一位助手解釋說:“現在是至關重要的時刻,在行動上稍一疏忽,就可能毀掉這次空難給巴基斯坦民主力量帶來的所有機會。’”

1988年10月2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廢除了哈克頒布的如下法令:11月16日的選舉應當在非政黨基礎上舉行,國民議會和省議會的議員候選人隻能以個人身份參加競選。法院裁決任何政黨都可以提出候選人參加大選。這是貝·布托取得的重大勝利,因為她一直要求廢除L述法令,為她的黨參加競選掃清障礙。

競選的帷幕拉開,27個政黨參加角逐,1273名候選人爭奪207個議席。在眾黨紛爭中,以貝·布托為首的人民黨和以居內久為首的伊斯蘭民主聯盟是兩個大黨。人民黨代表中間派和左派勢力,是前總理布托於1967年創立的,在中下層選民中有廣泛影響,伊盟代表右派和宗教勢力,是不久前由9個黨聯合組成的。

競選之初,貝·布托沒有上陣。她在9月ZI日通過剖腹產,產了一個兒子,隨後又染上腎炎,一直在休息。11月初,竟選逐漸進人高潮。貝娜齊爾放下吃奶的孩子,不顧身體虛弱,全力投入競選。伊沙克·汗的看守政府為保持中立,不讓候選人利用國家的電台和電視台。貝·布托乘坐火車作竟選旅行,沿途會見選民,發表演說,到清真寺祈禱,到市場同選民們握手,每天要忙十五六個小時,她對跟隨采訪的記者說:“我們受夠了專製統治,一定要讓民主的曙光照耀巴基斯坦大地。為此再累也值得。”

11月16日,4800萬選民中約有50%的人在平靜的氣氛中到3萬多個投票站投了票。美、英等幾個國家派出觀察小組。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公正、自由、成功的選舉。18日大選揭曉,在已知的205個國民議會席位中,人民黨獲得95席,貝·布托和母親雙雙當選。伊斯蘭聯盟獲55席,居內久名落孫山。

當大選的初步結果表明對人民黨有利時,伊沙克·汗代總統便向記者明確表示,出現一位女總理“將是一個很好的變化”。

但是這位決心“使出軌的民主列車重新駛人正軌”的代』總統很快遇到了難處。

按巴基斯坦憲法,總理由總統提名,被提名者必須在60天中獲得議會的信任票,但其所屬的黨不一定是獲得席位最多的黨,隻要能得到半數以上議員的支持就行。貝·布托領導的人民黨是議會中最大的黨,議席最多,正因為如此,貝·布托在大選揭曉後便當仁不讓,立即要求代總統伊沙克·汗讓她組閣。可是人民黨隻有95個議席,離絕對多數還差十多席。這樣一來,獲得55個席位的伊斯蘭民主聯盟的領導人謝裏夫也積極拉攏小黨和無黨派議員,企圖組成以他為總理的政府。謝裏夫和貝娜齊爾互相爭持著。貝·布托向伊沙克·汗表示,如果她在議會得不到半數以L議員的支持,代總統可請第二大黨牽頭組閣。謝裏夫告訴代總統,要是他爭取不到絕對多數,他甘心當反對黨。伊沙克·汗一時左右為難。不過,他還是傾向把組建政府的“第一個機會交給貝·布托”,因為她領導的黨畢竟是全國最大的黨。

11月22日,代總統邀請貝·布托磋商組閣事宜,貝娜齊爾向他表明,一些無黨派議員已經加人人民黨,一些小黨站到了人民黨一邊,她已擁有125票,超過半數。到了11月28日,伊沙克·汗終於下決心請貝·布托組閣。

12月1日晚,伊沙克·汗代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廣播講話,正式任命貝·布托為總理,請她組織新政府。他對這位女總理的看法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有修養、有能力的婦女,具有擔任領導工作的素質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富有對祖國的愛和為群眾服務的精神,她是我們全國的選擇。

12月2日,貝·布托宣誓就職,正式出任巴基斯坦政府總理。時年35歲的貝娜齊爾二布托成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第一位女總理,也是整個穆斯林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

厄運降臨總理敗落

然而,貝·布托上台後的任務是極其艱巨的。高達13%的失業率和15%的文百率,外貿赤字很大,已經衛億多的人日,在20年內還要翻番等等。她已保證不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認為消除貧窮隻能靠促使經濟增長而不是向富人征重稅。在外交事務上,她保證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到底,同美國繼續保持良好關係。她還保證不對軍管年代的事情進行報複,並力主軍隊應成為有良好道德紀律的職業軍隊。總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貝·布托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貝·布托的新政府在國會中,很快贏得信任票,許多獨立人士給予她支持。

然而,蜜月期隻是曇花一現,不久由哈克的追隨者領導的伊斯蘭教民主聯盟以及旁遮普省首席部長謝裏夫開始發難,與人民黨宣戰。

1989年10月、11月,貝娜齊爾遇到最大的挑戰,一個勢力強大的種族政黨脫離人民黨聯盟。反對黨認為它的結合力量,足以在國會不信任動議中,推翻貝·布托政府,不過,這次反對黨還是敗下陣來,但隻差極少的票數。

雖然如此,貝·布托的日子並不好過,反對黨在尋找把柄的時候,巴基斯坦軍人更是虎視眈眈,他們對這位女強人統治巴基斯坦一直不滿意,總在找借口或找理由,企圖來打擊日·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