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1 / 1)

在深山區的火車小站,還是小胡駕駛那輛麵包車,把張繼業和伊凡一家人接進了荒涼的大山溝。劉芭當年與張繼業同學,是莫斯科航空航天學院畢業的工程師,到過蘇聯的航天基地,也是與世隔絕的全封閉地帶,所以對這樣的大山溝並不覺得奇怪。可是,當麵包車停在“新加坡”,司機小胡說聲“到啦”,後來又進入基地主任居住的低矮棚戶之後,他們才真的感到了吃驚。

由於氣象站預告今天有大雨,李明哲沒能到火車站去迎接貴賓,而是主持召開了一次防洪會議,現在才趕回家來接待客人。經張總介紹,他客氣地說著,“久仰,久仰!歡迎諸位光臨。”

伊凡緊握著他的手,又說了一句漢語,“同誌,我想念你!”

高工王淑英又在棚簷下包餃子了--這是李主任接待貴賓的最高規格,請到自己家裏來吃頓便飯,既表示尊敬和親熱,又不花公家一分錢--他們夫妻倆都是東北人,東北有句俗話,“好吃莫過餃子”,所以招待貴賓吃餃子也就成了慣例。

艾琳娜看著這一片“棚戶區”,吃驚地問,“李主任你家住這裏?”這個問題還沒得到解答,伊凡也指著山溝裏的廠房說話了,她立刻翻譯,“真想不到,這大山溝裏能製造火箭發動機!”

李明哲對當年的蘇聯專家組沒有好感,這倒不僅僅因為專家組堅持給他個人判刑,更主要的是赫魯曉夫政府背信棄義的種種行為。他冷冷地回答,“當年我們也想不到,蘇聯老大哥會威脅我們,要對中國的軍工設施‘動大手術’!”

掉雨點兒了。張繼業乘機把話岔開,“下雨啦,請到屋裏坐吧。”

李明哲的兒子大剛麵臨高考,正坐在書桌前複習功課。見客人進來,他便幫著爸爸給大家倒茶,然後悄悄拿本書,躲到門外棚簷下去讀。

伊凡一家人進到這間簡陋、擁擠的屋裏以後,誰也不說話了,都用一種疑惑加同情的目光觀看著:桌上、床上堆滿了書……

雨下大了,在棚簷下煮餃子的王淑英叫大剛進屋去幫他爸--屋子已開始漏雨,還不止一處。李明哲父子不慌不忙,早有準備,用塑料布蒙在床上,又拿出好幾個空罐頭筒來,放在漏雨的地方接水,叮叮咚咚,好像音樂。

看著這一切,伊凡忍不住地說話了,“原來,中國的科學家,是在這樣的房子裏生活,工作!”

艾琳娜沒做翻譯。可是李明哲聽得懂,用俄語說,“山區的氣候變化無常。基地被山洪衝過一次,我們才在山坡上搭了這一片棚子。條件不好,不過這是暫時的--我們正在西安市建設一座新的航天城。”

張總也說,“任務緊,生產不能停。他們一麵搬遷,一麵生產。這次為澳大利亞發射衛星,就是要用他們製造的火箭發動機,擔子很重。”

雨越下越大。王淑英端來兩盤熱氣騰騰的餃子,說,“雨很大。吃過飯先在這兒休息,一時半刻恐怕不能到車間去參觀了。”

大剛不言不語,幫著媽媽擺碗筷,端餃子,還拿出一瓶白酒來。李明哲神情不安,說著,“請,請,不成敬意……山溝裏天氣涼,喝點酒暖暖身子。”見屋裏漏雨的地方多了,他又拿出幾頂大大小小的草帽給客人戴。

劉芭戴著草帽吃餃子,笑著說,“我真佩服中國同誌!”

李明哲呆不住了,拿了手電筒和雨衣,抱歉地說,“淑英,張總,你們陪陪客人吧,我得出去看看……”話沒說完就跑出了門。

大剛站在桌邊,打起一把傘,給飯桌遮雨。伊凡震驚了,夾著餃子,吃不下去。王淑英自嘲般地解釋,“大剛這孩子不是啞巴……生長在大山溝裏,沒見過世麵,不敢說話。這次我決心讓他報考北京航空學院,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