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女童千裏迢迢來“探親”,在譚鐵矛心裏掀起了波瀾。這故事既複雜又簡單--晶晶是來北京看望爸爸的,而她爸爸剛好又去了西昌。
“老譚,你別心裏過意不去,”愛軍媽安慰老伴兒,“晶晶這孩子很乖,說話一套一套的,吃飯睡覺都不鬧,由我照料吧,張繼業過幾天也就回來了嘛。”
譚老苦笑,“晶晶說話一套一套的,說的什麼?你沒聽懂。是罵我哪!”
“我咋沒聽懂?晶晶說他爸是機器貓,工作蟲,苦行僧。怎麼是罵你呢?”
“三歲孩子說大人話,想必是何美華教的。就算不是故意教的,這些話也是何美華的口頭禪,孩子聽多了,也就學會啦。唉,罵我並不一定要指著鼻子罵。聽話聽聲,鑼鼓聽音。這幾十年我譚鐵矛培訓出來一大批忘我勞動的工作蟲、苦行僧,張繼業就是其中之一。張老太爺去世,他在南太平洋的船上,怎麼回家?何美華臨產,他在德國的試驗室裏,作不間斷的實驗,也沒回家……公而忘私,永遠正確。這是我的信條,天條!可是,人活到耄耋之年,心就軟了,我看不得三歲晶晶千裏尋父的戲劇。沒有永遠正確的事,我對下級的要求過於苛刻了。”
兩位老人正說著,外孫女吳雙跑進屋來,毫無顧忌地加以評論,“鐵石心腸的老將軍一旦進行反思,就快立地成佛啦。我可以證明,何美華當她的董事長,也不顧家,晶晶很可憐,缺少母愛,父愛更談不上,跟我一樣,都是外婆帶大的準孤兒。外公,您專門製造工作蟲、苦行僧,的確是一大批,除了張繼業,還有吳為民,譚愛軍……”
愛軍媽生氣了,“沒大沒小!他們是你爹、你媽。”
“又是又不是。”吳雙紅了眼圈兒,“他們是吳廠長、譚書記!是好黨員,是不合格的父母……張繼業是機器貓,這可不是何美華教的,是晶晶從電視的卡通片裏學來的。外婆,您不知道,晶晶三歲了,一共見過她爸爸三次,有一次,張繼業路過香港,是何美華抱著晶晶趕到啟德機場,讓他父女見一麵,張總剛把女兒抱到懷裏,晶晶立刻大哭起來,根本不認他,他有什麼資格當爸爸?”
雖然吳雙已經長大了,但她依然是外公的掌上明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譚老從來沒脾氣。蘇貞早就摸透了這個竅門,誇吳雙是“金鑰匙”--一旦老將軍固執己見,愛發火的時候,就讓吳雙去“開鎖”,而且屢試不爽。因此,吳雙還成了老將軍“納諫”的特殊渠道,除了蘇貞、張繼業,就連吳為民和譚愛軍,都利用過這把“金鑰匙”。隻有嚴立功不用,四十年來,他與譚鐵矛之間始終保持著無話不可麵談的“君子協定”,而且讓這種可貴的信任,升華為真誠的友情。他倆心中有數:這種信任和友情,比捆綁式火箭的助推器力量還大。
嚴立功至今還沒退休,星期天和蘇貞去看望譚老,要把晶晶接到自己家裏去玩兒幾天。沒承想,一進院就看見張繼業領著晶晶在菜畦裏捉螞蚱,而且何美華也來了。蘇貞立刻跟這位二嫂兼弟妹摽在了一起,真有說不完的話呀。
“譚伯伯堅持不用農藥,所以這院子裏就有蟈蟈、蛐蛐和知了兒。”
“香港的公園裏都沒有。我小時候也愛捉知了兒。瞧把他爺兒倆樂的!”
嚴立功不言不語,看著繼業和女兒捉螞蚱,心想,人生欠了許多感情賬,對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要講還債可是還不清啊!
1998.3於北京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