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刺的“紅玫瑰”——瑪格麗特(1 / 3)

含刺的“紅玫瑰”——瑪格麗特

點評:

瑪格麗特王後,是英王亨利六世的妻子。因為亨利六世生性懦弱,難理政事,瑪格麗特戴上王後的桂冠以後,就成了蘭開斯特王朝的實際執政者。

瑪格麗特有傑出的統治才能和頑強意誌,為了牢牢地控製朝中大權,她以陰謀手段害死了政敵格洛斯特。薩福克案件爆發後,以約克公爵為首的約克家族利益集團,不滿於蘭開斯特家族的獨裁統治,通過各種方式,千方百計染指政權,矛頭直接指向瑪格麗特。

雙方從宮廷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最後一一演變成劍拔晉張,你死我活的戰場大決戰。由於約克家族以白玫瑰,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他們各自的校徽,曆史上稱這場內戰為“紅白玫瑰戰爭”。

瑪格麗特王後是蘭開斯特一方的組織者和指揮者,為捍衛王冠而進行了30多年的奮戰。雖以失敗告終,然而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英國古代曆。史上著名的,“女強人”之一。

國土換美女強人配白癡

1422年,英國國王亨利五世由於患痢疾死在與法國作戰的戰場上。王位傳給他剛剛9個月的兒子亨利六世。並且,兼任法國國王,亨利六世在倫敦和巴黎,分別舉行了轟動歐洲的加冕典禮。

為了培養這位年少的幼主,政務會經過精心策劃,終於選中著名的貴族學者沃裏克作亨利六世的教師。並且,授權沃裏克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亨利六世施行懲罰”。

然而,對於亨利六世來說,這一規定好象是多餘的。

小亨利生性溫和、善良、正直而又仁慈。對宗教具有令人難以想象、更難以理解的虔誠。

他不喜歡政治權力,而對文學和狩獵具有濃厚興趣。

他判斷問題不甚明了,猶豫不決。像羽毛球一樣,在當時英國各激烈對立同派別之間飛來擺去。

最讓人擔憂的是,亨利六世從少年時代開始,經常陷入半傻或完全的白癡狀態。政務會嚴令所有知情者,不得把亨利六世的隱疾透露出去。

1445年,亨利六世23歲;到了擇偶成婚的年齡了。

英國當代最有權勢的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大家族,都想為亨利挑選一位王後。為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競爭,不惜刀兵相見。

在專門研究選擇王後問題的政務上,亨利六世出人意料地果斷決定:不在英國國內選擇王後。這是亨利親自掌政以來做出的推—一個沒有他人參與的決定。

政務會委員善於察言觀色,苦心鑽營的薩福克瞅出了其中的時機。

散會後,薩福克公爵托辭留了下來。

麵對寵臣,亨利六世吐露了心聲。

原來,亨利六世早已聽說法國王室公主、安茹的瑪格麗特,不僅具有絕代風姿和迷人的魁力,還有著眾所周知的統治才能和頑強的意誌。而這些,正是亨利六世所缺乏的。倘若二人結成伉倆,豈不是珠聯壁合,共鑄輝煌嗎!

很快,薩福克公爵即以與法國流亡政府舉行停戰談判為由,前往法國。

隻有政務會成員和少數朝廷要員,才知道薩福克此行的目的不僅是談判停戰事宜,而是要治談亨利六世與他朝思暮想的瑪格麗特之間的婚事。

然而,英法兩國正處在交戰狀態。法蘭西到處充滿反英情緒。像瑪格麗特這樣的“女強人”,具有濃厚的民族感情,能否應允這一婚事,還是一個未知數。如遭拒絕,豈不讓英國國王貽笑天下。所以,薩福克所肩負的秘密使命,被當作是國家的高度機密。

薩福克公爵不愧為歐洲著名的“三寸不爛之舌”,竟然不負重望,說得瑪格麗特芳心躁動,點頭答應了此事。

不久,亨利六世與瑪格麗特舉行了歐洲最為豪華的婚禮。國王神采飛揚,王後感激不盡。

英國舉國上下齊聲稱讚這一婚姻,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定會給英國帶來輝煌!

作為功臣,薩福克加封為侯爵,他的幾個親戚也同時受封為貴族。一時間,英國政壇升起了一顆新星。人們都認為,薩福克侯爵作為國王寵臣,一定會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然而,人們發現薩福克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興奮,反倒一副不安的樣子。

因為人們不知道,為了打動瑪格麗特的芳心,薩福克瞞天過海,私自把屬於英國的曼恩一省地區,送給了法國。

全英國隻有國王夫婦和薩福克知道這一賣國陰謀。

為了領土問題,英法兩國之間曾經打了百年之久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眼下,兩國仍因領土問題處於交戰狀態。薩福克把一省地區拱手相送給法國,無疑是犯了滔天大罪。如果事泄,隻有死路一條!

薩福克不甘心滅亡!就是死,也要豁出去!

陰謀除政敵狠心殺恩人

瑪格麗特王後具有傑出的統治才能和頑強意誌,真是名不虛傳!她不僅是要當英國的王後,還要以王後之名作英國的真正統治者!

所以,從來到英國的第一天起,瑪格麗特就在不停地忙碌。

亨利六世幼年即位時,受命擔任護國王的格洛斯特公爵,成為瑪格麗特王後實現政治目的的第一個敵人。

在瑪格麗特王後的周圍,很快便聚集起了一批英國最有權勢的王公貴族,其中,包括著名的白金漢公爵、薩默塞特公爵。當然,也少不了薩福克侯爵。

鏟除格洛斯特的計劃,在一步步進行著。瑪格麗特是這一切的總指揮,而亨利六世僅沉溺於每日的悠閑和瑪格麗特溫柔而又甜蜜的愛情之中,其它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

格洛斯特的妻子,是他離婚再娶不久的埃莉諾·科巴姆。婚前,兩人一度姘居多年,早就受到人們的抨擊。

瑪格麗特王後決定,對格洛斯特的打擊,就從他美麗多情的新婚妻子人手。

一天,兩位埃利諾·科巴姆的侍女,來到了政務會。

兩人輪番著緩慢而非常肯定地控告埃利諾·科巴姆夫人施展妖術。她用蠟做成國王的塑像,天天拿著塑像在火上烤,讓它慢慢熔化。並且,口中不停地念著惡毒攻擊國王的咒語,目的顯然是要讓國王一點一點地毀掉健康,甚至於性命。

說完,兩人拿出了“證據”,一團幾經熔化和捏弄的蠟。

最後,兩位侍女不斷強調,王後陛下已經聽說了此事,並且親自審看了證據。是王後讓她們“依法辦事”,到政務會來控告的。

第二天,政務會就作出判決,以謀害國王的罪名,判處埃利諾·科巴姆及其同謀死刑。

判決書上報王後瑪格麗特。經王後修改後的判決是:判處埃莉諾·科巴姆身穿贖罪服,赤足在倫敦城裏遊街三天。然後終生監禁,發給尚可度日的生活費。其他的“同謀”,包括幾位侍女和侍臣被判處死刑!

為此,倫敦城內人聲鼎沸三天三夜。不同階層的人們,懷著不同的心態,都要親眼目睹一下以美豔出名的埃利塔·科巴姆的芳容!

人們在觀賞這一特殊“街景”的同時,又在交口稱讚王後的大度和仁慈!

與此同時,格洛斯特公爵卻悲憤萬分。從此大門緊閉,就連政務會也不去參加。

然而,瑪格麗特王後並不以此為滿足。

3個月後,國會召開,亨利六世親自命令格洛斯特參加。

這時薩福克侯爵早已率領一支王家侍衛軍,埋伏在路上。不待格洛斯特到達會場,就被逮捕。誰也不清楚被關押在什麼地方。

10天後,格洛斯特的屍體在倫敦最繁華的鬧市區展出。政府作出了鄭重說明:格洛斯特公爵是自然死亡,倘若誰在屍體上能夠找到傷口,政府將給予重賞。

然而沒有任何人敢於嚐試去領取政府的重賞!

然而,人人心裏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卻又無法說破!

人人都從心裏“佩服”瑪格麗特王後。大家心裏完全明白,亨利六世國王以他的仁慈和愚蠢,是想不出如此之“高招”的卜

1448年,法國開始實施薩福克所簽秘密條約,出兵占領了曼恩。割讓曼思的秘密一下子公諸於世,整個英國一片震驚!

瑪格麗特王後一麵指示政務會,要以“賣國罪”審理薩福克。負一方麵,又暗示薩福克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國王身上,一切都是照亨利六世的意圖行事。

政務會對案件的審理工作很快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