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2(2 / 3)

1980年10月22日,湯姆遜把報紙推出來賣,他讓一家投資銀行來負責出售,投標日期截止於12月31日。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來買它,報紙將在3月初關閉。當然這也不是他們所想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公司必須支付3600萬英鎊的補償金。

有可能買《泰晤士報》的人很多。這其中包括洛德·羅斯莫爾,他是老報王諾斯克利弗的後裔,現在是聯合報業集團的老板,擁有《每日郵報》。另一個人是《電訊報》集團的老板洛德·馬休斯。還有野心勃勃的羅伯特·馬克斯韋爾——佩爾加門出版公司的老板,他對任何一份報紙都喜歡插上一腳。大西洋富田公司也是一個候選人,這家美國的石油公司曾經和默多克競爭《觀察家報》,最終得手。然後就是默多克了。以前他一直說他將“永遠”不會買《泰晤士報》。當出售的計劃剛一公布的時候,他說他沒有真正的興趣。他手頭的事情已經夠他忙活一氣的了,而《泰晤士報》是一個“充滿危機”的漩渦,是可能會咬傷自己的“一條蛇”。

默多克也知道,自他在1960年買下《太陽報》以來,英國的報業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已經是一份英國報紙的老板了,這意味著如果他試圖再買下一份報紙,他投標的報價必須要通過壟斷與兼並委員會的檢查,這可能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可能會不同意。然而,這也有一個漏洞。如果考慮到報紙肯定是不賺錢的,而且有關閉的威脅,一個已經有一份報紙的老板的投標就不會受到挑戰。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在12月初,在倫敦的投資銀行家洛德·卡托的公寓裏,他遇到了《泰晤士報》的執行編輯戈登·布倫頓。布倫頓和默多克早就認識,他們過去常在報紙出版商協會的會議上見過麵。這個協會是一個報紙老板的組織,他們過去企圖聯合起來對付印刷工會,但卻徒勞無功。布倫頓曾經說過,默多克是很少的能夠信守諾言的出版商之一。布倫頓是一個管理者,而不是一個記者。他敬佩默多克的商業頭腦,把他視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希望默多克買下報紙。相反,他瞧不起馬克斯韋爾,也不信任羅斯莫爾,這兩個人顯然也是頗有實力的候選人。

默多克就在湯姆遜定下的12月31日這個最後的界限之前,跨進了門檻。他出了一個價,100萬英鎊。和其他的投標者一樣,默多克也知道,如果交易沒有達成,湯姆遜家族將不得不在3月份關閉報紙,而且將負責支付巨額的補償金。

1月21日,由湯姆遜家族的人組成的一個小組委員會開了一個會,審查、會診默多克的新聞態度。他們當中包括3位全國性的主編:著名的曆史學家洛德·達克萊、經濟學家洛德·羅爾和鐵路工會的領導人之一的洛德·格林。另外一個顧問洛德·羅本斯在國外。參加會議的還有丹尼斯·漢密爾頓、埃文斯和裏斯莫格。

當默多克進來的時候,埃文斯說他首先注意到的是默多克剛剛用手整理過自己的黑發。默多克幾乎是躡手躡腳地走進來,說話的語氣非常的平和,就像一個人到醫院探視一位朋友一樣。

漢密爾頓告訴他,《泰晤士報》有很高的要求。然後默多克告訴他們關於自己的一切。他說他從他父親那裏學得了編輯自由的傳統,並且運用它為不同的市場出版不同的報紙。他醉心於那種虧損的報紙。“看看《澳大利亞人報》。”他說。他希望幾位顧問為他推薦主編。他講話很有信心,但又不狂妄,總的來說,他對自己頗為自信。

令人吃驚的是,默多克答應了他們的每一個條件。這裏將會有6位全國性的理事,而不是4位。他們將批準主任編輯的任命。漢密爾頓強烈要求《泰晤士報》應當保持獨立性,與默多克的國際新聞公司分開,也不能到《世界新聞報》和《太陽報》的下麵。經過短暫的考慮,默多克也同意了。他還答應,報紙的政治政策將由編輯們確定,其他所有的事情編輯也有權決定。經過了4個半小時的討論,他接受了所有的條件。委員會的每個成員都非常受感動。

當然,他的報價顯然還不能說是湯姆遜所收到的最好的。羅斯莫爾僅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就出價2500萬英鎊,如果他必須再買下《泰晤士報》,將再加上2000萬英鎊。但是,他堅持他必須保留權利,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關閉《泰晤士報》。而與此同時,默多克最初的標價才隻是100萬英鎊,然後增加到1200萬英鎊,但他說明這不包括報紙的辦公大樓,這項資產的價值大約為1800萬英鎊。

最後的結果令默多克滿意,他們出了1200萬英鎊的價錢,得到了《泰晤士報》。他應當高興,僅《星期日泰晤士報》在格雷斯蔭路上的辦公大樓就值他為整個公司所付出的價格的一半。默多克還保留這一權利,如果這項交易被提交給壟斷和兼並委員會,他可以撤出。

第二天,默多克出現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他的兩側坐著裏斯莫格和埃文斯,他被丹尼斯·漢密爾頓視為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報紙出版商之一。

在默多克與工會做一筆交易之前,購買報紙還不能算是完成。但是,工會方麵幾乎是在焦急地等待他的到來。全國繪圖協會的一個領導人喬·瓦德讚揚了這一項交易。他說,據他了解,默多克是粗魯的,但也是公正的,不會把工會推開太遠。最後,默多克同意裁減大約700人,而《泰晤士報》的文學、教育和其他輔助報紙和書籍,將在倫敦城外麵印刷。默多克還提出了“敲鍵盤”的問題,答應這個權利將繼續留在全國繪圖協會的手中。

默多克的這筆交易做得十分漂亮。全國性的幾個理事對他的限製不算是一個問題,他仍然可以任命他自己的主編,而投票表決將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想這樣幹的話。他確認這個價格相當於“偷竊”:“我們所付出的價錢不到它的無形資產價值的一半。”

在收購《泰晤士報》的過程當中,默多克顯示了他非凡的商人才能。而且1983年是默多克事業中關鍵的一年,他跨入平麵媒體報業,創辦了英國天際廣播公司電視台,進入了立體媒體。

1987年7月,默多克正式“重新發行”《論壇報》,這樣就展開了一場價值數百萬元計的廣告大戰。

現在的默多克對其他人來說,他是無敵的,是難以戰勝的。因此他的目光開始投向世界各地。

1986年年底,默多克超支付2.6億澳元買下《南華早報》。它是香港最賺錢的日報,也是亞洲最好的報紙之一。香港彙豐銀行總裁米契爾·桑德伯格說:“默多克曾經告訴我,他將《南華早報》看作是東南亞的《泰晤士報》。”

當然默多克的目光也一直在盯著中國。1985年,他第一次訪問了中國,他知道,在中國,英語是第一外語,甚至是這個國家的第二語言。中國有廣闊的圖書和電影市場,正在悄悄地向他招手。經濟繁榮的香港與中國大陸沿海城市之間的商業聯係在加強,廣東省成為香港工業基地的延伸。對於默多克來說,《南華早報》簡直就是取之不盡的金礦,因為他使默多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有了立足之地,這是他的第四個大陸。

第五個大陸是非洲,它卻幾乎完全被信息革命給忘卻了,因為這個大陸似乎不可能創造出必要的財富。

在美國,默多克管理著降低了融資成本、他那剛剛誕生不久的電視網絡福克斯公司。新聞公司發行了價值10億多美元的優先股票,已經償還了大部分,其餘的部分也可望被很快地買下。它所借貸的資金的利率從13%降低到7%。但這些電視台中,有7家的情況並沒有先前估計的情況好。

福克斯廣播公司畢竟缺少經驗,實際的影響還很不夠。在好萊塢,巴裏·迪勒在談論著所謂的“反節目”。他在尋找能夠吸引年輕人的節目、新的電視劇,像《小困惑》、《九到五》。福克斯為它的電視網生產節目,這些節目也出售給其他傳媒企業,這些節目獲得了成功。但《小困惑》、《九到五》這兩個節目都不如老電視連續劇《馬什》有名,這個節目是福克斯公司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為CBS生產的,它至今仍然是電視劇中的佼佼者,為新聞公司賺取了至少2000萬至3000萬美元的現金。

娛樂業在80年代中期,已經成為美國產業僅次於航天的第二大出口行業。電影、電視等攻占了大部分的世界娛樂市場。國際文化形象已不再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而是美國的好萊塢。正如英國的《經濟學家》評論的美國在娛樂業方麵的影響,如同沙特阿拉伯在石油中的地位。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是最大的“噴泉”,娛樂業的中心。

默多克認識到,對於他的帝國來說,娛樂業和電子媒體比新聞和出版更為重要,決定著帝國未來的命運,因為新聞本身在商業上是無法生存的,它必須靠娛樂來支持,這使得他們的興趣更多地轉向娛樂業方麵。他越來越渴望獲得一家好萊塢的主要電影製作廠家。1981年20世紀福克斯從他手中“逃脫”後,他又對華納通訊公司進行了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