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2
觸角伸向全世界
1970年在獲得永久居住權後,默多克便開始了在美國的戰鬥。盡管默多克在倫敦賺了很多錢,但他和妻子都明顯感到他們被看作是被英國社會所排斥的人。不管默多克做什麼,不管他力求與英國社會和政治頂尖人物交往,默多克一家不被看作是英國的重要公民。
默多克發現澳大利亞太封閉,而英國又太悶熱、乏味,尤其是自以為是。這兩個地方都不能容納他擴張的生活方式和雄心。他開始想到美國,他經常到美國旅行。美國鼓勵他的機會主義的資本主義自由車輪方式,紐約歡迎這對富裕、瀟灑、並帶有澳大利亞口音的夫妻。
兩年來,默多克一直想在美國紮穩根基。他知道,如果在美國沒有強大的影響力,是不可能在英語世界建立起一個傳媒帝國的。除此之外,無論是對於他還是對於安娜來說,在英國的經曆一直充滿了痛苦。盡管《太陽報》繼續呈上升的態勢,但印刷工會也越來越強硬,令人很是煩惱。在他們看來,工會頭頭們也屬於英國正統勢力的範圍,他們與政府官僚們一樣,都是些媚上欺下的偽君子。
就在此前不久,默多克的《世界新聞報》揭露了保守黨政府首相洛德·蘭普頓與一個妓女之間的色情醜聞。這一事情被詳細報道後,默多克本人和報紙都受到了嚴密的監視。當蘭普頓的事還沒有徹底過去,又發生了另外一起事件。這次是安娜,她在開車時,不幸撞倒了一個老婦人,並直接導致了她的死亡。這雖然是一起偶然事件,而且驗屍官的報告也是這樣說的。但安娜卻受到了極度的驚嚇,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安娜覺得,自從她來到了英格蘭之後,悲痛似乎總是在伴隨著她。因而,她隻有轉移到“新世界”,才有可能擺脫這些煩惱。
1973年,默多克進行了他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重要旅行。這一方麵是為了讓安娜散散心,另一方麵是想在美國建一個“橋頭堡”。默多克在得克薩斯州完成了他在美國的第一次收購活動。他買下了聖·安東尼奧市的3份報紙,即聖·安東尼奧的《快報》、《新聞》和它們聯合出的一份星期日報紙。
默多克選擇聖·安東尼奧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當時那裏有他想買而且又買得起的報紙。這時,他已經有相當的實力了,因為《太陽報》和《世界新聞報》都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曾經在紐約和華盛頓了解了一些報紙、雜誌,包括華盛頓的《星報》,但都不太合適。不過聖·安東尼奧對於他來說,確實是在美國開展事業的一個好地方。這是一個陽光充裕的小城鎮,很像澳大利亞某些人煙稀少的內陸地區。在這樣一個多少有些荒涼,又似乎不修邊幅、漫不經意的地方,默多克似乎找回了從前的感覺。
當然,他更感興趣的還是聖·安東尼奧的報紙,這些報紙都是哈特—漢克斯報紙公司的資產。早報《快報》發行量大約百萬份,晚報《新聞》的銷售量是6.3萬份,它們聯合辦的《星期日副刊》的發行量約是13.5萬份。
《新聞》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份叫《真理》的晚報。《真理》的格調也不高,每天的發行量大約也是13.5萬份,它的老板是赫斯特公司。這樣一來,默多克將再一次按著他喜歡的方式幹:先攻擊一個城鎮,然後買下一份相對較弱的報紙,以同那份相對較大的報紙進行對抗。這已經成了默多克特有的模式了。
與此同時,默多克在美國發行了他自己的全國性報紙《國民之星報》。
1979年11月20日早晨,默多克大步走進《墨爾本論壇報》當年他父親的辦公室。就是在這間辦公室,當年還是孩童的他第一次走進了報紙和新聞業的世界。也是在這裏,他領略了他父親的權威。他告訴《墨爾本論壇報》的董事長,他打算買下這份報紙。在這裏,在漫長的l/4個世紀之後,他試圖收回他父親花費了畢生心血所創下的基業。《論壇報》一直是他們家庭精神的一部分,但它也一直在反對他。自從他父親去世後,它就成了默多克的敵人。它和費爾法克斯家族聯合在一起,無處不在、處心積慮地在遏製他的發展。
默多克在試圖大規模地擴大他的集團的時候,轉回來想重新奪回他孩提時代的記憶。他現在的財源主要來自倫敦《太陽報》的利潤,這家報紙仍然在以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花邊新聞和袒胸露背的漂亮姑娘照片,繼續贏得大量的讀者。在1978年,《太陽報》最終超過了《鏡報》的發行量,每天達到400萬份以上。盡管在管理階層和工會之間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太陽報》現在是默多克帝國的資金寶庫。在1979年,報紙的稅前利潤又比上年增長了700萬英鎊,從而到達了2500萬英鎊。
在安娜的壓力下,默多克把注意力轉回到澳大利亞。
到這個時候,默多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了。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政治觀點改變了。在1972年,他的報紙支持高弗·懷特蘭的工黨贏得了大選。但默多克對懷特蘭的社會主義者的政策和反美國情緒非常不滿。
1975年,發生了憲政危機,當時的總督解除懷特蘭的職務,並安插了懷特蘭的反對者馬爾科姆·弗拉澤。這引起了澳大利亞左翼人士的憤怒,並出現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幹涉這一事件的流言飛語。在隨後的選舉中,新聞公司強烈地反對懷特蘭。報紙的記者們為此舉行了罷工,以示抗議,因為他們看到了一些歪曲事實的新聞故意中傷懷特蘭。這一次爭吵嚴重地損害了《澳大利亞人報》和它在這個國家的地位,許多人從來都沒有原諒過默多克。從現在開始,他們把他看成是一個美國的代理人。
隨後默多克開始進駐賭博業。到了80年代初期賭博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國際娛樂行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最大的賭博公司之一維農斯公司打入了澳大利亞,它的老板羅伯特·桑格斯特與新聞公司做了一筆交易。桑格斯特認為默多克是他的一個天然夥伴,因為他擁有分銷網絡、營銷知識和印刷工廠。1974年,他們獲得了政府頒發的唯一的一份經營許可證,在四個州和堪培拉經營足球博彩業務。
1977年,他們聯手打入了美國的賭博業。當時紐約州想發展一種新式的小額賭博業,桑格斯特和默多克聞訊就來參加競爭這一項合同。他們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思想庫作為合作夥伴。這家思想庫的正式名稱是數學公司,是由美國的博奕理論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創建的。它曾經為美國政府提供過許多數學設計,包括航天飛機的藍皮書。他們聯手贏得了整個紐約州的“勞托”博彩經營權,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新式賭博玩藝兒。
1979年11月,他又去試探他父親的老報紙《墨爾本論壇報》,他出價每股4澳元,要求買下50%的股份。
11月21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專稿《默多克準備進行最大的征服》,另外一篇是《長期的鬥爭之後,實現夢想的機會》,報紙上還附上一張默多克的母親伊麗莎白女士的照片。
一片騷動過後,《墨爾本論壇報》的經理們轉而去找它的老對手、現在的夥伴約翰·費爾法克斯和他的兒子們。費爾法克斯決定抵抗默多克,然後他自己開始買《墨爾本論壇報》的股票。默多克起初沒有想到自己會遭到這麼激烈的抵抗,善於見風使舵的他就開始出售股票。但是他躲在暗處,雇了一些經紀人去賣。而費爾法克斯等人使勁地買,他們認為默多克也搶著買。事實上,他們所買的股票是默多克秘密出售的。
很快,《墨爾本論壇報》的人以及費爾法克斯家族的人意識到他們做了一件蠢事。在短短的幾天功夫,默多克就賺了300多萬澳元的利潤。然後他聲明,他不打算買《墨爾本論壇報》了,報紙的股票價格馬上就跌落下來。即使如此,費爾法克斯家族還是覺得,他們所遭受的巨大的損失是值得的,因為不管怎樣,他們阻止了默多克進入墨爾本的報業。默多克指責費爾法克斯和《論壇報》之間的合夥聯盟,說他們狼狽為奸,損害了股東們的利益。
在1979年的選舉中,《太陽報》公開地站出來,高聲支持馬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和保守黨人,為他們大唱讚歌。結果,撒切爾夫人贏得了選舉。在隨後的十多年時間裏,這份報紙一直保持著對她的忠誠,其忠心耿耿實屬罕見。而這種忠心也得到了獎賞,在整個80年代期間,默多克和撒切爾夫人彼此相互鼓勵和相互支持。
1981年2月默多克終於坐上了《泰晤士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完成了他多年的心願。
《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是兩份形式迥異的報紙,也是英國兩份最著名的報紙。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是“正統勢力的黑板報”,但這份報紙發行是逐年下降,而且多年虧損。此間,兩份報紙屬於湯姆遜集團。1980年間,印刷工會繼續經常中斷報紙的出版,製造各種麻煩。《泰晤士報》嚴重虧損,到秋天虧損已達1500萬英鎊。肯·湯姆遜覺得,他佩服他父親對報紙的熱愛,但他實在搞不明白,他是如何彌補報紙的虧損的。恰在這時,記者們還起來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對於湯姆遜來說他簡直受夠了。如果記者們也不忠誠,那他為什麼還繼續自尋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