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煮酒定計(1 / 2)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太子拓跋晃披著貂皮披肩,在禦花園中賞著雪景。幾個宮女在涼亭中用炭火煮酒,拓跋晃看著漫天飛雪,不禁詩興大發。

他吟詠了一會,總覺得無法描繪出眼前的美景。邊上一個太監道:“太子殿下,聞得小殿下聰穎過人,精通詩賦,如此良辰美景,太子殿下何不讓小殿下來吟詠幾首雪景詩,以留名千古呢?”

拓跋晃微微點了點頭,著小太監去喚拓跋濬前來,同時又讓另一小太監傳喚剛被聘為太子太傅的高允一起前來賞雪。

拓跋晃采納馮媛的建議,懇請太武帝拓跋燾敕封高允為東宮太子太傅,其真實目的,實為讓高允教自己兒子拓跋濬帝王權術。

不多時,眾人皆已來到禦花園中。高允和拓跋濬奉命各自吟了幾首雪景詩,太子拓跋晃大為讚歎,命眾人於涼亭間入座,圍爐煮酒。

喝著熱氣騰騰的米酒,眾人的話題漸漸多了起來。太子拓跋晃道:“高允,此次皇上恩典,欲命秘書府修國史。我欲在父皇麵前,為太傅謀得修國史一職,如此高太傅必為父皇所寵,名垂青史。”

高允拜謝道:“臣感太子殿下隆恩,必肝腦塗地以報太子。皇上命秘書府修國史,囑秘書府務必按史實修,不得妄書。臣若得太子殿下舉薦,當按皇上旨意,書皇上的文治武功,以供後人敬仰。”

太子拓跋晃大悅,與高允把盞言歡。邊上侍酒的馮媛輕輕歎了口氣,太子微皺眉道:“馮媛,逢此良辰美景,眾皆心悅,你獨歎氣卻是為何?”

馮媛遲疑了一下道:“都說高太傅精通經史、天文、術數,卻不料果如世人所說,相麵者不相自己。太傅臉露死氣,尚且不知,故小女歎之。”

高允大驚,他知道馮媛雖然隻有九歲,卻是天賦異稟,見地非常人所及。太子拓跋晃心知有異,屏退了旁人,獨留馮媛和拓跋濬在側侍奉。

太子拓跋晃追問馮媛何以說高允大難將至,馮媛道:“高太傅若修國史,恐有夷三族之禍。剛聞殿下之言,皇上命秘書府按史實修國史,高太傅若得太子殿下保薦,領秘書府修國史,則禍自至。”

“修國史,關係重大,若成,則修史者名垂千古。因此,領秘書府主修國史之人,必是國之重臣,也易遭他人嫉妒。高太傅若一味大書特書皇上功績,卻不書其他史實,則已授人話柄,必在皇上麵前告高太傅諂媚,不按史實修書,實為抗旨大罪。”

“若高太傅真按史實所書,則不免寫到我大魏龍興於大鮮卑山之軼事。其中有許多秘聞為我大魏皇上所禁忌,高太傅若照實書寫,則必惹得龍顏大怒,定斬滿門。”

高允和太子聽了馮媛之話,不覺冒出一身冷汗。兩人對望了幾眼,都知馮媛所說非虛。

太子拓跋晃沉吟了半晌,為難地道:“這可如何是好?我今日在朝堂之上,已向父皇提起,明日上朝,便向父皇保薦主修國史之人。今太傅已不能主修國史,明日我該如何回複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