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文帝上朝,馮太後設座聽政。太監吆喝道:“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文武百官朝拜皇帝與太後畢,俱默不作聲。馮媛有意重用高允,故意開口道:“高愛卿,本宮見你欲言又止,愛卿是否有本上奏?”
高允見太後點名,硬著頭皮出班列道:“回太後娘娘,臣高允無本可奏!”
高允此前一直為獻文帝拓跋濬的父親拓跋晃出謀劃策,是幾代下來的老臣了,擁立拓跋濬他也有功勞。但是拓跋濬因為高允是漢人的緣故,一直沒有給他升官,高允也緘口不言,還做他的著作郎。
馮太後冷啍一聲道:“高允,你為幾朝老臣,素以耿直忠孝聞於朝野。今汝欲言又止,卻又謊稱無本可奏。汝好大膽,欺天子年幼乎?”
高允嚇得忙下跪道:“回皇上、太後,老臣不敢!前司徒崔浩無視天威,致有國史之禍。太武帝殺以崔浩為首的史官,獨赦臣不死。臣感太武帝及太子大恩,焉敢有所求?但求無過而已!”
馮太後緩了緩口氣道:“高愛卿,本宮恕你無罪,但有言盡管直奏!今皇上初登大寶,盼忠直之臣獻良策治國,汝有何言,可奏!”
高允方才言道:“謝皇上、太後!臣高允以為,錄皇家朝廷之事,乃史官之本職也。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論功過,史官皆應具實記之。君王治國之道,當以史為鑒。故臣高允懇請皇上、太後,恢複本朝史官!”
馮太後心中暗喜,正欲開口。忽龍椅上的獻文帝拓跋弘道:“母後,高愛卿言之甚善,聯欲準高愛卿所奏,恢複史官,母後以為如何?”
馮媛心中甚喜,麵露微笑道:“皇上雖年幼,卻已具明君之相。皇上稍加曆練,本宮亦不用再聽政於朝,回複後宮也!”
文武百官正擔心馮太後專政,架空皇帝,聞得馮太後之言,齊齊跪倒,山呼萬歲道:“太後聖明!”
馮太後站起身道:“高愛卿聽旨,皇上與本宮皆準你所奏,即日恢複史官之製。從今往後,史官皆應具實記載,而不必有國史之禍也!”
高允感激涕零,伏地謝恩。
數日後,高允上朝,奏於皇帝與太後,言其已經恢複史官。
獻文帝大加讚賞,爾後言道:“眾愛卿有何本奏?”
平原王陸麗奏道:“啟奏萬歲、太後!臣陸麗有本要奏!今南朝劉宋頹廢,北方柔然一蹶不振,獨我大魏,政治清明,國富民強,四方來朝。臣陸麗以為,皇上可大修宮室,以顯我天朝氣象!”
獻文帝點頭道:“平原王言之甚善,聯亦有此意。母後,您看平原王此言可?”
馮媛不露聲色地道:“高愛卿,汝可讚成平原王之言乎?”
高允上前,跪下奏道:“臣聽說太祖皇帝(即拓跋珪)平定天下,才在都城修建了宮殿。當時的營造工作,無不是在農閑時節進行的。如今我們建國已久,宮室齊備,永安前殿(即正殿)足以會見天下眾臣,西堂溫室(即內宮)足以安置聖駕,高台樓閣也足以觀望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