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後不露聲色地作好了周密的安排,他既不任免朝廷顯要的官職,也不過問獻文帝所有的決策安排,而隻是找了兩個情夫。雖然這兩個情人王叡和李衝都是才幹過人之輩,但因為他們都出入太後宮闈,與太後盡享魚水之歡,所以馮太後提撥這兩人為官,並沒有引起獻文帝的重視。
獻文帝認為,那隻不過是太後貪戀男色,對寵幸之人進行封賞而已。至於馮太後提撥宦官,獻文帝更不以為意,他反而認為那是太後沒了權欲之心,不想出入朝堂,隻安心於後宮,對後宮信任之人的賞賜罷了。
這一日,獻文帝正在上朝之時,忽然金殿外麵一太監高聲喝道:“太後娘娘駕到,百官跪迎接駕!”
滿朝文武器百官大感意外:久不上朝,宣布還政於獻文帝的馮太後怎麼可能突然出現在朝堂之上?難道宮中又要發生什麼變故了嗎?
在百官惴惴不安跪地迎接中,馮太後在一群太監宮女的簇擁下,來到了金殿之上。獻文帝大感意外,心中吃驚不已,他不知道馮太後突然上朝對他意味著什麼。
獻文帝趕緊走下龍椅,對馮太後施禮道:“兒臣參見母後!兒臣正在與朝臣議事之中,不知母後突然鳳駕來此是為何事?”
馮太後冷冷地道:“皇上,本宮本指望皇上能成一代明君,治理大魏天下。然本宮接到密奏,言皇上年幼,不識忠賢奸佞,以致小人得誌。本宮尚且不信,故而不得不上得朝堂,欲得皇上親口證實之。”
獻文帝心中暗暗吃驚,他知道來者不善,馮太後今天上朝,就是直奔著獻文帝問罪來的。不過,獻文帝稍事驚慌後便恢複了鎮定。獻文帝認為通過這兩年多的親政,自己已經逐步掌握了主動,從實力上來說,不再懼怕馮太後。況且獻文帝對自己任免官員,一直擔心馮太後興師問罪,早就想好了對答之言。
見馮太後果真以官員任免為突破口,獻文帝鎮定地答道:“母後,兒臣求賢若渴,發現有用之材便用之,何來任用奸佞之臣一說?隻恐於母麵麵前,誣陷兒臣的,才是奸佞之臣吧?”
馮太後冷冷地道:“皇上,本宮且問你,皇上以何理由誅殺李敷?”
馮太後自知,朝中之人,盡知她和李奕之事。若提及李奕,恐怕朝臣以為太後是徇私問罪,更何況太後宮闈醜事,朝中許多大臣也早就心懷不滿。故馮太後絕口不提李奕,隻以李敷之事問之。
獻文帝自然知道馮太後的厲害,也料到馮太後不會問及李奕之事,畢竟李奕之死是受到其兄長李敷的牽連,李敷才是太後與獻文帝較量的關鍵所在。
獻文帝道:“李敷有罪二十二條,其罪當誅,母後以為有何不妥?”
馮太後目光逼視獻文帝道:“本宮以為李敷其人,才能過人,對我大魏忠心耿耿,且其為官清廉,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