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七、埃及雄獅——納賽爾1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1.滿腔熱血的青年民族主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煙雲還彌漫在歐、亞、非三洲的上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春雷又震撼了沉睡的大地。埃及這塊古老的國土,已經有了明顯的震感,大英帝國的殖民主義統治開始土崩瓦解。
在這世界風雲變幻的偉大年代裏,一批爭獨立、求解放的新的民族主義英傑,在尼羅河賜予的土地L相繼降生。其中的校校者,當屬於1918年回月15日誕生的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納賽爾出生於地中海之濱的亞曆山大城,它是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人侵埃及時興建起來的一座古城。在納賽爾出生時,亞曆山大城已經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和最大的海港,交通發達,繁華興旺。然而,納賽爾家居住的培科斯區,則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偏僻地區。納賽爾家住的是土路旁的一所破舊的泥磚房。他父親是郵政局的一個辦事員,收入微薄,生活艱難。納賽爾的父親是個頑固的守舊派。他原是上埃及亞西烏特省貝莫爾村人,屬於賽義迪氏族。這個氏族的人,一般都身材高大,麵色黝黑,性情高傲,易於激動。納賽爾的母親,是亞曆山大一位商人的女兒。她性情溫柔,謙遜善良。納賽爾從小就同父親合不來,而對母親則是十分熱愛的。長期以來,他們家一直保持著農民的生活習慣。納賽爾當總統後,為了保持同農民的聯係,曾要求政府出版物把他的出生地寫為貝尼莫爾。
納賽爾從幼年開始,就離開父母,過著顛沛的生活。在人小學之前。他被父親送到了尼羅河三角洲的哈特蒂貝村。在這裏,他開始上小學、在他七歲時,學校老師教他們要相信地獄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但又說所有的兒童都會自然而然地進人天堂。小加麥爾聽了之後,就同另一個孩子商定,為了將來不到地獄去受苦,決定自殺。他曾聽父親說過,火漆是有毒的。於是,他們到郵局偷了一些火漆,吃下去後,就躺下等死。但是,他所得到的不是升人天堂,而是鬧肚子,並且挨了父親的一頓痛打。第二年,納賽爾被送往開羅上學,同他的一個叔叔住在一起,這個叔叔剛從英國監獄裏釋放出來。叔叔給他講了許多英國人欺壓埃及人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據下了對英國人仇恨的種子。在開羅期間,納賽爾曾多次給他所熱愛的母親寫信,但一直沒有得到回信。等到放假回家時,才知道母親去世了,父親已經另娶C剛滿八歲的小加麥爾泣不成聲,悲痛欲絕。不久,父親又把他送到亞曆山大外祖母家中繼續讀書,直至中學畢業。
納賽爾勤奮好學,從不滿足於課堂所得到的知識。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從中學時代開始,他就博覽群書。從《古蘭經》到曆史人物傳記,從法國的啟蒙思想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他無不進行探討。他讀過伏爾泰、盧梭、狄更斯等名家的著作,看過亞曆山大大帝、供撒、拿破侖、你斯麥、甘地等人的傳記。他對曆史很感興趣,對於德國的統一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近現代史、埃及人民鬥爭的各種事件,他都認真研究,從中吸取有益的營養。他讀過的有關革命的小說,對他後來的立身處世,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比如,納賽爾讀了描述法國大革命的小說《雙城記》之後,更加憎恨殘暴的封建貴族;但書中對革命暴力不適當的渲染,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些評論家認為,納賽爾的“這個印象,使埃及人民在他們自己國內革命之後,免於一場重大流血。”《深紅色的紫羅蘭》這部小說,也使納賽爾愛不釋手。他對於書中描繪的那個領導革命而自己又不出麵的地下無名英雄非常崇拜。這本書對他的影響之深,也是一目了然的。1952年革命時期,他自己退居幕後,擁戴納吉布將軍到前台作頭麵人物,就是最好的說明。
納賽爾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去尋找可以使他脫離家庭的一種.職業。他設法去投考普實,並通過了各種考試科目。但是由於他父親的社會地位低下,未能被錄取。一位具有將軍頭銜的考試委員會主任問他:“你父親是做什麼的?”納賽爾回答說:一是郵局裏的辦事員。”於是,這位主任就告訴他說:“我的孩子,這裏你不合適。”這次碰壁,使年輕的納賽爾對舊的等級製度更加痛恨了。
正是這些客觀的和主觀的條件,使納賽爾很小就產生了強烈的反英情緒,並逐漸成為一個舊秩序的堅定不移的反對者D在十五歲那年,納賽爾第一次被卷人政治漩渦。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碰到示威隊伍與警察發生衝突,就不間緣由地加入了群眾的戰鬥,因而被捕人獄。在監牢裏,納賽爾發現自己的同伴多是青年埃及黨人,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個組織。出獄後,他曾為該組織偷賣雜誌等。
1935年,他以中學生聯合會主席的身份領導了複興中學的示威遊行,要求英軍撤出埃及,恢複1923年憲法,並提出了“要求完全獨立的”的口號。他還同學生代表們一起走訪了一些“政治領袖”,要求他們“為了埃及而團結一致”。在這次遊行中,因與軍警發生衝突,有兩個學生被槍殺,納賽爾也因一顆子彈擦過前額而負傷,留下了一個終生的光榮痕跡。
從此,納賽爾已由一個無知無識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熱誠的青年民族主義者。雖然他也曾讀過《共產黨宣言》,也曾被馬克思主義所吸引,但是由於他的階級局限,由於他的民族主義思想和對伊斯蘭教的虔誠,以致他始終是一個共產主義的反對者。
2.畢業於開羅皇家軍事學院
在納賽爾的思想上,驅逐英國占領軍,實現政治獨立,推翻封建王朝,實現政治民主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是應該從何著手,應該通過什麼道路來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呢?這個問題,使年輕的納賽爾一時困惑不解。他想從他學到的知識中尋找答案,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探明一條前進的道路。
中學畢業後,他曾幻想能成為一個法學家。他以為隻要恢複憲法,健全法製,就可以使埃及由貧弱變為富強。因而,他孜孜不倦地攻讀了大量法學著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又覺得國家自由富強的實現,不能等待,要靠“積極行動”去爭取。隻把“積極行動”寫在紙上,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在一個時期內,他也曾經認為熱情就是“積極行動”。隻要自己有熱情,隻要能把別人的熱情鼓動起來,就能實現革命的目標。他曾挨門串戶地拜訪了一些“政治領袖”,希望他們能為祖國的獨立製訂一個統一的政策。然而,這些人的行動表明,他們不是要擺脫英國的控製,而是要繼續接受英國的支配。
在相當一段時間裏,納賽爾曾經把救國救民的希望寄托在華夫脫黨人身上。他對該黨的創始人紮格盧勒十分崇拜,甚至在1952年7月革命中,他曾使用了紮格盧勒作為自己的化名。華夫脫黨,原意是代表團,其創始人為薩阿德·紮格盧勒。1918年,紮格盧勒組成了一個代表團,向英國駐開羅高級專員請願,要求去倫敦陳述埃及獨立的要求,但遭到英國人的拒絕。翌年,他又率代表團前往巴黎,在凡爾賽和會上要求承認埃及獨立,也遭到和會簽字國的拒絕。當紮格盧勒繼續在埃及進行革命宣傳時,英國人竟將他本人及其主要支持者流放到遙遠的馬耳他。後來,英國人迫於形勢,在1922年讓埃及取得了名義上的獨立地位。1923年,埃及製定了憲法。1924年,華夫脫黨人終於上台執政。但是,英國很快又利用駐埃英軍司令被刺事件,壓迫華夫脫黨人辭職。三年之後,紮格盧勒在鬱悶中去世。他的副手哈納斯繼承了紮格盧勒的職位。但華夫脫黨在紮格盧勒死後,已經蛻化變質,許多封建大地主混入領導集團,使它逐步由一個比較進步的資產階級政黨墮落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工具和英國殖民者的走狗。隨著紮格盧勒的逝世,華夫脫黨的反抗和獻身精神已蕩然無存,它更多地傾向於妥協而不是鬥爭。1936年,華夫脫黨人再次上台組閣,但它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誘迫簽字放棄獨立、接受英軍至少在埃及再駐紮20年的條約。顯然,埃及離真正的獨立仍然十分遙遠。
在華夫脫黨人喪失革命氣節以後,埃及也曾出現過一些激進的民族主義組織,如哈桑·巴納在1928年創立的穆斯林兄弟會。但這類組織的好鬥和煽動宗教狂熱的特征,對納賽爾沒有什麼吸引力。
經受了這一打擊之後,納賽爾認識到‘“拚命叫喊井不是力量;真正的力量是在於利用我們手中的一切條件做出積極的行動。”他認為“如果應該拯救我們祖國的前途,那末,政治暗殺就是我們所不能不大膽采取的‘積極行動’。”於是,他們就象偵探小說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那樣,日以繼夜地開展活動:安排聯絡暗號,製定行動計劃,並打算先處死幾個禍國殃民之徒,然後殺掉國王及其侍從。但是,在采取了一次行動之後,他對這種做法又產生了懷疑:“消滅了這個人或者那個人,難道就能改變我們祖國的前途嗎/’經過反複思索,曾經在他的腦海裏激蕩過的那種政治暗殺的想法漸漸淡漠了。
在這段時問以,納賽爾重溫廠埃及的占代史和中世紀史,並著亟研究廠埃吐1919行不命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了埃及的社會現實。最後,他終I得出廠自己的結論:‘控製住軍隊,我們就可以取勝。”他相信,傘隊是能決t埃及命運的唯一力量,它。I以使同家得到解放,人民獲得自由n
因此,納賽爾積極設法投考開羅皇家軍事學院。在1936年前,這個學院一直為王室貴族所把持。1936年條約簽訂後,埃及政府為了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著不擴充軍隊。這樣,就為那些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子弟打開了軍事學院的大門。所以,家納賽爾、薩達特等出身寒微的一代愛國青年就是在1937年3月被招人軍事學院的。盡管納賽爾屬於黑名單L的人物,但是由於招生委員會主任海裏少將極為欣賞這個青年人的品格和才華,就把他招收進來了。從此,納賽爾就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在學習期間,他不僅閱讀了大量的軍事政治和曆史著作,而且對阿拉伯世界的各種問題都表現出廠強烈的興趣。同時,為了了解國際事務,還下苦功夫學通了英語。因為學習刻苦,成績一貫優異。1938年7月,納賽爾以少尉軍階畢業於軍事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謝裏夫【IJ腳F的曼卡巴德軍營。在這裏,他結識了一此誌同道合的青年軍官,他們經常討論埃及的社會政治情況,並製訂廠他們的《曼k巴德亮的,它要求自由軍官們必須為重建祖國而永遠保持團結和友誼。1939年,納賽爾為實地考察英埃X管的兄弟之邦蘇V,主動要求參加防軍第、一營到蘇月駐防在他離開曼本巴德軍營那年,薩達特組織了第一個秘密的自由軍官組織共有1、八個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