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鐵路兩條軌道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你知道為什麼采用了這樣一個標準嗎?原來早期的鐵路是由造電車的人所設計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那麼,電車的標準又是從哪裏來的呢?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的馬車的輪距製造的。
馬車為什選擇了這樣一個標準呢?
英國馬路的車轍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所以如果馬車改用其他輪距標準,它的輪子很快就會在英國的老路上被撞壞、磨壞。
這些車轍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古羅馬人那裏來的。因為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古羅馬人為軍隊所鋪設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
任何其他輪距的車在這些路上行駛壽命都不會很長。
也許你還要刨根問底地問下去:羅馬人為什麼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你以為故事講到這裏就結束了嗎?還沒有。
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隻比火車軌道寬一點點,因此火車軌道的距離決定了火箭推進器的寬度。而火車的軌道寬度則是兩千年前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的。
中國有句俗語叫一條道跑到黑,是說找到一條道從早晨走到天黑,形容人做事一根筋,缺少變化。中國人是這樣,看來歐洲人也沒比中國人強到哪裏去,咱們不過是一條道從早晨跑到天黑,他們竟然一條道從兩千年前跑到現在,甚至跑到了太空上麵。不僅他們自己這麼跑,害得全世界的人們稀裏糊塗地和他們一起跑。
為什麼不改變一下路徑呢?因為有現成的路可走,因為有現成的車子可坐;你要改變路徑就要自己重新鋪路,就要自己重新造車。這個成本不是任何人、任何一個集團、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承擔得起的。它需要時間、需要資本、需要技術、需要建造新車的人、需要建造新路的人……
正是這些昂貴的成本,使人們不敢輕易改變路徑,使人們一條道從兩千年前跑到了20世紀高度文明的今天。
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中被成為“路徑依賴”。
它最初是由生物學家在研究物種進化分叉時提出的概念,後來在對技術應用效果分析中被廣泛使用。路徑依賴的意思是說:一種技術一旦被利用起來,就會產生一種收益遞增的趨勢,隨著利用率的提高,其在市場上的地位就越來越穩固,而他的地位越鞏固,它也就被應用得越廣泛……這種良性循環使自身不斷得到強化的趨勢迅速蔓延,直至統治整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一種同類的新技術出現,也很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任何一個個體都沒有能力單獨使用你的新技術,因為他們缺少必要的技術支持環境。
下麵我們再來講一段故事:
QWERTY打字機鍵盤於1870年發明出來之後,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這個鍵盤最初字母的排列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按著字母被使用頻率的高低排列的,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經常出現相臨字母連續被使用的情況,這個時候鍵盤就容易出現故障,影響效率。後來他們就打破了原來的次序,將最不容易連續使用的字母安排在一起,這樣鍵盤的故障消除了,但是,在使用的時候,手指運動的距離卻是最大的。就是說這種鍵盤中的字母排列次序是最不科學的。
後來,有一種DSK鍵盤被研究出來,這個鍵盤克服了原來那個鍵盤的缺點。但是由於市場中的打字機、打字員對這種新鍵盤很不適應,人們已經熟悉了QWERTY這種鍵盤。對這種鍵盤的依賴,排斥了效率更高的DSK鍵盤的推廣和使用。
在網絡上,有很多公司推出自己的軟件,免費供大家使用,為什麼呢?就是根據路徑依賴原理設計出來的推銷計劃。開始的使用的確是免費的,但是當你認可了這種軟件的時候,當你的大量數據都依賴於它的時候,它升級了,升級的時候就不是免費的了,要不他們就向你推銷相關的配套產品,要不他們就向你要求給付升級費用。反正他們遲早要為你享受的免費午餐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