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山之予』王海潮(1 / 1)

王海潮,男,1961年出生,原山西省平順縣虹梯關鄉西井山村黨支部書記。

西井山村是平順縣虹梯關鄉最偏遠的一個行政村,全村12個自然莊,240口人,50個壯勞力,平均海拔1400多米,村裏隻有一條小路通往山外,村民平時吃自己院裏的旱井水,加工糧食要翻山越嶺步行3個小時。1995年,王海潮經村民推舉擔任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將原來的羊腸小道修成了水泥硬化的大道,打通了西井山至下石壕的旅遊循環公路。組織人力把120多根電線杆栽到了落差達800多米的山上,使老百姓告別了外出磨麵的曆史。又積極爭取電信部門的支持,完成了12公裏電纜架設和電話安裝工程,村裏開會再也不用“喊會”了。為了旅遊開發,他敢走最險的路,敢下最深的溝,敢鑽最黑的洞,敢上最高的坡。他在工作中不怕危險,衝鋒在前,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幾近苛刻。他家7口人住著5間漏雨的房子,連院牆都沒有,家裏看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他到縣城辦事,總是住東關坡的小旅店,一日三餐不超過10元。開會時為了節省路費,他常常起早步行十多公裏上大路,再搭乘運石膏的順車到鄉裏。2008年3月19日,他組織村民綠化荒山時,不幸滑落十餘丈深的懸崖,以身殉職。出事那天,他穿的是一件交警隊扶貧捐贈的已經穿了七八年的舊衣服,送他去醫院搶救的村民看到,他穿的襪子都露著腳趾頭。

王海潮同誌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為西井山村修路、通電、栽樹、致富上,他去世後,時任平順縣委書記陳鵬飛親筆為他撰寫了挽聯:“生於斯,長於斯,靈山秀水鑄就英魂忠骨,一腔熱血為民眾;戰於此,幹於此,殫精竭慮繪成藍圖美景,兩袖清風遺後人。”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作出了關於開展向王海潮同誌學習活動的決定,他是所有共產黨人學習的榜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