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從此再沒給蘭英打電話,但總給旅館打電話,向經理打聽蘭英的情況。開始時經理說:“太太很苦惱,已經兩天沒上海邊了。每天隻在屋中念法文字母。”過兩天說:“太太屋裏傳出了笑聲。”再往後隻說:“太太一切很好,其他的無可奉告。”老徐說:“你能不能具體講講?”對方說:“不行,太太交代過,沒她的同意,什麼也不能說。”
老徐放下電話高興異常,但又奇怪,既然能夠用法語交代事情,為什麼不給自己打電話?是不是生自己氣了?又等了兩天,他急了,於是他就給蘭英打電話,從上午到下午,一遍又一遍一直也沒人接。他做了各種猜想,每種猜想都使他很擔心,他開始懷疑自己這硬逼她學法語的辦法是不是有欠周到。萬般失望之際回到家。
到家時,天已經黑了,抬頭一看,自己家窗戶燈亮了。他有點喜出望外,急忙跑到樓上。蘭英竟然紮著圍裙做飯呢。他驚訝地問:“你幾時回來的?”她用法語說:“餃子都包完了,還先到超級市場買了趟麵粉。得有3小時吧!”他用漢語問:“你坐的那班火車?”她仍用法語說:“誰告訴你我乘坐火車了。”他也隻好改用法語說:“你乘飛機回來的?” “有錢沒地方花去了,這點路我乘飛機?我租了輛汽車。”他忙問:“誰開車送的你?” “咋把人看得這麼扁?怎麼非得叫人開車送我,就不許我自己開車回來?”老徐沒想到自己的媳婦這麼能幹,比那些花錢上大學的留學生強多了。忙心疼地說:“又學法語又學開車,這幾個月把你累壞了。”蘭英說:“連監督勞動的零頭都算不上。倒是今天一通忙活,有點累,吃過飯你把門口那輛車送還租車公司吧。放到明天又多花半天錢。”老徐紅著臉笑笑說:“跟你服個軟吧,我來巴黎這些年,還沒學會開車呢!”
老徐有了個溫暖、幸福而又舒適的家。過了一年光景,蘭英的治家本事和她的法語一樣,在巴黎華人中被傳為奇跡了。她不認識中文,但能讀寫法文。從法國報刊上學會西餐烹調、服裝剪裁和縫紉機操作,並且練會了使用理發工具,從此就不許再到外邊買衣服、理發。請客也是自己下廚。她自己動手醃鹹菜,磨豆腐,按山東習慣把新買來的襪子底剪開,鑲上一雙繡了花的布襪底才給丈夫穿。這本是山東人為使線襪多使用幾天采取的加固措施,不料卻收到美學和商業的效果。有天老徐跟一位藝術品商店的朋友去日本料理餐館,老徐脫了鞋,露出腳上這繡花襪底的襪子,把那位藝術商人看傻了。問道:“我的天,你是皇帝嗎?怎麼把這麼高貴的藝術品蹬在腳下?”老徐說:“這是我太太做的。”那人仔細欣賞半天後,堅決請老徐把太太找來,蘭英來後,就在餐桌上那人與她談妥了一筆生意:長期收購她的刺繡品。法國人把她繡好的襪底,幾個一組,捏成花形、八角形,鑲進玻璃鏡框內,掛在牆上跟油畫一樣當裝飾品。那位商人買斷了他今後所有作品,獨家經營,在巴黎很出名。
到了這時,老徐隻有對太太心服口服,把家裏這片天下,雙手交與她去大權獨攬。老徐說不清蘭英如何運籌,隻知道自己的薪水沒增加,生活水平卻大大高於以前,而且還有了積蓄存款。當拉丁區有一幢地段很好,質量也佳的房產要出售時,蘭英竟毫不猶豫買了下來。
回國
經濟狀況改善後,老徐很想為家鄉做點事。但想到太太提出的永不回鄉的條件,知道家鄉在她心裏造成的傷害,估計很難獲準。這筆款項不是小數,又不能先斬後奏。便硬著頭皮,繞著圈子跟蘭英商量:“蘭英,自從有了你,咱這家才興旺起來。這是你給我帶來的福氣,可要是沒有咱家鄉的幫助,沒有咱中國的文化,山東的民風,我上那找你蘭英去?”蘭英笑笑說:“有啥話你說,別跟我繞脖子。” “我想謝謝生我養我的家鄉。”蘭英半天沒吭聲,最後眼裏含著淚說:“再叫我寒心,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啊,你要捐錢我不攔著,可我絕不跟你回去,也別寫我的名字。我希望忘了那邊的人,也希望他們忘了我。”
老徐第二年隻身回中國,給那裏的小學捐贈了些電教用品和資金。背著蘭英還是用了他們夫妻二人的名義。
看來一切都那樣如意。不料過了兩年,卻有本小說傳到了海外。小說中寫了有一海外華人,回家鄉找了個老婆,以此招搖撞騙,說他如何愛國,國內也有人替他吹噓,誰知有一天他醉酒後吐露真情,人們才知道他患有“性無能”痼疾,在外國根本找不到老婆,才回中國幹此缺德事。因為隻有中國女人才會為了錢嫁給個天閹之徒。這一下人們才看到他醜惡的真麵貌……小說是寫得極有才氣,博得幾記掌聲。作者在掌聲中又在報上發表聲明:“本書是概括典型,絕無影射攻擊成分,若有人自己對號人坐,作者概不負責。”
這一來反倒引起好心人的猜疑:歐洲華人中,跟國內農村姑娘結婚的惟有老徐一人,偏是這位老徐得罪過寫小說的人,世界上就有這麼巧合的事!
原來以前中國去了個什麼代表團,在巴黎作公開演講。老徐和他幾個學生也在下邊聽。有位先生的講演老徐和他的學生聽著都不大讚同。老徐為人耿直,等那人講完便站起來提了個問題,以示對其言論不為以然。不料這就得罪了那位不可一世的人物。當場給以回擊。而這又惹惱了老徐的法國學生們。這一來,又引起了新聞界的注視。巴黎出的左派中文報紙《歐洲時報》便就此發了篇報道。演講先生看了很憤怒,回國後就采取打官司搶原告的方針,散布說此次出訪一切都好,就是在演講時有個台灣政治背景的人出來搗亂。偏有人愛較真,寫信到巴黎向有關人士打聽實情。有關人士回電卻說老徐是出名的愛國人士,這件公案才不了了之。
當人們把小說一事告訴老徐。老徐聽完一笑說:“真是罵我又怎麼樣?人生一世,誰還沒挨過蚊子叮,臭蟲咬?罵人的醜還是被罵的醜,人間自有公論。”
朋友們特別同情蘭英,這樣一個從苦難中掙紮出來的善良的女性,連中文小說都沒看過,卻無緣無故遭舌刀筆劍之害。背後放箭者又讓她無處辯理,豈不欺人太甚了?正當大家為蘭英鳴不平時,這個用笑臉麵對世界的女強人,突然放棄多年的誓言,帶著4個孩回到了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