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100%
成本率,即金融機構總成本與營業收入的比例,它表明金融機構為取得營業收入而耗費成本支出的關係。其計算公式是:
成本率=(總成本÷營業收入)×100%
費用率,是指金融機構的業務管理費占其收入的比例。由於金融機構往來和係統內部資金調撥具有一定的調節性,故營業收入應剔除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這一因素的影響。其計算公式是:
費用率=[業務管理費÷(營業收入-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100%
此外,審計人員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上述指標以外的其他指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審查和評價。
(二)利潤分配表的審計
利潤分配表是利潤表的附表,它是反映金融機構利潤分配的情況和年末未分配利潤結餘情況的會計報表。利潤分配表主要是按國家、金融機構、投資者的順序具體來說明金融機構實現利潤的分配情況和結餘情況的。利潤分配表審計的目的是要督促金融機構按規定分配利潤,以維護投資者及其債權人的利益,其審計要點如下:
(1)審查利潤分配表應填列的內容是否齊全。
(2)複核表內數字計算是否正確。
(3)審查表內數字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主要審查“本年實際”是否根據當年的“本年利潤”及“利潤分配”科目及其所屬明細科目的記錄分析填列;“上年實際”是否根據上年“利潤分配表”填列。
(4)審查表內各項內容的合規性、合理性及一致性。“利潤總額”項目,反映企業全年實現的利潤,應結合“利潤表”的審查,查明企業實現的利潤是否真實存在,有無弄虛作假、人為調節利潤的問題。還應注意審查本項目的數字與“利潤表”上的“利潤總額”項目的“本年累計數”是否一致。“應繳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本年利潤應繳的所得稅情況。應查明所得稅的計算是否正確,有無偷稅、漏稅的情況。“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反映企業上年年末未分配的利潤。審查時,要注意本項目的數字應與上年利潤分配表“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本年實際”數一致。“盈餘公積補虧”項目,反映企業用盈餘公積彌補虧損的情況,要注意審查彌補虧損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提取盈餘公積”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盈餘公積情況。審查時應注意提取的比例是否符合規定,計算是否準確。“應付利潤”項目,反映企業應付給投資者的利潤情況,要注意審查有無虛假現象。
四、現金流量表的審計
現金流量表是綜合反映金融機構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收入和現金支出情況的會計報表。編製現金流量表的目的,是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金融機構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會計報表使用者了解和評價金融機構獲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能力,並據以預測金融機構未來的現金流量。
(一)現金流量表審計的特點
現金流量表審計與其他財務會計報告的審計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個性:
1.現金流量表審計直接依賴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審計
結果,這是由現金流量表本身的編製基礎所決定的由於現金流量表是基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借助於業務資料的分析和整理進行編製的,所以現金流量表審計也就必須以資產負債表審計和利潤表審計為基礎。在審計實務中,具體表現為先審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而後審計現金流量表。如果不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審計,就不能進行現金流量表審計。很顯然,現金流量表審計直接依賴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審計結果。
2.現金流量表審計立足的原則是收付實現製原則
由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製應遵循權責發生製的原則,所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審計,必須立足於權責發生製原則進行審查。而現金流量表則不同,其在編製上遵循收付實現製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現金流量表實際上就是基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以及相關業務資料進行權責發生製向收付實現製的轉換。由此,也就決定了現金流量表審計必須立足於收付實現製的原則進行審查。
3.在審計方法方麵
由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都是按會計要素各自形成它們的結構和內容,對這些報表的審計,需要分別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收入、費用、利潤等係統,運用相應的審計方法進行審查取證。而現金流量表的內容是集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內容係統的結果加以綜合反映的,所以對現金流量表的審計則依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有關項目的審查結果,主要采用審閱、核對、計算(驗算)、分析性複核等方法。
4.在審計重點方麵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審計,側重於對表中項目的真實性、正確性等進行審查;而現金流量表審計,則不必再對其項目的真實性進行審查,隻側重於對表內項目的編製方法的正確性進行審查,由此,需要結合具體經濟業務資料,或者索取編製現金流量表的工作底稿或T形賬戶,對每一項目都要進行驗算、核對和分析等。
(二)現金流量表的審計要點
1.審查現金流量表的合規性
審查現金流量表的合規性,主要是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標準;現金流量的分類;現金流量表的報表格式、結構、項目屬性及排列;補充資料項目等是否合規進行審查。
現金流量表所定義的現金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現金被界定為:庫存現金以及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各項存款。現金等價物被界定為:企業持有的期限短(一般為從購買日起三個月到期)、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比如短期債券投資等。
現金流量分為三大類,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等,這三類現金流量便構成現金流量表的大類項目。在現金流量表格式要求上,實際上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主表部分按直接法要求的格式;二是附注部分即補充資料部分,按間接法要求的格式。
在現金流量表具體項目設置和排列上,立足於收付實現製原則,依據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標準,對現金流量的大類進行更加具體的流入、流出反映。若報表格式與有關會計製度規定的參考格式中的項目及排列有所變動,則審計人員必須分析審查其變動項目的合理性和適用性。
2.審查現金流量表表內項目的正確性
審查現金流量表表內項目正確性的內容主要包括:
(1)對表內差額計算、合計、總計進行複核計算。例如:對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小計;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等進行複核性計算。
(2)對報表的各種鉤稽關係進行審查。例如:從表內的鉤稽關係來看:“經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附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附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等等。從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表表鉤稽關係來看:現金流量表附注中的“淨利潤”=利潤表中的“淨利潤”等等。
(3)對表內項目的填列方法進行審查。在審查時,可以按照各項目性質和內容進行分析、核對和驗算,也可以索取編製現金流量表的工作底稿或者T形賬戶,對編製現金流量表的調整分錄進行分析、複核和驗算等,但一般多采用前一種方式。其具體內容又包括三部分,即:第一,核對和驗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第二,核對和驗算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第三,核對和驗算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
(4)審查和核對附注中的補充資料項目的正確性。
3.審查和分析現金流量表所提供財務信息的可信性
現金流量表主要是提供金融機構某一會計年度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信息,以及按收付實現製提供金融機構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等的信息。所以,通過現金流量表要能夠便於進行如下評價:其一,評價金融機構產生現金淨流量的能力及原因;其二,評價金融機構償債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對外籌資的需要;其三,評價淨收益與相關的現金流量差異的原因;其四,評價會計期間內與現金有關和無關的投資、籌資業務對金融機構財務狀況的影響等等。對現金流量表提供財務信息的分析和評價,從審計的角度考察,可側重於以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