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中國圍棋大師(1 / 3)

一、吳清源大師

圍棋,黑白兩色,對比最為鮮明。圍棋的本質是什麼?是競技?是遊戲?是文化?眾說紛紜中,一位清臒老者長身而起,朗聲說道:“圍棋是中和。”

吳清源大師,圍棋巨人,棋界圖騰,他的圍棋思想被職業棋手奉為圭臬,他的傳奇故事感染著無數學弈少年。“昭和之棋聖”、“十番棋之

王”、“百年一遇的天才”……無數光環籠罩之下,大師仍是一副從容淡定的神情。

“下棋不識吳清源,便稱九段也枉然。”吳大師讓每一位棋迷仰視。而木秀於林,必礪風雨,光芒萬丈的大師也會在身側投下一抹陰影,留下紛紜的是非任人評說。

締造日本現代圍棋最輝煌的黃金時代的六大超一流曾集體對古今棋士進行評說,他們所推崇的幾位大棋士相當一致:道策、秀策、秀和、秀榮、吳清源。其中對吳清源的評價最高,多數人認為他是“古今最強者”,《吳清源全集》都是他們年少修業時手頭必備之物,至今仍勤打不輟。

無疑,吳清源的天才震古鑠今,他弱冠之年東渡扶桑,憑一己之力,在等級森嚴的異國棋界樹起新的標尺,創立“新布局”,雄霸十番棋,將同時代的大豪通通降級,以至後來都找不出可以與之平等一戰的對手。吳清源的著作《黑布局》、《白布局》等在業餘棋手中流傳極廣,大師對圍棋的超人理解和天外之思讓普通棋迷折服。

作為業餘棋手,對大師的棋進行技術上的評論是很不恭敬的,每次麵對大師那一張張天才棋譜,總是有“真強啊!”的感歎。這“強”不隻是說吳大師下得漂亮,也是對許多手段竟然可以如此銳利的驚詫――如果這棋出自別人之手,會被評價為“過分”吧?但吳大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著自己的強硬下法,即使對手是當時的頂尖強豪,他也毫不顧忌,“啪!”一子拍下,直刺敵手心肺,全然不顧自身也未立穩腳跟。

這樣的犀利招法在吳大師手上獲得了巨大成功。無數英雄被大師的才華和氣勢所壓倒,優柔地選擇了回避之路,於是這一處的便宜就足夠大師將優勢保持到終局。自然也不乏奮起反擊者,但是大師的驚人算路往往淩駕於對手之上,常有出人意料的妙招讓頑抗之敵铩羽而歸。在不貼目時代,或許這是執白能橫掃強敵的唯一方法。也正是在執白時獲得的高勝率讓吳大師高出同時代的其它高手一頭。

這是對圍棋的深刻理解所造成的吧――因為不貼目,不過分一點就無法取勝,所以開發出那樣的強手。與其誇讚吳大師的計算深入,不如說他對局麵有著驚人的判斷力――說到底,圍棋該是判斷力之爭吧,當高手的計算都到了極至,所有變化都可以一目了然時,能夠選擇出最適合當前局麵的變化就是衡量孰高孰低的標準了。吳大師具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他知道該在何時用強、何時收手,加上極強的技術力量支持,他成功了。

那麼,可不可以說吳大師的那些過強的棋和客觀的棋理稍有一點違背呢?如果對手以同樣的方法對付他,他將何以應對?在吳大師的全盛期,當對手以同樣“過分”的棋來對付自己時,吳大師多數時候可以一擊破之。表麵上看,是他算得比別人更深,其實不止於此。

要論計算,達到職業高段水平者,沒有人不具備極強的計算能力,吳大師比別人勝出一籌的是他極為靈活的思路――別人還在計算對殺誰快氣時,他已經在考慮轉換後的局麵如何措手了。在吳大師的圍棋觀裏,沒有什麼是必然的,隻要對當前局麵有利,二子頭被扳也無所謂,棋筋被吃又有何妨?客觀去看,這些招法未必是局麵的最佳手段,但他所展示的天馬行空的思路讓對手無所適從,完全被打亂了即定部署,棋局被拖入全新的領域。而吳大師麵對新局麵時入局之快是別人難以比擬的,就這樣,如同本來一次事先公布考核範圍的考試突然完全換了內容,都是沒準備過的題目。對於每名考生來說,題目是一樣的,考試很公平,但有心理準備者顯然更容易適應這樣的變化。吳大師不受任何拘束的思維讓他從來不會因為局麵的未知而不知所措,他很少走固定模式的布局,而那些有自己熟悉套路的棋手因為被輕易打破宿構而無所適從,技術上本來並不明顯的差距突然拉大,勝負天平就此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