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二十八日清晨起兵,二十九日整備軍隊,傳繳天下,接著就率軍西進至竹裏,朝石頭城進發,三月一日在江乘(今江蘇句容北)的時候,就遇到了楚軍大將吳甫之所率領的幾千人馬。吳甫之也是猛將,麾下兵強馬壯。可是這也要看是和誰比,劉裕手下的兵丁都是北府軍兵中退役了的老兵,完全是虎狼之師。
雖然吳甫之很勇猛,可是在劉裕率領的北府兵衝擊之下,沒有絲毫反抗之力。隻見劉裕手執長刀,高聲大喊,“兄弟們,這是荊州軍,不可留情。”眾軍齊聲高呼,熱血沸騰,自從主將劉牢之自殺後,北府軍已是名存實亡,現在終於又在一麵大旗下聚集了。隨著劉裕長刀前指,北府兵如虎入羊群。楚軍一敗塗地,連楚軍將領吳甫之也被砍下了人頭。
也不知吳甫之和皇甫敷是不是有矛盾,居然沒有合兵於一處,一起攻擊劉裕,或者是他們兩人看不起劉裕,都想要單獨立功,又或者是兩人商量好了,一人先行拖住劉裕,然後一人從旁攻擊,隻是沒想到劉裕這麼勇猛,一仗就把吳甫之給打趴下了,皇甫敷隻好退到下一個劉裕的必經之地,羅落橋。
羅落橋對麵,是嚴陣以待的皇甫敷與他手下的數千精兵,羅落橋這個位置有點特殊,它處於今天的南京東北,長江南岸,橋下麵是奔騰不息的羅落浦(現名九鄉河),向北流入長江,而從京口入建康,過了羅落橋之後,就是一路坦途,所以此橋一定要渡,這是必經之路。
而劉裕的人馬不僅少於皇甫敷的人馬,而且還要奪橋而過,還要徹底打敗皇甫敷的人馬,不隻是驅散,而是要徹底打敗或是收服。不然劉裕上路之後,這數千人馬一直跟在他身後尾大不掉,也是一個大麻煩,說不定還要陷入被前後包圍的危險,所以劉裕的壓力很大。
當時,劉裕和檀憑之是分作兩隊,先讓檀憑之前去探探路,試試皇甫敷的深淺。檀憑之此前也跟過劉裕幾次討伐孫恩,算得上是一員勇將了,即使是人少,他也不懼,率著人就衝殺了上去,而皇甫敷也不愧為右衛將軍,作戰能力比起吳甫之是強了幾籌,他讓手下人以逸待勞,圍成一個半圓,檀憑之一過石橋,就陷入重重包圍,力戰之下,卻是死不後退。
劉裕一看情況不妙,馬上率軍前去救援,可惜這人數相差過大,即使北府健兒都勇猛過人,可是好漢敵不過人多,檀憑之力竭被殺,劉裕也陷入包圍。
這南方的河岸邊上一般都栽有樹木,這羅落浦也不例外,打著打著,劉裕就退到了一棵大樹之前,背靠大樹,周圍全是楚軍,四麵圍攻於他,皇甫敷這時感覺劉裕已到了窮途末路之時,得意地哈哈大笑,“你想怎麼死啊?”說完就要把手中的大戟刺向劉裕,劉欲圓睜怒目,大吼一聲,聲震四野,皇甫敷也被劉裕的厲喝聲嚇得渾身一抖,
北府軍一看主將危急,各個都是奮勇殺敵,還有的人居然拿起了弓箭射向劉裕那邊,反正除了劉裕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敵人,而皇甫敷也是運氣不好,正好被一支冷箭射中額頭,倒地不起。劉裕一刀殺了皇甫敷,主將一死,其餘的楚軍不是投降就是敗逃,一哄而散。(《資治通鑒。一一三卷》)
隨後,劉裕把檀憑之手下的兵丁交給他的侄子檀邸帶領,率軍繼續向建康挺進。在上路之前,劉裕和何無忌等人給軍兵們說了一個故事,說在是在舉事之初,就有一個相士給他們幾個看相,劉裕,劉毅,何無忌,檀憑之都在場,那相士看了前麵三個都點頭讚好,說是他們將來都是大富大貴之人,尤其是劉裕更是貴不可言,隻有看了檀憑之之後卻默然不語,原來他們今天才知道那個相士的意思是檀憑之會早亡啊。(《宋書。武帝本紀》)
以劉裕的性子怎麼可能和軍兵們講故事,多半是後世的人牽強附會,或是劉裕假借相士之言以鼓舞士氣,畢竟這次大戰不僅折了一員大將,人員損傷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