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時,盧天師看到劉裕和桓玄戰成一團,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朝廷裏的兩大巨頭現在恐怕顧不上自己,盧循立即率兵攻向番禺(今廣州),曆時三個多月的大戰,終於攻下了廣州城,,就連廣州刺史吳隱之也被盧循所擒,攻入廣州之後,盧循自稱平南將軍,之後馬上就命姐夫徐道覆攻占了始興(今廣東韶關),占據了北方軍隊南下的咽喉之地,自此之後,廣州暫時被割據。
更為重要的是朝廷裏一連串的事情讓劉裕分不得身,在六月時,益州刺史毛璩攻入漢中,殺了桓希,卻自領梁州刺史,這其中的意味就要讓人仔細思考一下,毛璩這樣做是不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是不是不把劉裕放在眼裏?
七月時穆帝的何皇後死了,按說皇後乃是母儀天下之人,她死後的一段時間裏應該免除刀兵之禍。劉裕要是擅起刀兵恐怕要落人口實,成為政敵的攻擊借口,可是劉裕想清靜,別人還不放過他?在九月的時候,刁聘謀反了,就是刁逵的弟弟,也不知道他是聽了哪些家夥的唆使,好不容易逃得一命,非要幹這個掉腦袋的事,反正最後這個年輕小夥子死得很慘,劉裕先前饒他一命已經格外開恩了,這次當然是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把他給殺了。
大概在十二月的時候,劉敬宣在江州又重新造好了的大船,準備了更多的糧草器械,加上經過這幾個月的休養,北府軍也恢複了以前的士氣,劉裕看到北方暫定,毛璩占了粱州也沒有動靜,而盧循前不久還上書說支持朝廷攻打桓玄,他自己也把廣州的門戶封了當起土皇帝,就知道反攻的時刻到了。
這次還是劉毅掛帥,其他人為輔,等劉毅等人到了夏口(今武漢市漢口)的時候,桓振已經做好了他認為的萬全準備,就是讓鎮東將軍馮該率水軍守東岸(離武昌區近一點,長江在這小地方呈南北走向),揚武將軍孟山圖據魯山城(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區),輔國將軍桓仙客守偃月壘(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合起來差不多也有一萬多人,水陸兩麵互為援助。
劉毅等人這次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打起仗來那是毫不含糊,劉毅親自率軍攻克了魯山城,劉道規就攻破了偃月壘,何無忌則率領水軍居中策應,直麵老將馮該,老將馮該或許是真的老了,不能像廉頗一樣,到了八十歲還能吃一鬥米十斤肉,兩人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結果那是敗得稀裏滑拉地,敗走於石城(今湖北鍾祥)。
就在劉毅等人繼續攻占巴陵的時候,此時,北方的南陽太守魯宗之,或許是看到此時的北府軍應該能一舉打敗荊州桓氏,便也想撿個現成的功勞賺賺,他在405年正月便率兵南下攻擊襄陽,而此時襄陽的守將乃是桓蔚,他先前在江陵左近的龍泉被何無忌給打敗,桓振一看他確實不行,就把他派往了北方的襄陽,可惜這小子確實是爛泥糊不上牆,在襄陽也是一仗沒打,直接就跑回了江陵。
劉毅等人這時的攻勢當得上勢如破竹幾個字,一路走來,沒有一人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等到劉毅再次駐紮在馬頭(今湖北公安縣西北)時,桓振衡量了一下魯宗之與劉毅的對他的威脅程度,決定還是去會一會劉毅,這個魯宗之是打哪冒出來的,振爺我不認識。
再說,此時的桓振心裏已經有點心虛了,他此次出征時還帶上晉安帝,屯兵在江津(湖北沙市東南)這個地方,他向劉毅等人提議,他願意歸還晉安帝給建康,而朝廷也要同意桓氏割占荊州,江州兩地作為回報。
開玩笑,你想打想打?想停想停?現在不想打了居然還要割讓領土,回去了朝廷裏的人都會削我一頓吧。劉毅幾人自然不會同意桓振的條件。
而此時的魯宗之也是過五關斬六將,先在柞溪(今湖北江陵縣北二十裏)打敗桓振的部將溫楷,接著就是屯兵紀南(是春秋時楚國的都城,名郢都,離江陵城隻有五公裏),自家後院這火也起得太大了,桓振這時也沒時間同劉毅他們磨嘴皮子,急忙回師江陵,他要滅了這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魯宗之。
劉毅他們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畢竟桓振從前打敗過他們幾人,要說劉毅他們不怵桓振那是假話,等桓振一回師,劉毅等人立馬殺了過來,先在豫章口(江陵東南)打敗了馮該,而守城的桓謙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逃跑了,咱不丟人,拉著一幫兄弟親族,連夜逃出了江陵城。
等桓振這位”桓氏最後一位名將”,打敗了魯宗之回師江陵的時候,老遠就看到江陵城外四散的人群,還有城裏衝天而起的大火,哪裏還不知道江陵城已經破了,他手下軍心渙散,逃兵無數,不多時身邊除了幾個親衛,居然一個人都沒有了。
桓氏徹底敗亡,就算以後有一些零星的叛亂,也都是蘚疥之疾,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