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火拚劉毅(二)(2 / 2)

其實經過這麼來來回回的幾件事,朝廷中人有的人疑心劉毅要學桓玄將來造反,有的人知道劉毅沒這個膽子,但二劉之間恐怕沒有多少和平的日子了,聽說還有人在賭二劉具體什麼翻臉的。

劉毅所有的要求都被同意後,他又上表想在去荊州上任前再去京口拜祭一下自己的祖先,這裏要說明一下的當初劉毅在倒桓的時候還在家裏服喪,原來一些該辦的儀式還沒有辦完,所以他當時還是穿著喪服參加起義的,而作為劉毅的本家並且是同鄉的劉裕也就前去倪塘(建康東南郊)親自迎接劉毅,其實這在當時來說,劉毅的行為是極不合理的,他身為一方諸候,路過京師居然不去拜見皇帝,要是說了出來也是一樁大罪。

其實在倪塘之前,劉裕的手下,也就是他如今的心腹寧遠將軍胡藩悄悄對他說,“明公認為,以劉毅的為人他會甘於居於您的麾下嗎?”劉裕聽了沉默不語,其實這個答案不說大家都明的,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劉裕就問他,“那依你之見了?”

胡藩說,“主公您統帥百萬大軍出戰,每戰必勝,在行軍打仗,排軍布陣這一方麵來說,劉毅自己也知道他是不如您的,可是論到博覽群書,吟詩作賦,他卻自認為是英雄豪傑。正因如此,那些文人雅士、白麵書生等集中他的府上,為他效命,我擔心他終將不會甘心在您之下,不如趁這次會麵的機會,幹脆除掉他。”

其實對於劉毅的處置方式,劉裕早有打算,因此對於胡藩的提議劉裕就反對:“我與劉毅都有複興國家的功勞,他現在也沒有犯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我們也不可自相殘殺。”劉毅現在可是有些誌得意滿,卻不知道他悄悄地躲過一場生死危機。

告別劉裕諸人之後,劉毅終於起程,坐船西上江陵接任荊州刺史去了,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劉毅他還是有些不老實,他在途中經過他曾經管轄過的豫,江兩地時,就在當地的駐軍抽調了一萬人的大軍準備帶往荊州,對於朝廷來說,以前也從來沒有新刺史要從舊地調兵過去這個先例,這簡直就是赤裸裸地無視朝廷的權威,也可以說是無視了劉裕的權威。

可是結果就是劉裕再一次無視了劉毅的舉動,反正劉裕的心態就是這樣,你盡管鬧吧,你現在鬧得過份,將來和你清算時,你的罪過就越大,當然,劉毅心裏也會嘀咕兩聲,這劉裕最近沒有發瘋吧?我記得自己好像和他合不來的。

三個月後,也就是義熙八年(注:公元412年)閏六月一日,也就是在劉毅到荊州上任之後的第三個月,原來的荊州刺史,現任的豫州刺史劉道規不幸病逝,年僅四十三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要知道劉裕都比劉道規要大,也是打了多年的仗,現在卻沒有絲毫的問題,有人說是劉道規開始接任荊州這個爛攤子時,耗盡心力,才會導致他早死。

當然,劉道規的病逝對於劉裕來說來說,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畢竟,劉裕本身的宗族兄弟便不多,親兄弟也就兩人,一個是劉道規,還有一個是劉道憐,劉道憐就不說了,為人貪財卻又沒有本事,不過討好他老娘蕭文壽的本事還是不錯的,劉道規倒是劉氏家族裏除了劉裕之外的另外一個將才,也有人說如果劉道規不英年早逝,再加上後麵的劉穆之不死於劉裕的前麵,說不定劉裕就會完成前無古人的由南方統一北方的壯舉,不過這總歸隻是推測,當不得真。

正好這時,上任不久的荊州刺史劉毅在荊州全境裏麵大肆折騰了一番,把他從豫州裏帶出來的文武吏員安排到荊州的各個崗位上,雖然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劉毅的吃相也太難看了,三個月之內他手下的佐吏便全部換人了,惹得江陵城中怨聲載道。

大概是在人員調換完了之後,劉毅水土不服,又生病了。要說劉毅就這樣死去也可成為一個史書傳頌的忠義之臣,可是從他後來大軍攻城之時,還能指揮作戰來看,恐怕他這次的生病又是一個幌子。

嗯,先不管他是不是幌子,反正劉毅病了之後,他自覺不能處理政事,便上書給朝廷,希望派自己的堂弟兗州刺史劉蕃來幫著自己處理荊州的政務。